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总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系大庆市郊县,疆域 6 176平方公里,人口
24.9万人,其中蒙古族占18%。
杜尔伯特蒙古族部落形成于公元十世纪,曾在中华民族史册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华。横穿大
漠风烟,挥戈嫩东,至今亦有七八百年沧桑。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业已跨越四十八载艰难
曲折、壮丽辉煌的征程。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成立之日起,即得到党中央和国家的殷切关怀与倾力扶助。改革
开放之后,给予更多的自治权力和优惠政策。尤其是1998~1999年抗洪救灾期间,党和国家领
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岚清、李瑞环先后来县视察慰问,随之大批救灾款物源源不断抵达灾
区。全县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焕发出蓬勃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家园的热忱。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家园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决策曾作多次调整。1979年,确定“以牧为主”方针,并将生产队牲畜下放到农户经营,开辟
农民脱贫致富之路。一业兴、百业旺,县委、县政府利用较为雄厚的财力,争取上级支援,大
兴城乡建设和公路建设。“何经纶养牛又植树,白宝玉盖楼又修路”,有口皆碑。何、白两位
县委书记先后调升后,“以牧为主”方针被悄悄地改变。1992年 7月,县委提出“四四战略”,
脱离牧业主线,也脱离县情,经济逐步跌入低谷。1997年 3月,徐广国来县任县委书记,提出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决策,获得全国“绿豆之乡”、“北极狐之乡”的美誉。重新
确立“以牧为主”方针,最终演化为“畜牧立县、畜牧强县、畜牧富县”方针,推动畜牧业的
复兴。并且创造优良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定向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使本县总体经
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从全省60余县中最末三四位一举跃升到前10名以内。奶牛广场、奶牛公寓乳
花溅香,伊利乳业、妙士乳业将乳香分送到全国各地;连环湖、石人沟鱼虾肥美,游人在品尝
鱼虾时领略水色天光;新甸林场、西北风口沙地林木耸翠,阻击风沙、编织着鸟兽的乐园;林
肇省道、齐杜县道、胡江乡道、庆西油田路等等连结成网,桥梁迢递相望;泰康镇楼房节次鳞
比,商贸城周围店铺萃集,天湖公园花团锦簇、林木苍翠,一派盎然生机……
自改革开放以来,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希
望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次第矗起,爱心专车载着少年儿童的欢歌笑语在草原上奔驰;高考升学率
年年递增,并实现清华、南开等四大名校零的突破;蒙古族歌舞冲出国界,与日、俄民族艺术
同台争辉;蒙医、蒙药研究收效显著,母婴安康行动推广全省,“墙内开花墙外红”;“那达
慕”业已演变成集体育、文艺、经贸为一体的盛会,本县获取国家体育先进县的殊荣……
丰硕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果渗透着一种精神——团结拼博、自强苦干、争先创新的精
神,这就是杜尔伯特精神。在广东开辟出杜尔伯特人的舞台靠的是这种精神,战胜 300年一遇
特大洪水靠的是这种精神,从全省的经济“谷底”跃升到“高峰”更是靠这种精神。杜尔伯特
精神是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通过实践创造的财富,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厚的
遗产。
虽然,杜尔伯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着可敬、可爱、可亲的人民群众,有着多年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蓄,有着党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但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是
江河湖泊经常渴水或水多为患,苇业、渔业、旅游业深受其害;二是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科技
含量低,习惯养殖办法和手段仍然占很大比重;三是人才匮乏,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专业技术
人才稀缺;四是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廉洁自律情操、为人民谋利益的
思想有待确立或增强等等。
“畜牧立县,畜牧强县,畜牧富县”的方针,不仅指导现在,也将指导将来若干年代。未
来发展趋势是强化以牧为主的效益型农业,借助草原、油气、水域等资源建立支柱工业群体,
加快第三产业开发,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扩大劳动力就业或再就业,培厚县、乡(镇)财力。
在此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等等。
杜尔伯特面临入世的挑战,步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前途锦绣也充满艰辛。杜尔伯特各
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一定能克服艰难冲破险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