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政

第二节 邮政



  一 邮 路

  1985年,全县邮路单程总长度1303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 50公里,委办汽车邮路121公
里,摩托车邮路90公里,自行车邮路757公里,步行班邮路60公里。邮运工具汽车1台、摩托车
2台、自行车41辆、胶轮拖拉机1台。1992年,每日投递一次及一次以上的乡镇 9个,行政村32
个;两日投递一次的乡镇 1个,行政村71个;三日投递一次的行政村32个。农村委办汽车邮路
124公里,摩托车邮路90公里,自行车邮路86.7公里;城内步班邮路3公里。1994年,在白音诺
勒乡设置乡办乡邮员,从而解决这个乡由于连环湖水患造成17个村屯10多年来不通邮的问题。
1997年,撤销邮电局至火车站邮路,不再通过火车接发邮件,改由省邮电局汽车到县邮电局接
发邮件;撤销邮电局至汽车站的邮路,不再委托客运站运送泰康至胡吉吐莫、他拉哈、新屯等
乡镇的邮件,改由承包泰康——腰新客运线路的个体客车司机到邮政局接发邮件。1998年,邮
路单程总长度1 933公里。邮运工具有汽车6台,摩托车1台。城内投递段4条,全程123公里;
农村投递线路31条,总长1 627.8公里。

  二 函件包件

  1985年,函件出口48.3万件,进口46.9万件,转口 8.6万件。1988年,县邮电局开办快件
业务。1992年3月,在克尔台、一心、他拉红、烟筒屯、腰新等5个邮电支局开办邮政快件业务。
7月,邮电局开办特快传递业务。1993年,又有胡吉吐莫、他拉哈、巴彦查干等3个支局相继开
办邮政快件业务。

  2003年,发出平常信件11.6万件,挂号信件3.6万件,机要信件245件,邮送广告 7.2万件,
平常包裹3 428件,快递包裹5 699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 5 884件,国内同域特快专递信
件9 572件,国际特快专递信件15件。业务收入64.2万元。

  三 汇兑储蓄

  1985年,汇票出口2.91万件。

  1986年5月,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先在县城试行。6月,烟筒屯邮政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
1987年,收储16.5万元,其中有奖储蓄 2.4万元。1988年10~11月,他拉哈、胡吉吐莫、白音
诺勒(他拉红)、腰新邮电支局陆续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92年 5月,克尔台邮电支局也开办邮
政储蓄业务。2000年5月,为财政代发工资增加中间储户6 054户,月代发 480万元。之后为社
会劳动保障部门代发离退休生活保障金增加中间储户 1 925户,为伊利乳业代发奶资增加中间
储户6 921户,月代发奶资1 000万元。2002年,中间储户已达2.2万户,储蓄余额2.5亿元,储
蓄收入 673.3万元。2003年,开展代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妙士乳业奶资及医药、烟草、工商等
部门的工资业务,新增中间储户 4 433户。同年,汇兑业务以两小时汇款、实时汇款、回执为
重点,发展两小时汇款、实时汇款1 347笔,回执7 526笔。共计汇票出口1.8万张,金额2 636.1
万元。

  四 报刊发行

  1985,发行报纸(期)1.95万份,杂志(期)3.1万份。全县平均3.55人占有1份报刊。1988年,
县委宣传部成立两报发行站,原由邮电局发行的《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改由两报发
行站发行。1991年,由于县财政收入欠佳,各党政机关经费偏紧;企业经营不景气,企业及职
工消费能力降低,报纸、杂志价格反而提升,导致报刊征订量锐减。报纸降到1.16万份,杂志
降到 1.6万份。1997年,采取摊派办法征订党报、党刊。县委根据省委、市委下达的计划,召
开全县报刊发行工作会议,指定各机关、事企业征订的报刊种类和数量。摊派的党报、党刊有
《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大庆日报》、《求是》、《奋斗》、《党的生活》等。各
系统也根据上口要求动员系统内部门和职工订阅专业性报刊。当年,发行报刊2 056种6.6万份,
平均3.29人占有1份报刊。

  2003年,发行报纸(期)7 605份,杂志(期)6 375份。累计报纸份数 148.9万份,杂志份数
8.8万份。实现报刊流转额131.1万元。

  五 集 邮

  1983年7月,邮电局设立纪念、特制邮票柜台,开办集邮业务,设兼职营业员1人。销售邮
票、美术片、贺年卡、台历、集邮册、集邮用品等。1983~1985年,营业额1.2万元。

  1991年,邮电局设立集邮点一处。1997年,抓住香港回归这一有利时机,发展集邮业务,
收入1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倍。2000年集邮爱好者312人。

  2003年,除做好集邮预订工作外,着重抓个性化邮票推销。销售邮票5.4万枚,集邮品485
册,收入3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