您的当前位置:

于保合

于保合




  于保合(1914~1985年)男,满族,原籍吉林省伊通县,1931年考入吉林大学预科,1933年
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化名万内去莫斯科学习无线电技术,1934年毕业回国搞地
下电台工作。1936年转为共产党员,长期在抗联第三军工作,历任三军司令部电讯学校校长,
留守一团、四师政治部主任,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党委书记等职。1943年去苏联,在抗联
88旅任无线电营中国排排长兼教官。光复后回国,历任辽吉军区机要科科长、民主联军十纵队
(后改为47军)三科科长。建国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在外交系学习,后任华北空军司令部通
讯处副处长、空军工程学院系主任、军委总军械部雷达局副局长、国防部器材部副部长、第三
机械工业部物资局副局长等职。1985年4月逝世,享年71岁。

  在30年代后期,于保合跟随赵尚志多次到萝北打击日本侵略军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

  1937年 2月,为配合抗联三军西征海伦,于保合被任命为留守一团政治部主任,率部活动
于乌伊岭、佛山(今嘉荫)、萝北境内牵制敌人。于保合接任之后,从留守人员中选拔身强力壮
的宫排长等十余人组成一个排,李排长、伍班长等20余人组成另一个排,共约40人,任命王玉
生为连长,由于保合亲自率领,经梧桐河上游、太平沟、班必富等地去马连站,然后折向西南,
胜利袭击嘉荫河金矿之后,又决定攻打金满沟金矿。

  金满沟金矿在太平沟西北60里处的深山密林中,只有13名伪警护矿。伪警在矿里筑有土围
墙,内设 3个炮台。另有10多名鄂伦春族猎人配合守矿,无日伪正规军。于保合、王玉生选拔
出30名有战斗经验的年轻战士,并带领他们开赴金满沟附近,将部队分成几个小组,分配了任
务,规定了联络信号,又在每人左臂上缠一条白毛巾作识别标记,一切就绪之后,开始进攻,
一个小组正面对敌,牵制敌人火力和注意力。两个小组分别从西、北方向越过围墙,向敌炮楼
猛烈开火,敌人腹背受敌,撤出两个炮楼,龟缩于南炮楼内,负隅顽抗,不敢出击。攻入院内
的王玉生连长,率领战士,打开仓库大门,缴获 1瓶沙金,数百袋白面。这次袭击,由于情报
准确,部署得当,战士英勇,仅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敌人被打死数人,我军战士高××牺
牲。战后,敌《大北新报》承认,金满沟被袭击,直接损失1万元。

  袭击嘉荫河,金满沟两个金矿的胜利,使部分指战员滋长了轻敌思想,在“为高烈士报仇”
的口号下,又贸然决定攻打老道沟金矿。于保合等不了解该矿已调进 100多名伪军,而且作了
周密部署,故进攻失利。王连长、李排长、伍班长等先后阵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战后,于
保合率部返回查巴溪休整。 5月,见到赵尚志,汇报了留守团的活动情况,检讨了攻打老道沟
失利的错误,请求处分。赵尚志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认识到错误就好,吸取这次教训,以
后要狠狠地打击敌人。”

  1938年12月,于保合任三军四师三十二团政委。因团内出了叛徒,部队处境危险,被迫率
四五十人越过乌苏里江去苏联找赵尚志。入苏后,被投入伊玛牢房。于保合及其夫人李在德等
几经抗争,终于在伯力监狱见到赵尚志,戴鸿宾、祁致中等先期过江的军长。1939年 7月于保
合随赵尚志归国,从马连站回到东北,任抗联总部电讯队队长,参加了奇袭乌拉嗄金矿的战斗
和老道沟消灭日本两个测量队的两次战斗,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于保合对萝北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在这块土地上英勇战斗多年,他的许多战友和老首
长赵尚志都长眠在这里。因此,1985年临终前他要求将他的骨灰撒在他生前为之出生入死地战
斗过的萝北大地,与已牺牲的战友永远在一起。他逝世后,他的夫人李在德遵嘱将其骨灰亲手
安放在萝北县境内宝泉岭农场尚志公园内赵尚志纪念碑侧,以慰忠魂而供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