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环境治理

第三节 环境治理




  1986年,新、扩、改建项目与环境治理实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投入生产,建设无黑烟控制区1处,位于公安局至林业局一带,区内居民1 290户。该区的锅炉、
火炕全部改成消烟节煤型,共改火炕215铺。新增联片供热 1处,6 500平方米,并改造锅炉33
台。采用消毒法治理中蒙医院病毒废水。1987年,贯彻《环境法》,全县18个新、改、扩建项
目全部履行“三同时”审批手续。最小项目7.7万元,最大项目561万元。全部建设投资中,属
于环保设施投资 86.19万元。在防治大气污染中,坚持“一联二改三推广”措施。一联,联片
供热;二改,改造锅炉;三推,推广消烟除尘节能炕,节能茶炉和石油液化气。乳品厂部分工
艺原实行二次循环用水,复用水量5万吨。改进后工艺用水可循环4次,复用水量提高到 9万吨。
有关群众反映噪声扰民和工业废水乱排放问题,也都得到妥善处理,群众十分赞成,说:“今
后有污染事件,我们就来找环保办”。1988年,县政府颁发《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乡镇、街
道企业环境管理办法》。泰康镇烟尘控制区扩大1倍,达0.6平方公里。府前路实现噪声达标一
条街,长1.5公里。派出专人对2 892个乡镇企业调查,建立起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档案。
同年,本县被省政府树为环保工作典范县。1989年,贯彻省、县《乡镇、街道企业环境保护管
理办法》,在全县3 133个乡镇、街道企业中,对有污染的 34个乡镇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并建立
污染源档案。对全县26个小炼油厂进行整顿,强行关闭污染严重、耗能高、效益低的小炼油厂
6个。新、扩、改建22个项目,全部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环保设施投资30.82万元,投资
额达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7%。同年,市政府授于本县环境保护先进县称号。1990年,群众反映
交通局、公路工程公司家属楼附近冬天脏水冻成冰山,夏天脏水四溢,道路泥泞,臭气熏天,
周边住户深受其害。为此,环保局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9月,两单位拨专款修建地下排水设
施,将脏水排出城外。1991年,在企业升级中,行使环保一票否决权。勒令污染较为严重的饮
食服务公司等 3家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经验收达标,同意其升级。1992年,突出抓“四害”
污染的治理。一是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46%。二是继续采取“一
联二改三推广”治理大气污染。联片供热4.7万平方米,可节煤475吨,减少烟尘排放量25吨;
改造锅炉和工业窑炉 9台,可节煤5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26吨;推广节煤炕2 000铺,节能茶
炉3台,可节煤7 0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412吨。三是对噪声污染的治理。对全县 43个固定噪
声源建立申报登记制度,在公安巡警大队、交警大队配合下,取缔12个声源,治理 3个超标声
源,巩固提高 4平方公里的噪声控制区建设,生产经营和交通噪声均控制在指标之内。四是废
渣综合利用。全县燃煤所产生煤渣 95%以上用来烧砖,化废为利。有10起环境污染事件被群众
投诉到环保局,其中污水3起,噪声5起,废气1起,有毒物质1起,全部得到群众满意的处理。
1993年,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工作秩序的一些个体商贩和录像厅,台
球室高音喇叭招揽生意的噪声污染先后两次集中整治,共取消室外高音喇叭及附属设备 300多
个。1995年,环保工作推行兰、绿、金“三色计划”。兰色就是治理“四害”污染,保一方兰
天;绿色就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保一方绿地;金色就是创造经济效益。
1997年,为鼓励餐饮业使用清洁燃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使用石油液化气等清洁燃料的单
位、个体业户给予优惠政策,免收排污费。1998年,造纸厂、乳品厂将其所排放的废水进行氧
化处理。建立氧化塘,在厂内氧化后,排入大氧化塘,进行二次氧化。在全县范围内取缔15家
小炼油企业,为防止死灰复燃,进行复查并将设备拆除。1999年,祥发造纸厂、草原香乳业都
采用链条炉,配有水磨除尘器,以减少烟尘排放。当年,发生京德顺集团乱排污水淹地事件,
农户反应强烈,经环保部门处理,京德顺集团予农户以适当赔偿。2000年,祥发造纸有限责任
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紫光集团、江苏宜兴环保设备厂和浙江中奇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理造纸厂
污水可行性探讨,最后确定采用浙江中奇设计方案。工程总造价 745万元,市环保局为该工程
投资95万元。2003年,清理整顿沿街叫卖的小商贩的高音喇叭,保障群众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生
活环境。在高考期间,对考点 500米范围内所有噪声、异味等污染源进行清理,保证考生顺利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