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萝北县志》编修始末

《萝北县志》编修始末



  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萝北历史及现状的地方志《萝北县志》,现在正式出版
了。古人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编修《萝北县志》这卷宏篇巨著,整整花费
了10年时光。

  1982年初,中共萝北县委、萝北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的指示,成立了萝北县史志办公室,
属县委办公室领导。1986年初,史志分设,县志办划归县政府领导。初建机构时,仅设副主任
1人,工作人员1人。此后时有增减,到1992年6 月在编人员6人,聘请人员4人。先后在县志办
工作过的同志有侯生、邓昌志、白景田、李延实、张玉东、车广居等6人。

  拟制《萝北县志》的篇目于1982年11月完成第 1稿,按大类分编,设概述、自然、经济、
政治等10编56章210节,后因其层次繁多,不利于突出地方的特点,故于1984年6月参照省志办
拟订的《县志基本篇目》,按横排门类的办法,修定为27编118章350节。1988年12月又将原27
编中的概述、大事记置于卷首,总览全书,另设建置、自然地理、农业、工业等25编,章节归
属亦有变更。1989年春根据黑龙江省市县志指导组组长王文举、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秘书长
梁滨久、市县志指导处处长梁文玺親临萝北县修改志稿时所提出的意见,将《外事》、《工商
行政管理》两编改为章,增设《驻县农林企业》、《综合经济管理》两编,总计仍为25编。1991
年遵照省志办的新规定,改编为篇,即今日《萝北县志》的篇目。

  征集资料,开始于1983年,但只限于县内。从1984年起,集中人力,广征博采,先后两次
派出工作组去北京、南京、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查阅历史档案,去成都、武汉、沈阳、佳
木斯、鹤岗等地采访曾在萝北战斗过的抗联老干部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萝北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同
志。至于在县内采访知情人,更不下上百人次。1985年 1月下旬召开萝北县土地改革运动参加
者座谈会,10多位“老土改”回忆土改运动的历程,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口碑资料。此后,又集
中精力查阅县档案馆收藏的卷宗。与此同步进行的是要求县直各单位编写行业志。大多数单位
有所行动,为县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成立史志办不久,即开始边搜集资料边编写,于1983年底写出了部分章节。恰在此时,合
江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于振武到萝北县检查工作,当即指出:应先占有大量资料再动手编
写。于是,改弦更张。经过一年多的资料征集,到1985年夏天将各编的编写任务分别落实到个
人。一年之后,大约写出《建置》、《农业》、《文化》等10篇初稿。1986年 9月佳木斯市志
办主任马戎、副主任吴洪诰、县志指导科科长孙绍君等到萝北视察工作。他们审阅了部分初稿,
肯定了成绩,提出了修改意见。这对我们如何修好县志增强了信心,如何保证质量也提高了水
平。到1988年底,基本完成初稿,并油印成册,分送给有关领导及知情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以便修改。1989年 3月王文举、梁滨久、梁文玺及鹤岗市志办副主编梁印章专程来萝北修改志
稿。 4位方志专家对初稿给予较好的评价,但也提出了不少问题,从篇目设计到记述技巧,无
不一一指出。当年 8月17日,王文举、梁滨久在鹤岗市志办主任刘克陪同下,再次来萝,进一
步审阅《萝北县志》。我们根据省、市志办领导的指示,进行第 3次修改,于1990年春完成
《萝北县志》(送审稿)。1992年 1月,省志办副编审柳成栋、鹤岗市志办副主任谭文义、梁印
章和副主编魏廷璞等对《萝北县志》(送审稿)进行两级会审。之后,经过4个月的第4次修改和
再加工,终于定稿出版。

  编纂《萝北县志》,除了得到省、地、市志办的及时指导外,还得到了许多部门及同志的
大力支持,其主要者有:萝北县档案局及姜宜娜与马京民、统计局及屈淑琴、计委及肖作禄、
农业局的张文玉、水利局的崔兆田、粮食局的陈万才、邮电局的于文同、工商局的徐惠进、工
业局的龙清洁、林业局的关雅光、卫生局的赵洪元、商业局的孙聿、交通局的李刚等;还有鹤
岗市志办的陈明德、绥滨县志办及刘殿启、鹤岗市城建局的尤汎若、鹤北林业局志办及孙德公、
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志办及温伦梧、共青农场的杨华和宝泉岭农场的吴述新。为《萝北县志》提
供口碑资料的有:抗联老干部王明贵、李敏、李在德、王钧、朱学诚、马云峰、高玉斌、刘忠
民、李亚洲、王满堂;解放战争时期在萝北县担任领导职务的刘大兴、方锐、白如海、高俊、
刘玉;萝北有关历史事件的知情人鲍守仁、郝恩庆、赵学玉、张洪斌、夏云好、尹兆才等。
《萝北县志》正进行照排、校改之际,省志办出版发行处处长孟庆恩、科长秦秀生亲临昌邑县
印刷厂,在版式上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向这些单位及个人表示由衷的谢忱。对非常
关怀《萝北县志》编纂工作而未能看到《萝北县志》问世的王文举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

  编纂《萝北县志》,伏案了十个春秋,反复认真加工了四五次,多次得到省、地、市志办
领导及专家的指导,但因我们编写水平有限,加之一些历史资料一时难以查清,故仍然存在一
些缺点。希望读者能及时指出,以便再版或续编第二部萝北县志时加以订正。

   编 者

   1992年9月


萝北县志办全体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