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改土施肥
第五节 改土施肥
198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养地基金制度》和《种地养地责任制》,在烟筒屯镇南阳村
进行增肥地力、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试点。主要改土施肥措施有: 1、客土改土,即用江滩、
湖底沃土和草炭土改良风沙土; 2、增肥改土,即用牲畜粪便等有机肥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
有机质含量; 3、绿肥改土,即在沙丘地上种植草木樨、沙打旺等植物,秋后翻压腐熟作肥,
翌年种植庄稼;4、深松改土,即采用大型农机具每3年深翻松土 1次,以解决小型农机具田间
作业反复辗压造成耕地板结问题。通过实践验证,亩施含有机质6%以上的客土10~12立方米,
连续改土5年,耕层有效含水量较改土前增加8.4%,达到18.4%。肥力也相应提高。如腰新乡兴
隆村郑友权在一块耕地上连续改土5年,玉米亩产由265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亩施含有机质8.5%
以上的农家肥5立方米,再加城市垃圾1~2立方米,连续施用 3年,耕层有机质含量由0.93%增
到1.62%,含氮由0.06%增到0.12%,磷由0.04%增到0.08%,有效含水量由11%增到 16.2%,玉米
亩产量由372公斤提高到597公斤。利用绿肥改土可使作物增产 25~35%。深松改土可形成虚实
并存耕层结构,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态,作物增产8~10%。同年,推广测土施肥技术,
以调节土壤氮、磷比例,共测土施肥10.5万亩。1987年,全县施用有机肥面积56.1万亩,亩均
施肥1.2立方米。施用化肥面积 34.3万亩,施用化肥3 708吨。应用配方施肥面积 20.6万亩。
1989年,市部署开展 “3115”耕地培肥达标竞赛。“3115”即:每个农户 1个厕所、1个畜舍、
1个沤肥坑、亩施肥1.5立方米。到1991年末,全县拥有厕所的农户334 44家,占农户总数98.7%。
其中拥有永久、半永久性侧所1.35万个,占侧所总数39.8%。拥有牲畜棚舍6.5万个。全县共积
肥80.5万立方米,亩均可施肥1.08立方米。本县基本完成市“3115”攻关活动的各项指标,获
得省耕地培肥达标竞赛活动二等奖。1997年,县委、县政府制定《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耕地
培肥实施细则》,把改土培肥工作纳入村屯干部岗位责任制,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奖罚。农业
部门下发《配方施肥技术方案》、《科学追肥促进作物早熟方案》、《化肥秋施、深施技术要
点》。当年,全县配方施肥 63.8万亩,秋施肥16.3万亩,深施肥 24万亩。全县化肥施用面积
100.5万亩。2001年,在全县采集耕土层化验样1 451个,化验数据上报省土肥站。当年有15万
亩施用配方化肥,亩增产粮食30公斤。江湾乡1.5万亩水稻配方施肥亩增产 29.5公斤,烟筒屯
镇1.2万亩玉米配方施肥亩增产 32公斤,白音诺勒乡2.5万亩绿豆配方施肥亩增产 12.5公斤。
2002年,开发绿色食品,促进农家肥生产,全县积肥造肥工作现场会分别在敖林西伯乡长发村、
烟筒屯镇三合村、克尔台乡八宝代村召开。全县共积农家肥 325万立方米。农户厕所、牲畜棚
舍、沤肥坑均有所增加。2003年,绿色食品生产中施用“佰成”牌微生物肥试验成功。化肥仍
是农作物当家肥。品种有二铵、尿素、复合肥、专用肥。专用肥有玉米专用肥、大豆专用肥、
绿豆专用肥、水稻专用肥、蔬菜专用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