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粮油经营

第二节 粮油经营



  一 粮油供销

  1982年,除国营粮店、农村购销站经营粮油外,果品公司职工刘元富等已将安徽、山东的
大米通过铁路贩运到县城出售,供不应求。1984年,已有个体议价粮店开设。1985年,全县平
价定量供应居民口粮油9 600吨,行业用粮油3 400吨,调拨农村的返销粮 7 500吨。平价定量
供应不足部份议价供应。返销粮包括口粮、饲料粮。1986年,返销粮改称救灾粮。1988年,粮
食局在工商局配合下,整顿全县议价粮油市场,取销个体议价粮店,收缴营业执照60多个,并
将行业用粮供应量压缩50%,共压缩面粉941.5吨。1989年,省颁布《关于改善粮食经营,加强
粮食管理的决定》,规定承担平价粮缺口部份的粮源和退出平价供应部分的议价粮供应在满足
县内议价粮油需要的前题下,才能组织外销。并规定非粮食责任部门不能随意经营粮油。粮食
局成立议价粮领导小组、市场管理办公室和粮食稽查大队以管理粮油市场。1991年 4月,国家
粮油统销价格调整政策出台前,全县发生抢购粮油风潮。粮食局从齐齐哈尔、松花江、绥化等
地市调入粮油和盐7 939吨,并加工玉米6 044吨投放市场。同年,取销平价供应农村饲料粮。
1992年4月,国家对供应粮实行第二次调价。11月1日,除军粮外,其他用粮一律取销平价供应,
实行市场价格,粮食经营全面放开。国营粮店开始发放自1982年以来所冻结的居民存粮。泰康
粮库设立军粮供应站。有四五家个体粮店相继开业。1994年 6月,国家调整粮食购销价格,粮
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为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定量供应居民口粮(油)。1995年末,
粮油市场价格回落,供应粮(油)自然取消,国营粮店逐渐解体。1996年,粮食滞销,粮油价格
持续下跌,粮食经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粮食销售由先款后货变为先货后款。粮食系统
收购议价粮4万吨,仅销出1.2万吨,14个独立核算企业有12个亏损,政策性和经营性亏损总额
达2 000万元。有些个体粮贩亏损也达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甚者一蹶不振。

  2003年,粮食系统销售原粮17.9万吨,全部销往县外。

  二 粮食收购

  1984年,县政府颁布《关于计划体制改革的决定》,放开小杂粮购销市场。1985年,国家
粮食收购实行“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和议价收购。合同定购粮与平价柴油、平价化肥和预购
粮定金挂勾。当年,收购粮食 1.2万吨,主要有玉米、稻谷、大豆等。1986年,小杂粮收购已
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多家经营、剧烈竞争的局面。供销社收购绿豆 100吨,通过铁路发运到
长江以南各省。个体商贩收购绿豆、高梁雇用汽车销往丹东、牡丹江等地。1992年,发生购粮
时给农民“打白条”现象,即用收条暂顶购粮款。1993年,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与农业银行大庆
分行为解决收购粮食给农民“打白条”问题多次赴本县调剂资金指标。以粮贸公司为依托的全
国首家绿豆市场在粮食局院内开业。1994年 6月,国家为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增长,调动农
民种粮积极性,调高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购销价格。1997年,国家粮食收购分四项:合同
定购、专储收购、保护价收购、议价收购。当年,收购新粮7.9万吨。其中定购粮 7 500吨(不
包括农场2392吨),专储粮1.9万吨,保护价粮3.8万吨,议价粮1.5万吨。1998年 5月,国务院
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粮食收储企业的附营业务必
须与粮食收储企业分开,设立单独法人,做到人、财、物分离,成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规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而且
必须做到常年、常时挂牌收购,不限收、不拒收、不停收。”大庆市核定本县粮食收储企业(粮
库)8家,其附营业务与收储企业分离。分离后成立非收储企业 7家,有5家实行租赁经营,有2
家实行股份制改造。各粮库执行国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末发生农民卖粮难和
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同年,白音诺勒绿豆市场建成营业。小杂粮市场在泰康镇西郊形成
并逐渐向一心乡姜家围子转移。2003年,国家取消合同定购粮。省下达给本县的保护价粮任务
仅玉米1项,为7万吨。其余粮种完全放开,自由交易。粮食总站将保护价玉米收购任务通过订
单方式落实到农户,并与省米业集团和大连金信粮油公司、中泰公司等企业合作,签订议价玉
米、水稻及杂粮收购合同,收购总额11万吨。农村各专业协会收购的水稻、大豆、芝麻、绿豆、
红小豆、红云豆等总量也有上万吨。同年,各粮库收购入库的新粮10.9万吨。

  三 粮食储存

  1985年,全县有泰康、石人沟、烟筒屯、胡吉吐莫、江湾6个粮库,粮食总容量1.9万吨。
1989年,国家对粮食仓储企业实行指标包干、费用定额补贴办法。即不再年年核查库存,给予
补贴,而是核定库存标准,3~5年为一期,按标准存量予以补贴,多储不增补,少储不退补。
1991年,撤销江湾粮库,改设胡吉吐莫粮库收粮点。1992年,泰康粮库营业楼建成投入使用。
1995年,泰康粮库投资10万元,建成日处理粮食150吨的烘干塔1痤。1996年,胡吉吐莫粮库和
石人沟粮库共投资30万元,各建日处理粮食120吨和150吨烘干塔 1座。各粮库推广使用新型水
泥玻璃纤维囤20个和DVC三防材料坐囤10个,共增仓容3 000吨。4个粮库仓储能力为8万吨,全
县粮食商品量为15.3万吨,仓储能力明显不足。1997年 9月,将石人沟粮库的他拉哈收粮点改
建为他拉哈粮库,恢复江湾粮库,购买饲草公司储草场建泰康第二粮库。之后,又购买砖厂建
第五粮库,并在二、五粮库区各建烘干塔 1座。将制米厂改建成泰康第三粮库,将制油厂和车
队改建成泰康第四粮库。建库总投资1 300万元,新增粮食库容 20万吨。1999年,调整粮库布
局,撤销第三、第四粮库。2001年,引入外来资金,在各粮库建罩棚9栋,增仓容4.5万吨;建
砖园仓4个,增仓容6 000吨。2003年,全县共有粮库8个,总库容 36万吨。实储20.5万吨,经
营粮食52.5万吨。

   2003年各粮库基本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