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繁育改良

第六节 繁育改良




  1986年,牲畜繁育改良采取以下方法:1、冻精配种;2鲜精配种;3、人工催情;4、胚胎
移植。全年冻配母牛1.5万头,准胎率87.6%。人工授精马586匹,羊7 950只。应用孕马血及激
素药物催情乏情母牛750头,发情550头,准胎354头,准胎率64.3%。在靠山种畜场和一心乡进
行胚胎移殖试验,准胎5头。全县调整配种站5处,新建配种点 7个。增精氮罐93个,运输罐20
个。在靠山种畜场建种羊场 1处。1987年,加强各配种站点的建设和配种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工
作。配种点做到“三无、一净、一消毒”:室内无尘、无蝇、无刺激性药物;输精前擦净母牛
外阴部;每配一头母牛必须用一只新消毒的输精器。同年,开始绵羊冻配试验,配母羊46只,
准胎21只。1990年,加速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群质量。县政府出资 2万元,用于引进和购置
设备。聘请东北农学院7位教授和省畜牧研究所研究员来县讲学。办繁育等方面新技术培训班6
次,培训技术员178人次。县乡办班38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养畜专业户1 850人次。抽调 5名技
术干部对县属3个奶牛场 1个种羊场进行技术指导。奶牛场及种羊场向社会提供优良奶牛342头,
优质种公羊 90只,优质母羊127只。各乡(镇)场大力扶持配种站点(室)建设。敖林西伯乡对新
建标准配种站点无偿补助红砖 3千块,村委会负责解决木料和水泥。全乡新建砖木结构标准配
种室16所。1991年,为提高配种员技术,办轮训班4次,125名配种员接受轮训,办新学员培训
班 1次,培训新学员25人。培训采取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结束,25人均获独立办配
种站证书。检查配种站点达标情况,全县 112个配种站点有部分站点达不到规定标准,限期进
行整改,年底均达标。同时为可繁母牛建谱系档案,建档母牛 7 056头。实行分片配种,全县
共分3片,每片配特级和一级种公牛9头,3年一轮换,当年改良黄牛1.1万头。1992年,开展繁
育改良基础建设工作。1、采取授课和现场操作方式培训配种员 137人;2、坚持公牛势,共去
势公牛6 426头;3、继续完善奶牛登记建档工作,新登记母牛3 500头;4、推进配种站点标准
化建设,翻新旧站点37个,新建 2个;5、运用综合技术开展难孕母牛防治,共治1 400头,治
愈1 308头,准胎927头。1994年,制定《牛羊品种改良实施方案》。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 2千
粒,夏洛来羊冻精 500头份。1996年,推广试验高产奶牛冻胚胎移植新技术。试验在腰新乡和
烟筒屯镇进行,请东北农大教授采取边讲课、边操作、边对本县繁育员进行业务培训方法进行
试验,成功25例,成功率为43%。1997年,县畜牧总站在靠山种畜场建肉羊种羊场1处,种猪场
1处,有种公羊35只,可繁母羊180只。当年向社会提供种羊45只,种公猪 75头,母猪250头。
1998年,引进夏洛克、海福特、利木赞等优良肉牛进行改良,年改良 5 000头。引进澳洲美利
奴、无角多赛特、夏洛来、安哥拉绒山羊等优良品种,对本地羊群进行改良,使本县羊养殖业
向肉用、毛用、肉毛兼用型多元化方向发展。2000年3月,办繁育员技术再提高培训班1期,63
名繁育员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培训班由省繁育站2位教授讲授不孕牛诊治、羊人工授精、兰狐
人工授精、奶牛提高单产等新技术。完善和恢复繁育站点69个。调剂肉用种公羊 400只,种公
猪 340头。2002年,随着奶牛、肉牛、肉羊生产形势好转,农牧民对提高牲畜质量与效益之间
关系也有进一步的认识,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牲畜繁育改良走向规范化。全县奶牛冻配
用精全部由省繁站和上海供应。品种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特级和一级冻精。肉牛改良品种以西门
塔尔牛为主。肉羊以德澳美、无角多赛特、夏洛来、萨福克等种公羊改良本地羊。对奶牛统一
实施打耳号建档,实行微机管理,建繁育系谱,快速提高奶牛群体质量。2003年,加强村级标
准化繁育室、防治室标准化建设。建乡(镇)场级标准化综合站15个,村级标准化繁育室和防治
室2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