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草原建设
第八节 草原建设
一 草原管理
1986年,草原管理继续完善承包责任制,承包形式6种:1、专业承包,承包户90户,承包
面积15.65万亩;2、畜草结合承包,承包户2.57万户,承包面积110.9万亩;3、家庭牧场承包,
承包户58户,承包面积3.5万亩;4、村场承包,承包面积49.95万亩;5、放牧员承包,承包面
积277万亩;6、开发性承包,承包面积5 000亩。全县共承包出草原面积457.5万亩,占草原总
面积97.5%。当年,草围栏围草面积保有量3.3万亩。1987年,宣传贯彻《草原法》和《黑龙江
省草原管理条例》。为此,县政府颁发《关于加强草原管理的布告》,对非法开垦草原进行大
检查。查出非法开垦草原4 100亩,罚款6 319元。并令开荒者种草恢复植被。同时,对巴彦查
干、敖林西伯、胡吉吐莫3个乡镇草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样方 36个(样方面积100×100米)。
经查每亩有鼠洞4.3个。巴彦查干乡草原鼠洞最多,平均每亩21.4个。出动2 967人,机动车155
台,畜力车71台,5天灭鼠面积 21.82万亩,灭鼠80.33万只。1990年,庆祝《草原法》颁布实
施 5周年,在全县开展《草原法》宣传月活动,除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等形式进行
宣传外还利用飞机散发《草原法》宣传提纲 1万多份。同年,开展草原使用证发放工作,共发
放草原使用证182本,使用面积226万亩。灭鼠1.96万亩,灭蝗13.5万亩。本县被评为全国草原
建设先进集体。1991~1992年,举办草原管理执法人员学习班,共举办2期,121人参加学习。
两年建围栏3处,护草5万亩,人工封育护草2万亩,飞机灭蝗 35.5万亩。1994年,《杜尔伯特
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同时下发《饲草饲料生产基地建设方案》。立案查处
乱开荒 5起。1995年,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造林垦植等开荒审批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草原
承包建设的意见》。草原承包工作先在克尔台乡试点,总结后推广。巴彦查干乡泰和村 6户农
民联合承包草原 3 000亩,从事庄园式牧业小区开发。北京博达建筑有限公司承包敖林西伯乡
草原10万亩,承包期30年。承包头5年每亩15元,此后,逐年递增,增幅为 1元。8月,在全省
水草资源承包工作会上,本县做典型经验介绍。当年,查处非法开荒案件4起,涉及 3乡4村56
户,非法开垦草原7 553亩。1996年,草原承包工作全部结束。全县可利用草原284万亩,发证
面积282万亩(有争议草原2万亩未发证)。其中1.1万户承包采草场78.4万亩,3 174户承包牧场
168.3万亩,另有机动草原35.3万亩(有证未发包)。当年,围栏封育草原6万亩,划区轮牧草原
6万亩。2000年,制定5年退耕还林还草50万亩计划。退耕还草试点工作在巴彦查干乡后巴彦他
拉村和乌古墩村进行,试点退耕还草800亩。同年,实施草原防火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2002
年,实行草原休牧。全县落实草原休牧108万亩,其中禁牧50万亩。建围栏320延长公里,封育
草场 25万亩。克尔台乡、烟筒屯镇实行全乡(镇)休牧。巴彦查干乡投资 18万元,在禁牧区打
120米深水井2眼。退耕还草3.2万亩。查处非法开荒案件3起,涉及草原面积31.4亩。2003年,
草原休牧禁牧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认识和支持,草原改良建设得到加强。全年,休禁牧面积
120万亩。生态林草工程围栏封育草场达21.4万亩。全县实有草原面积279.1万亩,其中可利用
草原面积217.1万亩,沙化、碱化、退化等不可利用草原面积62万亩。
二 草原改良
1986年,草原过度利用,沙化、碱化、草质劣化现象日益严重。全县投入资金37万元,用
3种方式对草原进行改良:人工种草1.16万亩,浅翻轻耙1.06万亩,飞播牧草 2.04万亩。同年,
在靠山种畜场建3 000亩草原试验区1处。1990年,通过银行贷款、农民自筹多种形式,集资15
万元,调进羊草、苜蓿、星星草等草籽19.3万斤。通过用星星草改碱、飞播、浅翻轻耙等形式
改草13.4万亩。为42万亩草原修建防涝工程5万延长米。1991年,投资206万元,完成人工种草
6.12万亩,改草 4.5万亩,粮草间作5 000亩,林草间作9 700亩。1992年,全国飞播种草现场
会与会人员来县参观指导飞播种草,在一心乡、靠山种畜场飞播种草 2.2万亩。1995年,编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改良总体规划》。县政府投资210万元,种草3万亩,改草 3.5万
亩,种紫花苜蓿 5 000亩。1997年,本着“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制定《草原改良建
设五年规划》、《盐碱草治理方案》,对碱化草场实行 3年免收承包费和管理费,重点治理庆
齐、泰白、泰一公路两侧碱化草场8 000亩。同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县乡匹配 150万元,在
敖林西伯、一心、克尔台3个乡实施牧业开发示范工程,种草 1.5万亩(含苜蓿3 000亩),打灌
溉用水井3眼,铺设输水管线1 500米,网围栏封育草原 3万亩。2002年,省牧草种籽生产基地
建设项目落户本县,投资200万元建草籽基地7 500亩。该基地建设任务一是做对比实验,找出
最适合本县种植牧草;二是通过实验找出改良碱化、沙化、退化草原最佳模式,推广治理松嫩
平原“三化”草场。2003年,养畜数量不断增长,畜草矛盾更加突出,人工种植优良牧草和封
育草场被高度重视。当年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11.7万亩。中省投资 200万元,改良他拉哈
镇康平村和六家子村草场8 000亩。
三 青贮种植
1986年,推广青贮饲料种植。种青贮饲料1.12万亩。其中玉米8 524亩,丽欧高粱2 676亩,
产青贮饲料 3万吨。对山奶牛场采取“统种分管,按户测产,统一收割,分组贮藏,以牛定量,
费用均摊”的办法种植和贮藏青饲料。红旗种畜场出现商品青贮专业户2户,种青贮470亩,贮
饲料60吨。1987年,举办青贮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员和青贮大户94人。调入白鹤玉米种籽10
万斤,丽欧高粱种籽1千斤,种青贮1.5万亩,产青贮饲料5.2万吨。省拨给青贮机械14台。1990
年,引进青贮饲料新品种“京多1号”玉米种籽1万斤。县政府规定连续3年种青贮200亩以上的
村、100亩以上的户奖励青贮粉碎机1台;对种50亩以上青贮户每亩免费供应化肥10公斤。全县
共兑现青贮粉碎机36台,化肥20吨。各乡镇随之出台免费提供红砖和水泥建青贮窖政策,全县
个人新建青贮窖90个。1992年,将青贮生产列入目标考核责任制。按“种植面积、总产量、砖
砌贮窖、加工机械”四大项进行考核。全县完成青贮种植面积2.5万亩,超计划1 000亩。产青
贮饲料7.5万吨,超计划5 000吨。新增砖砌贮窖1 078个,加工机械 60台(件)。2002年,全县
共种青贮8万亩,对联片种植青贮200亩以上地段,无偿提供灌溉用水井1眼、水泵 1台、水管2
节。投资240万元,打灌溉井240眼。县投入用于购置青贮机械补助金30万元,购入青贮机械235
台。其中大型行走式联合收割机10台,大型青贮切割机 20台,小型青贮机械205台。2003年,
青贮饲料种植12万亩,贮量40万吨。以泰康青贮公司为代表的青贮公司由去年的4家增到9家,
青贮窑容 2万立方米,贮量1.3万吨。8月,全市青贮饲料生产现场会在本县召开。同年,中省
投资200万元,在一心乡勇敢、双发、前锋3村建优质青贮饲料基地,种青贮9 000亩。
附:草场饲料开发
他拉哈草场开发 2003年 2月,经省农业开发办批准立项,改良他拉哈镇康平和六家子两
村草场8 000亩,造林300亩。草场改良范围:北以他拉哈镇至和平牧场为界,南抵他哈拉乌苏
泡,东至九家子屯东南岗,西至南引总干渠康太灌区进水闸。开发期 1年。实施浅翻轻耙人工
撒播羊草、草木樨、星星草种子8 000亩,种子比例2:1:1。建水泥柱钢丝围栏15公里。修建截
水堤1条24公里,灌溉干渠1条9.4公里,支渠6条6.05公里,排水干沟 2条5.8公里,支沟595.2
公里。建灌溉干渠进水闸1座,节制闸1座,分水闸6座,排水闸1座,农道桥1座,路涵5座。干
渠两侧和草场岗地植树300亩。打机电眼3眼。计划购农(牧)机械14台,实购13台,其中割草机
4台。改良后亩产干草由20公斤提高到170公斤。工程总投资258万元,其中中省投200万,自筹
58万元。
优质饲料开发 2003年,中、省投资200元,自筹58万元,在一心乡勇敢、双发、前锋3个
村建优质青贮饲料基地。任务两项:种青贮9 000亩;造田间防护林300亩。此项目为调整种植
结构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当年种优质青贮9 000亩,打直径273毫米机电井 9眼,购
20KW发电机组 9台,802型拖拉机1台,中型联合收割机 3台,青贮粉碎机50台,建园形青贮窖
300个。其中勇敢村220个,双发村40个,前锋村40个。修田间路7.7公里,营造防护林300亩。
收贮优质青贮饲料3.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