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农业综合开发区

第八节 农业综合开发区




  1991年,本县被列入黑龙江省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县。重点开发土地资源,辅以多种经营、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开发办法:1,待开发单位先自行规划,上报申请。2,一般情况下,开
发单位按开发规划先组织人力运作。3,上级根据申请到开发地考察认证。4,上级批准立项,
实施开发。5,开发结束,上级到实地检查验收。具体工作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

  一 敖包农业开发区

  敖包农业开发区涉及敖包、胡吉吐莫、聚宝山、白音花、好田格勒、波波里、呼格勒、赛
罕他拉、后乌古敦、马铁匠、东吐莫等11个村14个屯,18.3万亩土地。该区域土地多为低洼盐
碱地和碱泡。1989年,胡吉吐莫镇党委、政府从增强农业后劲、发展畜牧业目的出发,对小区
实施草、水、田、林、路全面治理。经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认为通过开渠引水将小区变为自
流灌溉区是治理的关键环节。1990年,投资 120万元,修筑引水干渠、闸门、桥梁、强排站;
投资85万元建设草围栏,改良草场,购置奶牛,建饲料加工厂;投资65万元开发水田,改造低
产田;投资15万元,营造农防林、草防林、固沙林;投资75万元,开发养鱼水面等。1991年春
该区被国家列为松嫩平源试验开发小区并投资建设。

  中央和省投资117.6万元,县乡匹配 20万元,贷款120万元,自筹85万元,共342.6万元。
开发项目5项(包括原开发成果):1,改造中低产田2.2万亩;2,开垦宜农荒地5 000亩;3,植
树造林4 200亩;4,改良草原4万亩;5,改造和扩建养鱼水面3.5万亩。开发期3年。1993年,
开发工作结束。1,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47万亩。其中客土改土 1.7万亩,以肥改土2 700亩,
旱田改水田5 000亩。2,开荒种水稻5 000亩。3,植树造林 3 700亩。其中一道岗、二道岗、
三道岗营造防风固沙林1 000亩,草场防护林1 200亩,农防林500亩,敖包岗植樟子松200亩,
并建苗圃 1处270亩。4,改造和扩建养鱼水面3.79万亩。其中利用水利工程引水改良敖包泡和
达布功哈嘎泡水质1.6万亩,开发养鱼水面1.95万亩,建鱼种池200亩、越冬池 40亩。5,改良
草原4万亩。其中建网式围栏3处3万亩,飞播牧草 1万亩。另外,建桥、涵、闸49个,排水渠3
条14公里,防护堤40公里,小水库3个。其中敖包村北1个面积600亩,敖包村西 1个面积2 000
亩,好田格勒村西1个面积2 500亩。修筑乡间路 2条9.7公里。其中敖包村至聚宝山村路3.2公
里,聚宝山到好田格勒村路6.5公里。修筑农田路3.7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公里。购置农机具
80台件,其中802型链轨拖拉机2台,大型机引农具 6套件,手扶拖拉机17台,人力插秧机30台。
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站3处。培养规范化养奶牛户 20户,拥有标准化畜舍20间1200平方米,奶牛
52头。开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 798万元,较开发前增长3.29倍;农业人口人均收入951元,较
开发前增长3.3倍,粮食产量6 866吨,较开发前增长0.62倍;牧草亩产由开发前30公斤提高到
120公斤。

  二 布木格农业开发区

  1991年,国家将敖林西伯乡布木格及其周边区域列为松嫩平原试验开发农业小区并投资建
设。中央和省投资120万元,县乡投资 40万元,贷款140万元,自筹96万元,共396万元。在布
木格、阿木宫、敖林西伯、保如浩特等 10个村屯建布木格农业开发区。开发项目:1,改良草
场2万亩。2,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3,造林1万亩。开发期3年,边开发边生产。1993年,开发
工程结束。改良草原 2.5万亩,其中建围栏护草2万亩,改种草5 000亩。测土施肥、机械深松
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造林1万亩,改良苗圃1处110亩。修引水渠 2条1.2公里,农田路6.3公
里,桥涵9座。购置农机具6台套,牧业机具10台套,种畜600头。建成畜舍714平方米,青贮窖
180个,畜牧综合服务站3所。年增长粮食 123万斤。小区产值、人均收入与开发前相比,分别
提高26.1%和42.5%。

  三 和南农业开发区

  1994年,巴彦查干乡和南农业开发区经省农业开发办批准立项。中央、省投资 167万元,
县乡投资56万元,贷款205万元,自筹112万元,共540万元。该区涉及王府、绰尔、和南等6村。
和南农业开发区开发项目:1,改良草场2万亩。2,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3,造林5 400亩。
4,养鱼4 000亩。开发期3年。1996年,开发结束。建成抽水站 1座,建进水闸1个。修筑排水
干沟9.5公里,支沟24公里,农道涵6座,田间路涵79个。钻农田井200眼。旱田改水田1.5万亩。
修筑鱼池围堤9.6公里,截水堤5.5公里,开发养鱼池3 900亩,精养鱼池 140亩。造林5 620亩,
其中农防林2 600亩,水保林1 820亩,护路林1 200亩。浅翻轻耙改良草场及人工种草2万亩。
较开发前亩增产粮食190公斤,亩增产牧草50公斤,年增产商品鱼87吨。

  四 永升农业开发区

  1996年初,他拉哈镇党委政府自筹资金开发永平、升平两村江湾地。永、升两村有江湾土
地5.3万亩,因地势低洼四周阻水而内涝严重,80%面积变成次生苇塘。镇邀请县水利局设计队
进行全面规划。5月15日动工,7月排水工程竣工。建排水主干沟 3条17.6公里,支沟29条58公
里,修田间路1条5.6公里。此时正值雨季,所修排水工程发挥作用,5 200亩水稻、2 100亩大
豆、2 400亩甜菜免除内涝灾害。 8月,第二期工程-供水工程动工兴建,11月末竣工。修筑主
干渠1条5.6公里,支渠10条20公里。两期工程共建农道桥3座,路涵54处,泵站4处,改造大型
泵站1处,进水闸2座,以及纵横交错的排灌渠道网络。1997年,省开发办将永、升江湾地列为
农业开发区并投资建设。开发项目:1,改造中低产田1.71万亩;2,开荒种水稻 2.64万亩;3,
造林0.71万亩。开发期3年。当年修筑供水干渠3条,支渠8条,共32.2公里。安装提水泵站1座,
建成农道桥3座,农道涵21个。平整土1.6万亩。1998年初,大庆市农业开发办决定对该区进一
步开发。开发区域定为东部以林肇路为界,南部以南引嫩江干渠为界,北部从他拉哈镇向西经
西地房子至官地乡村路为界,东西长6.5公里,南北长8公里,面积5.26万亩。将水稻种植面积
扩大到4.22万亩。当年,种水稻2万亩,旱田6000亩,造林5 200亩。1999年 9月,集资70余万
元,修建灌水支渠6条40公里,排水沟16条18公里,涵、闸等田间构造物 56处。2001年,建分
水闸59处,涵56处,开发水稻田7 000亩。开发区共种水稻4.22万亩,植树7 200亩。较开发前
年增产粮食2.1万吨,人均收入974元。

  五 石人沟农业开发区

  1996年,石人沟渔业有限公司对四分场(船滩)荒废湖湾育种场进行水田开发,开荒3460亩
。1997年,省开发办将船滩列为农业开发区并投资建设。中央和省投资150万元,场自筹211.7
万元,共361.7万元,继续对四分场宜农荒地和废弃鱼池进行开发。修灌渠7条,分东、西、中
3个主干渠50公里,建溢流闸1座。西干渠建进水闸1座,分水闸6座;中干渠建进水闸1座,分
水闸9座,鱼池分水闸2座;东干渠建进水闸2座。修筑灌排水涵40座,斗门590座。主干路7条1
8公里。植防护林400亩。建场房80平方米,良种库300平方米,养畜场1000平方米。购置农机
具17台件。1998年6月,开发结束,共改造水田1.12万亩。8月,开发区被洪水淹没。1999年,
修复农田水利设施及复垦。水稻平均亩产900斤,产鱼种33万斤,新增产值480万元,农工人均
收入5 600元。

  2003年,省投资250万元,场自筹73万元,共323万元,实施中低产田改水田开发,开发面
积1万亩。旱改水工程与养鱼工程相结合,先改水后改田,改造泵房1座,铺设输水管道60米,
架设输电线路14公里,购置农机具4台。其中收割机2台,平地机 2台。除此之外,扩展加深喇
嘛寺引水渠道6.7公里,造林135亩。

  六 江湾水田开发

  1998年春,中央和省投资790万元,县乡匹配260万元,村自筹580万元,共1 630万元,在
江湾乡十里树、黑岗子、江湾等 7个村建江湾农业水田开发区,实施旱田改水田 7万亩,造林
3 400亩。开发期4年,当年建浮船泵站1个,辅设输水管线 1 740米,架设输电线路4.8公里,
建成强排站 1处。8月,特大洪水冲毁所有建筑工程。1999年,予以重建:1,整修浮船泵站,
修复输水管线和输电线路;2,修建输水干渠1条4.4公里,支渠 8条29公里,斗农渠220公里,
闸门14座,交叉涵3座,农道桥7座,斗农门 205个;3,修复强排站,建排水干沟3条20公里,
支沟8条25公里,斗农沟180公里;4,修建主路 4条30.1公里,田间路126.3公里。同年,固定
泵站开工建设。2000年,浮船泵站投入使用,灌溉水田2万亩。2001年,完成干渠护砌4 400米。
修建支渠6公里,斗农渠90公里,涵闸101座,田间路 27公里。植树2万株。2002年,修建引水
渠2公里。固定泵站建成投入使用,装机 720千瓦。整个开发过程共完成石方200立方米,混凝
土方3800立方米,土方58万立方米。建成灌溉支渠50公里,斗农渠340公里,闸门135个,斗门
305个。灌溉水田8万亩。较开发前年增产粮食1.5万吨。

  七 小河口水田开发

  2002年,中央、省投资120万元,县配套28万元,自筹52万元,共200万元,对腰新乡前心、
中心、后心3个村1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旱田改水田开发,开发期1年。当年修筑引水干渠 1条4.3
公里,支渠6条13公里;排水干沟1条10.7公里,支沟6条12公里;路3条16.7公里;涵闸等构造
物17座。其中干渠分水闸6座,干渠节制闸1座,过路涵10座。安装200KVA变压器1台,700QH—
50型水泵1台。购置802型拖拉机1台,旋耕机5台,插秧机8台。营造渠、沟、路防护林500亩。
粮食平均亩产由开发前的2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

  八 白音诺勒乡绿豆开发区

  2002年,中央、省投资100万元,自筹48万元,在白音诺勒乡巴哈西伯、二龙山2个村建绿
豆基地。实施旱田节水灌溉5 000亩,按地块分布和地形走向打大小机井38眼。其中300毫米大
口径井6眼。购置发电机组6台,195型柴油机30台,喷灌设备 38台,802型拖拉机1台,配套农
机具9台套。修筑田间路 4条10公里,营造田间防护林500亩。亩产绿豆实现75公斤,较开发前
提高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