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造林工程

第六节 造林工程




  一 三北工程

  1978年,党中央、国务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以下略同)建设
大型防护林体系。工程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7 000
多公里,南北宽400~1 700公里。工程采用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
法,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护堤护岸林、护
路林、护村林以及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等多林种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完工后,堪称中国的
“绿色长城”。本县被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之中,建设范围涉及全县11个乡镇及13个省、县国
营农林牧渔场。工程计划32年,分四期。1978~1985年为第一期。1985年末,一期工程结束,
本县工程总投资677.3万元。其中国家投放专项贷款178万元,周转金25万元,引进造林资金94.3
万元,乡村、群众自筹380万元。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6.1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9.5万亩。林带
总长度3430公里,构成2 885个网格,近5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每年减少毁种面积8万亩。绿化
村屯305个,学校136所,城镇街道6条,公路395公里,基本消灭“光腚屯”、“光杆路”。1986
年,二期工程启动,规划人工造林40万亩,其中营造草原防护林10万亩,固沙林16.5万亩,护
路林3 500亩,护村林1 500亩,省界防护林1万亩,封沙育林1万亩,用材林6万亩其它5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9.6%,工期10年。1987年,完成工程任务6项:1、在胡吉吐莫镇胡吉吐莫村和赛
罕他拉村两个草库伦造草防林440亩,林带长度28.7公里,形成网格 18个,每个网格庇护草场
467亩;2、巴彦查干乡、他拉哈镇、腰新乡和石人沟渔场沿嫩江东岸营造省界防护林7521亩,
全长76公里;3、靠山种畜场在草籽场和西沟里分场 5万亩沙质草场营造樟子松林600亩,形成
网格14个,实施林草结合1 000亩,林药结合1 000亩,林粮间作100亩,林果结合 8亩;4、绿
化泰一公路41公里,移植樟子松大苗1.1万株;5、推广樟子松抗旱造林新技术,建樟子松育大
苗基地600亩,育大苗35万株;6、巴彦查干育苗工厂建成投产,播种樟子松营养杯18.8万个,
成苗14.4万株。1988年,重点完成横跨敖林西伯乡、胡吉吐莫镇的固沙林带工程,绿化胡巴公
路 7公里。先后在胡吉吐莫镇、白音诺勒乡的固定、半固定沙滩、沙化草场和弃耕地飞播锦鸡
儿、踏郎等树种4.3万亩。1989年,经三北站检查验收,巴彦查干乡营造的草防林159亩,腰新
乡和他拉哈镇营造的片林1038亩及网格林263亩,靠山种畜场营造的5.1公里公路绿化林,泰康
镇、一心乡、克尔台乡营造的农田防护林923亩平均成活率90.4%,均为优质工程。1995年,二
期工程结束,造林保存面积31.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6.7万亩,飞播造林 2万亩。森林覆盖率
提高到 7.04%。所用树种有杨树、樟子松、落叶松、榆树、小苹果、李子、灌木柳、沙棘、锦
鸡儿、葡萄等。二期工程总投资863万元,其中三北专项投资 163万元,集体和个人自筹225万
元,群众投工投劳折抵 475万元。直接获经济效益2 726万元,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 660万
元。1996年,三期工程启动。规划人工造林18.1万亩,其中农防林1.2万亩,草防林1.1万亩,
水保林2 250亩,固沙林7.6万亩,速生丰产林1.9万亩,经济林1.1万亩。低产林改造 2.4万亩。
工期5年,当年完成造林6.1万亩。1997年冬,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调进锦鸡儿种子 2.5万斤,
本县自采收锦鸡儿种子5 000斤,共3万斤。1998年,将其播种在克尔台、敖林西伯、巴彦查干、
一心、白音诺勒、腰新、他拉哈、胡吉吐莫等8个乡(镇)21个村3万亩草原沙地上。夏受特大洪
水袭击,8 600亩锦鸡儿被淹没。1999年,洪灾过后,加大造林力度,全县造林8.1万亩。2000
年,三期工程结束,总投资1 761万元。共造林40.2万亩。其中防护林34.8万亩,用材林3.6万
亩,薪炭林1 662亩,经济林9 813亩,其它林 6 966亩。自本县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22年造
林保存面积59.4万亩,是三北工程建设初期4.3倍。治沙25万亩,47%的农田和 38.9%的草原得
到庇护。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1.4%提高到 6.65%。2001年,四期工程启动。规划造林60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7.5万亩,飞播造林22.5万亩。工期10年。整个工期又分为前5年和后5年
两个阶段。前5年规划造绿化林18万亩,飞播造林12万亩,后5年造绿化林19.5万亩,飞播造林
10.5万亩。四期工程完工后,本县森林覆盖率可达13.13%。到2003年,四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积
15万亩,所用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杨树、柳树、灌木等。

  二 万亩樟松林工程

  1964年,国营新店林场试造樟子松人工林。首先由9号林班5号小班试造,当年试造75亩,
用苗10万株。所用苗木从本省甘南县东洋苗圃购进,苗龄2年,成活率19%。1965年,新店林场
自育樟松苗。1967年,用本场自育樟子松幼苗机械营造樟子松1 256亩,成活率83%。自育自造
取得经验,逐年营造,到1981年累计营造樟子松4.2万亩。1982~1992年,累计投入225万元,
造林5.4万亩,用苗1 199万株。1993年,万亩樟松林被开辟为森林公园。1995年,初次间伐樟
子松林,共间伐1.1万亩,计7万株。2003年,万亩樟松林保存总株数559.4万株,平均树高13.2
米,胸径12.8厘米,最大树龄41岁。

  三 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
林还草工作的若干意见》。退耕还林范围:25度以上坡地,江河两岸,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
重地区。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全县11个乡(镇)。退耕还林实行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承
包到户到人,30年不变。2002年,全县 11个乡(镇)67个村1 732户农民签订退耕还林合同,面
积2万亩。国家无偿向退耕户一次性每亩补助苗木款50元。8年内每年每亩补助现金20元,原粮
200斤。2003年,全县4956户农民退耕还林5.5万亩。

  四 西北风口绿色生态工程

  2001年,县委、县政府制定《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北风口”绿色生态重点工程规划》。
规划用 7年时间在风沙危害较为严重西北风口地区造林30余万亩。工程北起克尔台乡官尔屯,
途经大山种羊场、白音诺勒乡、一心乡小林科、胡吉吐莫镇、敖林西伯乡、直到大庆边界。建
设范围:1、克尔台乡官尔屯沙地全部;2、白音诺勒乡九合沙地、沙田沙地; 3、一心乡小林
科沙地;4、大山种羊场黄花沟荒坡及其境内荒漠地带; 5、胡吉吐莫镇程地房子沙地;6、敖
林西伯乡与胡吉吐莫镇接壤处敖古拉荒坡,敖林西伯乡大桥屯向南经三面井村、阿木宫村、保
如浩特村、韩家窑村、德尔斯台村、好利保村到大庆边境。全长89.8公里,面积 505万亩。以
宽30~60米的防风固沙林为主体林带,每侧向外延伸 5公里,遇到农田就营造农防林,遇到草
原就营造草防林,遇到村庄、道路就营造护村林,护路林,遇到沙地就营造固沙林,最终建成
网、带、片、乔、灌、草、农、林、牧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计划防风固沙林30.5万亩,农田
防护林1.2万亩,草原防护林1.3万亩,水源涵养林2.1万亩,护路林6118亩,护屯林1 763亩,
经济林500亩。当年,造林4.1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3.3万亩,农田防护林 2061亩,草防林596
亩,水源涵养林2 340亩,护路林1 475亩,护村林1 095亩,用材林 300亩,经济林100亩。官
尔屯沙地治理5000亩、沙田沙地治理2 071亩、胡吉吐莫镇护村林主带工程994亩、大桥屯综合
治理975亩、黄花沟荒坡治理5 000亩为高标准工程。大庆市直机关、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
石化公司、石化总厂等单位参加“西北风口”绿色生态工程建设。2002年,程地房子屯整体搬
迁。2003年,“西北风口”工程造林53 191亩。3年共造林14.5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9 340亩,
草原防护林3 273亩,护路林475亩,护村林1 818亩,水涵林3 113亩,防风固沙林12.6万亩,
经济林 10.5亩,其它林1 164亩。树种有杨树、樟子松、柳树、榆树、沙棘、枸杞、云杉、山
杏、果树、杨树等。

  附:程地房子搬迁

  胡吉吐莫镇程地房子屯位于县中西部,阿木塔泡北沿古河道上。黑土层不足20厘米,其下
便是河水泛滥时带来的冲积沙。程氏家族于1927年来此定居,已达70余年之久。初来时植被尚
未被破坏,土岗上灌木丛生,低洼地水草丰茂。自从有人定居后,灌木被砍伐用做烧柴,草原
被开垦种植庄稼,土壤失去植被保护被风刮起,黄沙裸露,不得不移地另垦。就这样,年复一
年重复着草原变耕地、耕地变荒漠的故事。狂沙又不断地向村落堆积,许多人家的房屋半掩在
沙丘中。当地有套顺口溜:“矮小土房无围墙,沙丘搭梯牛上房,风沙掠过小苗死,吃饭全靠
救济粮”。处于荒漠中的程地房子人,始终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01年,县委、县政府启动西北风口绿色工程,决定将位于西北风口腹地的程地房子屯整
体搬迁到江湾乡江湾村,一方面防止生态环境继续遭受人为破坏,另一方面改善村民的生产生
活条件。2002年 4月31日,县政府派工作组进驻程地房子屯,调查了解情况,说服动员群众,
并制定搬迁方案等。共产党员、屯长程景芳(程氏后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为使此
处重现草木葱郁的景象,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他协助工作组挨家挨户做老一辈的思想工作,
破除守土守穷观念,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及长远打算。6月,程地房子屯顺利搬迁,共迁出 35户,
118人,空出土地近2万亩。县为此拨付搬迁补助费72万元,协调养牛贴息贷款20万元。

  2003年,原程地房子区域已树木成网,风沙锐减;迁入江湾村的原程地房子人在县、江湾
乡政府扶持下,开始通过养奶牛等脱贫致富。

  五 生态林草建设工程

  2003年,省确定本县为省级生态林草试验示范县,实施生态林草建设工程,工程期 1年。
省投资 400万,改良严重沙化、碱化、退化草原。改良“三化”草原,实行改善环境与发展经
济、建设与保护并重,谁造林、谁管护、谁爱益的原则。当年,建草围栏15.6万米,打生态井
48眼,营造防护林6 351亩。其中杨树573亩,山杏5 778亩。完成生态林草面积8.2万亩,其中
一心乡、白音诺勒乡、敖林西伯乡、巴彦查干乡、新店林场分别完成 2.4万亩、2.5万亩、1.3
万亩、1.1万亩、9 6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