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奶牛养殖
第四节 奶牛养殖
1986年,全县奶牛生产以国营、集体、个体 3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国营牧场如对山、红
旗在原有牲畜“转贷”之后,都组建国有核心奶牛群。各乡镇发展养奶牛专业村屯和专业户。
有奶牛专业村屯8个,养奶牛2 403头;养奶牛专业户743户,养奶牛3 487头,交售鲜奶 1.7万
吨。1987年,对全县1.7万头改良可繁母牛的改良代数普查。经查改良一代为7 032头,二代为
8 102头,三代为 2 282头。通过改良,全县奶牛生产基本发生质的变化,奶牛年平均单产达3
吨。泰康镇、烟筒屯镇、一心乡奶牛平均单产达4吨。个别高产奶牛产奶可达5.2吨。1989年,
县制定 《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实施方案》。400头奶牛照像立卡,建规范化饲养奶牛登记表和
手册。当年,由于市场疲软,乳品厂效益不佳,发生拖欠养牛户奶资现象。1990年,建可繁母
牛谱系档案5417头,占可繁母牛55.2%。1991年,加大牧业贷款投放,全年贷款145万元,购进
奶牛2 000余头。其中烟筒屯镇购进奶牛630头。1992年,发展农区奶牛生产。号召以农为主的
村屯要学习双城农民的大玉米大奶牛大乳品的经验,利用玉米秸杆和饲料资源大力发展农区奶
牛生产。原以农业为主的村屯购进奶牛500多头。1995年,拖欠奶资现象日趋严重,仅拖欠敖
林西伯乡唐营子村75户奶资达18万元。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奶价低等问题,群众养奶牛积极性
被挫伤,全县奶牛生产速度放慢。1998年,奶牛生产除受到拖欠奶资、洪灾影响外,还受到以
下因素影响:1、发展牧业专项款部分被挪、挤、改、串用;2、青贮饲料地纳入课税面积进行
新一轮土地承包; 3、公牛去势不彻底。以上种种因素造成养殖户把奶牛当黄牛养,不喂料干
挤奶或不挤奶,许多养殖户甩卖奶牛,一批优质奶牛被卖掉。到10月末,奶牛存栏由年初50 173
头降到36 015头,年末存栏2.75万头。2000年,内蒙古伊利集团与本县乳品厂合作发展乳制品,
县政府增大奶牛生产投资力度,调动群众养奶牛积极性,先后从大庆三环、双城、内蒙、齐市
等地购进优质奶牛3 000余头。年末奶牛存栏升到3.6万头,较上年增长11.25%。在泰康镇、克
尔台乡、对山、靠山等乡(镇)场建永久性榨乳间10处,临时榨乳间23处。2001年,县成立奶牛
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书记徐广国任组长。 3月,本县在大庆市召开引资养牛新闻
发布会,并在市电视台宣传。当年来县投资养奶牛户55户,投资2 200万元,养奶牛2 100头。
2002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畜牧立县,以奶牛为重点”的生产方针,全力推进奶牛发展。筹
集资金7 177万元。购进奶牛 4 161头,招商引资发展奶牛3 739头。农民看好优质高产奶牛,
自筹资金订购澳大利亚奶牛530头,敖林西伯乡四家村曾庆彪一人就订购澳牛 60头。全年共购
入奶牛8 664头,自繁奶牛8 700头。奶牛存栏7万头,年产鲜奶12万吨,交售商品鲜奶9.1万吨。
在奶牛数量增长同时,奶站和榨乳站随之增多。当年新建榨乳站38个,其中永珍王府新村建390
平方米机械榨乳站1处。全县榨乳间达到114个。2003年4月,奶牛广场建设工作启动,8月上旬
投入使用。全县奶牛存栏9万头。年产鲜奶28万吨,商品奶15万吨。全县共有鲜奶收购站148个,
其中机械榨乳站 5处。克尔台乡、烟筒屯镇、泰康镇、一心乡、胡吉吐莫镇、敖林西伯乡奶站
覆盖率100%。
一 奶牛广场 奶牛公寓
奶牛广场 2002年12月,县委、县政府为在全县上下营造农牧转型,大养奶牛的氛围,促
进奶牛生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和机关干部养牛无场所问题,规划建泰康奶
牛广场。奶牛广场由省规划设计院设计,位于泰康镇铁东、林肇公路南、距镇中心 4公里处。
2003年4月动工,当年8月建成。共投入建设资金4 500万元,总占地面积 17.5万平方米,总建
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砖结构铁彩瓦牛舍39栋,榨乳站 2座,综合服务楼1座。服务楼内
设办公室、微机室、技术培训室、防治室、繁育室、鲜奶收购站、青贮公司、饲草公司、饲料
公司等。并建青贮窖10个,可贮饲料2 000立方米;贮草场1处,面积1万平方米;贮粪场1处,
面积2万平方米。水、电、设施齐全。可养牛2 000头,其中奶牛1 200头,育成、犊母牛800头。
所需建设资金由县五大班子、各部委办局、中省直单位74个部门筹集。筹资办法:建舍单位自
筹,内部集资或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招商引资等。经营方式 4种:独资经营、建房出租、
委托经营、股份养殖。原则:谁建舍谁养牛,单位内部职工、停薪留职人员、下岗职工优先。
投资建设和养牛者享受优惠政策 11项:1、免收土地、城建方面的一切费用,并发土地、房屋
产权证;2、可自用或租赁,转让出售时免收交易税;3、采取招商引资、融资、委托经营等方
式养牛,可免费办理公证手续;4、公安机关对投资者及雇员免收暂住费;5、发展生产用电,
按普通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价格收费;6、所养奶牛全部实行保险;7、繁育改良、防疫灭病、
饲料供应、机械榨乳、技术咨询等方面与当地村民同等对待; 8、优先加入奶业风险基金,鲜
奶价格高于全县同期市场鲜奶平均价格; 9、符合国家担保手续的帮助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奶牛
贷款;10、县内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可享受停薪留职优惠政策,城镇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免交
物业管理费;11、除享受广场优惠政策外,还享受《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引资养牛、羊优惠
政策》。奶牛饲养实行 5不出场:防疫灭病、繁育配种、技术咨询、鲜奶销售、饲草饲料购买
不出场。场内奶牛打耳号,建繁育系谱,建档立卡微机管理。该广场被大庆市认定为乳业生产
标准化奶牛广场。年末,37栋牛舍投入使用,进驻养牛户27户。其中独资经营 7户,租舍养牛
17户,委托经营1户,股份养牛2户。共养奶牛445头,其中澳大利亚进口奶牛210头。有管理人
员15人,其中领导1人,技术人员4人,服务管理人员10人。建有《泰康镇奶牛广场管理办法》,
共4章33条。
奶牛公寓 2003年,克尔台乡克尔台村李福祥等24家养牛户准备合资建居宅楼。为解决
住楼后的养牛场地,同时在住宅楼前建奶牛公寓,计划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农户自筹 72万元,
开发商垫付 168万元,垫付款由农户分3年还清。当年楼、寓建成。住宅楼建筑面积2 250平方
米。奶牛公寓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 600平方米,有砖瓦化牛舍 6栋,每栋20间。
可养奶牛480头。
二 奶牛专业村、区
南阳奶牛专业村 烟筒屯镇南阳村位于滨洲铁路东、距县城约14公里,由 5个自然屯组成,
有农户512户,2 024口人,耕地1.5万亩,草原5.5万亩。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后,部分农民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饲养奶牛。饲养形式以放牧为主,辅以精料。奶牛品种有荷
兰牛和改良黄牛。1996年,全村 310户共养奶牛1 200头,年出售鲜奶3 600吨。1998年,受县
乳品厂拖欠奶资和洪水过后饲草不足等因素影响,奶牛饲养出现波动,个别养户散放粗养,挤
奶自用,有的干脆卖牛。村党支部针对奶牛滑坡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一致认为南阳村距县城近,
草原面积大,有养奶牛基础,只要坚持发展奶牛生产,才能富民强村。先后召开屯长会、党员
会、养牛户会,强调困难是暂时的,只有坚持养奶牛才能发家致富。奶牛外卖、粗放饲养现象
被制止,有的养牛户根据奶牛市场价低的情况,筹资购进优质奶牛。2000年初,伊利乳业进驻
本县,为奶牛业发展带来契机。党支部、村委会主要做以下五方面工作: 1、建村级奶牛生产
经济特区。在四闾屯和后五闾屯之间划出10万平方米地块,请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标准奶牛舍饲
康居小区,做为本村养牛经济特区。凡养奶牛10头以上的户均可申请入驻,享受特区优惠政策。
该特区可容60家养牛户入驻。建特区同时,鼓励养奶牛户建标准化砖牛舍,凡建者无偿提供红
砖 1万块。当年,6户养牛户入住养牛特区,30户养牛户建标准化牛舍。2、逐步推进舍饲养牛。
由于过度放牧,草场严重退化,限制奶牛业的发展。在推进规模养殖上,村党支部采取草场轮
休轮放最终舍饲的方法。为甩掉原始放牧饲养方法,村党支部先后 5次组织养牛大户、无畜户、
有影响的党员户、村民代表70多人次三下双城,二上宾县参观学习舍饲养牛经验,请省、市畜
牧专家教授到本村讲草原休牧、舍饲养牛对提高草质,提高鲜奶产量,减少奶牛疾病,增加经
济效益和可逐步扩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引导养牛户种植粮草兼丰型玉米和大豆、青贮、
苜蓿,对带头示范种植户每亩补助 5元。当年全村休牧草场2.5万亩,增产羊草1 800吨,增加
饲料粮3 500吨,秸秆1.3万吨。苜蓿种植2 300亩,亩产苜蓿 2.5吨。3、培养人才,提质增效。
为打造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村出资 3万多元先后派10人次到市、县深造。造就一支能繁育
改良、防疫灭病方面的畜牧人才,全村奶牛改良升级换代提纯奶牛6 500头次,准胎率85%,改
良后日产鲜奶40~45公斤的奶牛占全村奶牛总数 47%。奶牛疫苗接种率、检疫率均达100%,连
续多年未发现 “五号病”(口蹄疫病)。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造优良养牛环境。党支部、
村委员强化站、水、电、路、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伊利建收乳点两免、三优先与
农户交奶十提倡、八不准》等政策。经伊利乳业实地考察,在村建榨乳点 5处,其中标准化榨
乳点3处。村投资5万元改善后五闾屯人畜饮水质量,实施全屯自来水入户。协调资金10万元,
在青贮和苜蓿连片种植地块打深水井 1眼,购青贮加工机械15台。通过县、镇信贷部门为村民
贷款200多万元,购进优质奶牛230头。自筹资金36万元,出动人工 3 500多人次,修筑通往县
城柏油路1条13公里。5、招商引资养牛。先后有4名外地户来本村投资240万元,养奶牛80头。
2003年,全村共养奶牛3 020头,年产鲜奶1.2万吨,奶资收入1 920万元。人均收入948.6元。
实现鲜奶销售、饲料加工、繁育改良、防疫灭病不出村。先后获省先进村民委员会;市第九、
十次畜牧业先进集体、市综合治理先进村;县经济建设十强村、奶牛提质增效先进村等称号。
杏树岗奶牛专业村 杏树岗村隶属敖林西伯乡,幅员10.3万亩,其中耕地 1.4万亩,草原
2.7万亩。2000年,根据乡党委、政府 “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
发展思路,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组织村民展开产业调整大讨论,决定淘汰劣质黄牛和马,引
进优质奶牛,靠奶牛致富。杏树岗村系蒙古族聚居区,蒙古族历来有养殖黄牛、马习惯。党支
部、村委会一班人挨家逐户做思想工作,引导农牧民破除固有观念,卖掉黄牛和马,获得资金
150余万元,购入奶牛158头。2001年 6月,为解决村地处偏远,售奶不便问题,与惠尔康乳业
集团联系,在村投资建成鲜奶收购点1处,使日售鲜奶量由1.5吨上升到6吨。2002年7月,惠尔
康奶站撤出,伊利乳业奶站进驻。同年,村投资兴办冻精配种站、家畜防治所、饲料加工厂各
1处。成立养牛研究协会。休牧草原 1.5万亩,种植青贮2 000亩,奶牛存栏1 078头,户均2.4
头。
村民间流传一套嗑:“养上一头牛、花钱不用愁;养上三头牛、一年一层楼;养上五头牛、
富得要流油。”
小八盘奶牛养殖小区 2002年,泰康镇党委拟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奶牛养殖小区。2003年,
经省开发办批准立项,中、省投资200万元,自筹 66万元,在泰康镇小八盘屯南建奶牛养殖小
区。小区建设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个大院,占地1 600~2 800平方米,建砖瓦结构住房2~3间,
牛舍每栋100~320多平方米,共8栋1 880平方米。架输变线路2.6公里,修柏油道路2公里,打
直径273毫米深水井1眼,建青贮窖4个1 200立方米。8家养牛户入驻,养奶牛170头。
永珍王府新村牧业小 2000年 9月,巴彦查干乡党委、政府筹划采取筑巢引凤方式建设牧
业小区。2002年,省开发办批准立项,中、省投资173万元,市县乡匹配29万元,贷款106万元,
自筹53万元,共361万元,在永珍王府新村北侧建设现代化牧业小区,占地 24万平方米。小区
分3部分:奶牛饲养区、综合服务区、引资开发区。奶牛饲养区建砖瓦结构牛舍 48栋,可养奶
牛500头。综合服务区建榨乳站1处,青贮窖3个(180立方米)和治疗室、繁育室、防疫室、药剂
室、微机室等。奶牛实行微机管理,即:打耳号、建系谱、立档案。奶牛繁育、防疫、治疗、
卖鲜奶不出区,水电设施齐全。县、乡政府和伊利乳业3方投资160万元,从丹麦国引进先进榨
乳设备1套,可供32头奶牛同时榨乳。进驻小区的本地养牛户59户,养奶牛208头;招商引资养
奶牛户11户,养奶牛124头。2003年,小区养奶牛332头,交商品奶375吨,奶资收入 60万元。
有60头奶牛参加保险。
林业养牛小区 林业养牛小区位于新店林场。1985年,牛由集体饲养改为“放母还犊”,
下放给职工饲养,经营方式的转变,调动全场职工养奶牛积极性,出现养奶牛热。1998年之后,
由于县乳品厂拖欠奶资严重,外来奶贩压等压价等因素,职工养奶牛积极性受挫。出现卖奶牛
现象,奶牛饲养滑坡。2000年初,伊利乳业集团落户本县,场抓住时机制定《奶牛发展五年规
划》,确定“以牧养林、以牧促林”的发展思路,筹集资金32万元为无牛户购进优质奶牛40头,
协调信合、伊利筹资20万元为27户贫困职工每户购奶牛1头。以优惠政策聘请技术员4名,负责
全场奶牛的繁育和防病治病。建饲料加工点3处,鲜奶收购点1处。并投资 4万元为鲜奶收购点
架设专用动力电线路1条,投资10万元为职工种青贮打机电井2眼。针对部分初养奶牛户无经验,
场采取办训练班、组织观看增产技术录像片、让典型户示范等办法,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全
场职工养奶牛1 488头,较上年增长近一倍。年销售鲜奶1 680吨,人均收入 1 900元。为保持
奶牛业可持续发展,从保持资源入手,引导奶牛户舍饲,规定凡建标准牛舍的职工,由场部统
一供应红砖,每块优惠5分钱并负责送到家。同时,种青贮500亩,建贮窖150个,草原休牧4 000
亩。2002年,辟建养牛小区,招商引资养牛,已引进养牛户7家,养牛105头。2003年,全场共
养奶牛1 512头,出售鲜奶2 032吨,人均奶资收入2 700元。
三 养牛专业示范户
徐峰 徐峰系本县烟筒屯镇南阳村村民。1992年,高考落榜回家务农。 1996年,养奶牛2
头,当年出售鲜奶8 000公斤,纯收入5 000元。1997年,被选为科技副村长。1998年,受县乳
品厂拖欠奶资和洪水过后饲草不足的影响,南阳村不少养奶牛户粗养牛或卖牛。此时徐峰也处
在十字路口,是卖牛还是继续养牛困扰着他。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南阳村有着丰富的养牛经验,
草原面积大,草质好,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坚持饲养,定能富村富民。在养牛低谷时期,他筹
资10万元,从外地购回优质奶牛12头,两次去大庆、林甸星火牧场等地购买饲草,同时购回秸
秆粉碎机 1台。除自己使用外无偿供村民使用,帮助养牛户粉碎玉米秸秆缓解饲料不足问题。
在他的影响帮助下,控制住卖牛现象。2000年初,内蒙古伊利乳业集团落户本县,徐峰看到奶
牛业发展前景,逐步扩大优良奶牛群,走科学养牛路。在村党支部组织下,他三上双城、二下
宾县参观学习外地养牛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率先在本村实施舍饲喂养,种青贮和种苜蓿
100亩。投资20万元建砖牛舍200平方米,为奶牛搭凉棚,建运动场,建青贮窖。在防疫灭病方
面除自学外,经常请专业人员讲解示范。繁育方面,自建系谱、选优、冻配,28头母牛受孕、
产犊、成活率均达百分之百。通过他的科学养牛发家致富典型经验,推动全村走科学养牛之路。
2003年,徐峰家庭牧场奶牛存栏32头,年售鲜奶100吨,纯收入6万元。他先后获优秀团干部、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青年突击手、省劳动模范、省科技星火科技带头人、市劳动模
范等光荣称号。其事迹被列入县党员电化教材。
付春祥 系大庆市鑫鑫物资供应处解除劳务合同人员。2001年初,参加县政府在大庆举办
的招商引资养牛新闻发布会后来县考察养牛。选定县红旗种畜场租用场部原牛舍,投资 160万
元,购买奶牛114头(其中泌乳牛86头),小四轮拖拉机4台,青贮收割机1台,播种机1台,灭茬
机1台,喷灌设备3套。承包土地1 200亩,当年种青贮130亩。雇用员工 15人,其中管理人员3
人,畜牧兽医1人。5月~12月,共出售鲜奶350吨,收入52.5万元。2002年2月,付春祥以“通
过实践,干出来,科学养牛发大财”为题在县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同年,付
春祥被举荐为县奶牛协会副会长。2003年,付春祥养牛188头,年销售鲜奶530吨,收入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