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树造林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986年,植树造林贯彻落实国务院(1986)15号文件精神,重点营造农防林、护路林、护村
林,积极营造固沙林,坚持质量第一。营造农田防护林3 600亩,防风固沙林2万亩,绿化乡村
路177公里、村屯75个。建义务植树基地68处。造林所用地块 94.3%是上年伏整地块,15.7%地
块实施开沟造林,大苗深植,浇水 1—2次,每株浇水40—50斤。苗木采用3年生小黑杨和柳大
苗。1987年3月,从内蒙伊盟种苗公司购进锦鸡儿种子 1.5万斤,在本县7个乡(镇)11个村直播
1.75万亩。其中白音诺勒乡沙田格勒沙丘5 000亩,克尔台乡官尔屯村2 500亩,他拉哈昌平村
2 000亩,胡吉吐莫镇新华村 2 000亩,腰新乡翻身、中心、后心3村与乡林场分别为600、400、
200、300亩,江湾乡永丰村1 500亩。锦鸡儿出芽率达81.3%。1991年,植树造林实行5坚持:1、
坚持营造护路林、护村林一律采用5至7年生杨树或胸径在3公分以上的柳大苗;2、坚持抗旱造
林,大坑深栽浇透水;3、坚持苗木检疫,做到不用伤残苗,不用病虫苗;4、坚持适地适树,
宜杨则杨、宜松则松,增加樟子松造林面积; 5、支持大株行距造林,进行林粮混种。1992年,
对集体森林资源情况进行清查。清查以乡(镇)为单位,清查后建县、乡、村 3级资源档案,为
今后合理安排植树造林提供科学依据。1993年,县五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一把手组成参观团,
赴克东县参观学习植树造林经验。春,县、乡分别召开植树造林立标会,明确造林任务、质量
和时间。腰新乡规定4月10日至20日为腰新乡植树旬。1996年,将林业工作纳入 “兴农杯”竞
赛考核项目之一,开展“万亩林乡镇”、“千亩林村”和“七个一”工程竞赛,下发“三项”
竞赛方案。七个一:每个乡(镇)都有1个村屯、1个学校、1条道路、1个苗圃、1个草防林、1个
农防林、1个果园绿化建设要达标。全县植树造林6.1万亩,占计划122%。实现一个跨越、两个
基地、三个突破。一个跨跃是一心乡和腰新乡完成年造万亩林的跨越。两个基地是育苗基地和
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三个突破是一季度完成造林5484亩,创历史最好,造林资金筹措有新突破,
造林、育苗品种更新有新突破。本县被省政府评为造林杯竞赛先进单位。1998年,县委、县政
府出台招商引资造林优惠政策。规定国内外集体和个人均可在本县投资造林或创办林场,林木
允许继承、转让、出售。承包荒坡、荒沙造林土地使用权为15至70年不变。在荒坡、荒沙、荒
水地段所植杨树、柳树15年与所植樟子松70年内一切收入归投资者,免征一切费税。1999年,
全面推行个人承包造林、股份制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实行谁造谁有,林权归已。不再营造国
有林、集体林、无主林。招商引资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实行包栽、包活、包管护、包成林的4
包责任制。造林方式多样化,有封沙育林、滩涂插柳、直播锦鸡儿、退耕还林等。按“三项”
竞赛评比方案,评出4个达标万亩林乡(镇)、9个达标千亩林村、7个达标“七个一”工程。2000
年 1月,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依法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场会,要求各乡
(镇)场必须依法完成造林任务,向省直企业大山种羊场和县属国营农牧渔场下达造林绿化责任
通知书。同时下发《全县万亩林乡、千亩林村、绿色通道工程三项竞赛评比方案》和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县涌现出万亩林乡(镇) 6个,千
亩林村29个,高标准绿化通道路段 59.1公里。分别奖励万元、千元、2千元。2001年,县投资
100万元,解决荒山荒地造林用水问题。 2002年,本县被市政府评为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单位。
2003年,全县植树造林抓重点工程 4项:“三北”四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草建设工
程和“堵西北风口”工程。依托省级生态林草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生态
建设原则,推进生态林草治理。调整树种结构,栽植在本县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效果好,经济
前景好的树种。采取承包合同办法造林。当年,“三北”四期工程造林2.5万亩,退耕还林2.5
万亩,堵西北工程造林5 000亩,生态林草建设工程造林6 351亩,推广种植经济前景看好的山
杏1.6万亩。
一 防护林
1978年,本县被国家纳入“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从此本县防护林建设步入持续快速发
展轨道。1985年,“三北”第一期工程建设结束。1986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
赴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参观学习防护林建设经验。同年,“三北”二期工程启动。
1991年,县农业开发办决定在胡吉吐莫镇、腰新乡、敖林西伯乡各建农业开发区 1个。开发区
在开发中低产田、草原同时营造农田防护林和草原防护林。3个开发区营造农防林和草防林1万
多亩。1993年,小林科沙地被国家林业部定为治沙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区,实施扩大林草植
被,对沙、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1995年,“三北”二期工程结束,“三北”三期工
程启动。2000年,“三北”三期工程结束。本县自被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 22年,有47%的
农田得到林网庇护,25万亩严重荒漠化土地变成林地,近18万亩低产田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庇
护草原 11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 38.9%。2001年,县委、县政府制定《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西北风口”绿色生态重点工程规划》。各乡、镇、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予绿色
生态工程建设。敖林西伯乡规定无偿提供土地,林权归已,承包经营15年,每亩免收机耕费30
元,奖励20元。新兴村营造农田防护林1 000亩,构成网络21个。当年,全县营造防护林7.9万
亩,其中农田防护林3 287亩,草防林736亩,防风固沙林6.3万亩,其它防护林1.2万亩。另外,
营造嫩江沿岸防护林3.1万亩。2003年,“三北”四期工程造防护林2.5万亩,“西北风口”绿
色生态工程造林5 000亩,退耕还林3.5万亩。防护林所使用的树种:农田防护林以杨树、榆树
为主,草原防护林有樟子松、杨树、榆树、胡枝子、锦鸡儿等,防风固沙林在草原防护林基础
上增沙棘、山杏、踏郎等树种,沿江、沿湖林多为柽柳。全县林地保存面积96.1万亩,森林覆
盖率8.36%。林地中,成林地面积75万亩,疏林地5 491亩,灌木林 2.5万亩,未成林造林面积
17.8万亩,苗圃3 210亩。
二 绿化林
1986年 4月,县委、县政府在胡吉吐莫镇召开春季造林立标会,下发造林会战方案,并签
订《绿化责任状》。一心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标准、统一供苗方法完成造林绿化
任务。全县绿化乡村公路177公里,村屯75个,义务植树 52.8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68处。绿
化林树种有杨、柳、松、榆、糖槭等乔木及紫丁香、锦鸡儿、榆叶梅等花树。1989年,全县绿
化工作推广广东省经验,县级领导带头示范办绿化点。县五大班子领导共办绿化点 9处。县委
书记绿化点面积247亩,当年育苗56亩。同年,克尔台乡用本乡培育樟子松大苗2 000株,绿化
乡政府和村委会11所,学校8所。1991年,本县参加市造林绿化竞赛,造林绿化工作重点抓4项:
1、抓公路绿化,全县绿化公路 33条,总长130公里;2、抓村屯、校园绿化,共绿化村屯43个,
学校22所;3、抓育苗;4、抓科学绿化造林。绿化造林所用树种为杨树、柳树、樟子松、落叶
松、糖槭、果树、花卉树等。县妇联、共青团、武装部在各乡镇开展建“三八林”、“青年林”、
“民兵林”等绿化基地。1993年,白音诺勒乡召开 3级干部会议和乡人民代表会,制定绿化白
音诺勒乡3年工作方案和林木管理细则。1994年,林业局副局长王真荣获省“绿化奖章”。1996
年,绿化建设确定为“七个一”达标工程,同时制定“七个一”重点工程检查评比方案,进行
单项评比,每项评出1等奖1名,2等奖1名,分别奖4 000元、3 000元。经市绿化委员会、市林
业局对本县当年造林、育苗、义务植树、纪念林、处级干部办绿化点等 5项工作检查评比,本
县名列全市第2名。1997年春,县党政机关干部在让杜路两侧营造公仆林,长14.75公里,植柳
树11.8万株。1999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全县造林绿化“三项”竞赛检查评比方案》。当年,
绿化村屯18个。其中高标准绿化永珍王府新村,绿化面积150亩。绿化学校 15所,绿化道路14
条48.1公里。其中在让杜路两侧植红皮云杉 5 736株。2000年,全县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
绿化县、乡、村 3级公路13条59.1公里。随着林肇公路扩建工程启动,从一心乡二合屯起到腰
新乡公路两侧营造替代护路林,即砍伐原林造新林。其中11公里治沙护路林成为全县绿色通道
工程示范段。2002年,绿化造林所用树种均用新开发树种黑林1号、黑林2号、中绥2号、迎春5
号等。本县连续 7年被省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2003年,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实行“三
分造七分管”。县林业局组成 4个技术指导组深入乡镇、村屯进行宣传,召开座谈会,引导造
林承包户加强幼林抚育,改变重造林,轻管护的作法。同年,林肇路两侧护路替代林营造工程
结束,共造林258亩,林宽3至 5行不等,树种为杨树和松树。“夕阳红”活动站的老年人在县
天湖公园西南角植“长寿林”1处,植大银杨树200多株。
绿化林树种除原有树种外,还有迎春,桃红、玫瑰、杜松、云杉等。
三 用材林
1985年,“三北”一期工程结束,全县共营造用材林 18.26万亩。用材林以杨树为主,其
次为樟子松、榆树、水曲柳等。1987年,江湾乡完成与齐齐哈尔市造纸厂合作营造用材林2.3
万亩,树种为杨树,成材后用于造纸。1995年,“三北”二期工程结束,用材林存活面积12万
亩,占二期工程造林任务45.2%。1996年,“三北”工程调整营造用材林比例,由45.2%下降到
32.8%。2000年,江湾乡采伐合作造纸用林5 000亩。2003年,全县按采伐许可证采伐用材林10
万多亩,出材1.5万立方米。用材林保存面积19.9万亩。
四 薪炭林
1986年,全县营造薪炭林 864亩,树种以杨树为主,其次是榆树、柳树。随着农村土地承
包到户,各户所收桔杆全部用于取暖和炊事。加上节能灶、节能炕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农村烧
柴基本解决,营造薪炭材数量减少。1989年,全县营造薪炭林 149亩。以后每年均有种植,数
量时多时少。1996年,营造薪炭林 615亩。2001年,树种采用锦鸡儿,即做薪炭、又可防风固
沙。实行轮伐,每3年为一轮伐期。2002年,营造薪炭林6 720亩。2003年,全县薪炭林保存面
积3.5万亩。
五 果 林
1986年,全县有果树场2处:石人沟渔场果树场和一心果树场。面积240亩。职工及农民庭
院有少量果树栽植。品种主要有沙果、铃铛果、黄太平、杏、葡萄等。随经济形势发展,部分
农民渴望发展果树生产,发家致富。齐齐哈尔市园林所园艺师频繁到本县各乡镇、场讲授果树
栽植技术,并推广其培育的果树苗。烟筒屯镇土城子村农民孟兆常在自家院内种葡萄 300株,
其中扣大棚种植 200株,全部成活。葡萄品种有红香水、巨丰。1987年,孟兆常所植葡萄产果
400斤,每斤2.5元销往泰康镇。受其影响,土城子村大部分农户在自家院种植葡萄和其他果树。
一心果树场对果树进行更新。1988年,全县建果园25处,面积364亩。其中小苹果141亩,李子
18亩,杏17亩,葡萄80亩,草莓 8亩,黑豆果100亩。1989年,一心果树场120亩果园全部更新,
更新后的黄太平、李子、葡萄均为新品种。同年,孟兆常从吉林省引进红玫瑰、康乃馨、黑莲
子等10个葡萄新品种。1991年,泰康镇幸福村建果园 1处,面积60亩。1992年,全县加大果树
生产力度,全县新建果园32处,1098亩。其中烟筒屯镇建百亩果园 1处。同年,孟兆常在自家
院内挖地窖冬贮葡萄5 000斤,春节前每市斤4元被大庆客商拉走。1993年,结合“三北工程”,
腰新乡胜利村建果园120亩,胡吉吐莫镇赛罕他拉村建果园1 00亩。1994年,6 500户农民在自
家庭院种植果树,人均可增加收入150元。同年,石人沟渔场果树场更新果树 70亩。1998年,
省以工代赈从延寿县调进延寿桃树苗 5 500株,县林业局办延寿桃栽培学习班。将桃树苗下拨
到10个乡镇种植。2000年,孟兆常从辽宁省引进10余个高档葡萄新品种,有兴华 1号、奥古斯
特、维多利亚、黑查马特等。由于上年冬季酷寒,石人沟果树场50亩果树被冻死,改种大田。
腰新乡部分果树被冻死。2003年,克尔台乡中学果园引进美国红葡萄(红堤)栽植获得成功。全
县保存果树1980亩。其中苹果1 260亩,葡萄690亩,其它果树 30亩。共产果153吨,其中苹果
103吨,葡萄48吨,其它水果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