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输电供电

第二节 输电供电




  1985年,全县有35千伏线路183.1公里,35千伏安变电所(塔)8座,主变压器10台,总容量
4.9万千伏安,年供电量2376万度。其中:农用1043.4万度,工业用747万度,交通运输用36.6
万度,县城内生活用549万度。县有11个乡镇118个村屯2.96万农户用上电。

  1988年,县内供电量逐年增加,线路运载负荷大、线径细、线损率高,所以,省电业局投
资150万元,实行庆北——泰康 110千伏输电工程建设,资本不足部分由县自筹解决。1990年4
月,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工程总造价589万元,线路全长33.2公里,主变压器容量1.6万千伏
安。与原输变电线路相比,距离缩短13公里,导线截面提高2.4倍,电压等级增加2倍,变压器
容量增加1.5倍,输电线损降低10%,每年可节约电300万度。1991年1月,进行泰康10千伏变电
所二期工程建设,将3个回路改为5个回路供电。4月,完成巴彦查干变电所2次回路安装,使腰
新、巴彦查干、他拉哈3个乡镇的供电矛盾得以缓解。

  1994年1月,县电业局投资21万元,完成7个无电村屯供电工程建设。春节前,这些村屯农
户都用上电。电业局对这 7个村屯实行“三免”:免设计费、免施工费、免变压器贴费。1995
年,电业局投资50余万元,再次为 9个无电村屯进行供电工程建设,年末竣工送电。1996年,
全县最后两个无电村屯——白音诺勒乡三间房和敖林西伯乡四

  家子牧场的供电工程开工建设。这两个村屯配电线路长,资金筹集难度大。经过电业局和
乡村领导的努力,于 8月末竣工通电。不仅实现本县村村屯屯全部通电,也使整个大庆供电区
从此消灭无电村屯(不包括没有达到自然屯户数标准的仅有几户居民的小屯落)。

  1998年,在洪灾中,全县有83个村屯的电力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仅35千伏的输电线
路被浸泡70公里,倒杆110基。其中21个村屯被洪水淹没,县政府计划将其合并或整体搬迁。8
月末,电业局着手电力设施的修复、重建工作。11月,有72个村屯恢复送电,并且完成10个灾
民新村电力工程的勘察设计和预算工作。1999年 6月,为配合县委、县政府王府新村的建设,
电业局抽调40余人,经过 7天紧张施工,完成王府新村的供电工程。2003年,及时调整电网系
统电压,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投资 238万元,进行大修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糕点厂
变台,采取移位方式改造为架空母线式变电;为油田开发增配变32台,总容量6 200KVA;更换
腰新变电所原2 000KVA主变为3 200KVA;为林肇路工程、伊利二期、草原兴发、轧钢厂、新建
楼房和牧场、新配变65台,总容量达13 995KVA。同年,拥有110KV变电所两座,主变 3台,总
容量4.6万KVA;35KV变电所8座,主变9台,总容量4.6万KVA;110KV线路2条,72公里;35KV线
路 8条,199公里;10KV线路1 130公里;0.4KV低压线路1 150公里。全年完成购电量10 324.1
万千瓦时,售电量9 991.3万千瓦时,电费收入4 504.46万元,上缴税金19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