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农副产品收购

第六节 农副产品收购



  1980年,已有二三家个体废品收购部开业,与土产公司同时收购废旧铜、铁、纸等物品。
1983年,个体皮张收购部开业。1985年,芦苇市场开放,烟筒屯出现贩运芦苇专业户。同年,
收购供出口的农副产品有活牛、大豆、奶粉、皮张、羊草等,收购供内销的农副产品有猪、禽、
蛋、药材等。1987年,生猪市场放开,生猪、禽、蛋等收购多元化。羊草质量因达不到出口要
求,收购量减少。到1992年,羊草收购基本停止。1995年,产权改革后,下岗职工将农副产品
收购和废旧物品收购视作投资少、见效快的谋生之路,纷纷投身其中。2003年,省外贸部门、
县外商贩、县内农副产品收购业户、农村经济人所收购的农副产品有芦苇、药材、皮张、粮食、
活牛、生猪、禽等。收购队伍达1 200人,收购量已很难统计。县内废旧物品收购部 18家,收
购的物品有废旧金属、电器、纸张、易拉罐、塑料瓶、啤酒瓶等,收购量同样很难统计。

  一 芦 苇

  1985年,芦苇市场开放,芦苇收购仍以芦苇公司为主,共收购芦苇2.3万吨,收购总额161.3
万元。芦苇销往白城、营口、丹东、金城(海城)等造纸厂及县造纸厂。1986年,芦苇公司为适
应市场竞争,将指令性收购计划转变为指导性合同定购计划,并设立组织费、超交奖励费、超
产超调奖金等以鼓励苇农交售芦苇。共付给苇农以上费、金 5.1万元。同时,投资进行育苇试
验、管护苇塘,制止在苇塘割青、放牧等。

  1987年,苇塘水位偏高,芦苇减产;年末又普降大雪,原苇大部份被雪复盖。1988年,周
围市县苇商竞相提价抢购芦苇,芦苇公司将育苇费投入竞争仍无济于事,仅收购芦苇 1.3万吨,
比1987年少2.2万吨。芦苇公司发生首次亏损,亏损 52.1万元。1989年,由于缺乏收购资金,
芦苇公司不得不“打白条”收购芦苇。1990年,芦苇公司派人到各造纸厂清理所欠货款,以偿
还苇农苇款、银行贷款和补发职工工资等。此后,年年清欠,每年清回欠款额达 300余万元。
1991年,由于芦苇公司长期拖欠苇农苇款不能偿还,并继续“打白条”,苇农将芦苇转卖他人。
芦苇公司仅收购芦苇8 000吨。然而30余家苇制品个体经营户却收购芦苇2.5万吨。1997年,芦
苇公司解体,中兴公司因缺乏资金,主要靠招商引资收购芦苇,经营量在 2 000余吨。2003年,
全面县芦苇及苇制品经营量为6万吨,其中烟筒屯镇经济人经销 4万吨,中兴公司经销1 000余
吨。

  二 药 材

  1985年,药材由药材公司统一收购,以收购野生药材为主,人工种植药材较少。品种有甘
草、桔梗、黄柏、黄苓、知母、防风、龙胆草、柴胡等,计197吨。其中防风143吨,甘草34吨,
知母10吨,柴胡 6吨。由于中草药价格不断上调,剌激人们掠夺式采挖,药材资源日趋稀缺,
而人工种植药材发展缓慢,有些药材甚至不适合人工种植,从而药材收购量逐年减少。1988年,
河北、安徽等地的药贩子来县私自高价收购防风, 造成防风价格成番论倍增长,从每斤3元涨
到5元,最终涨到8.5元。引发狂挖防风的风潮。县政府曾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制止,收效甚微。
不仅药用防风,甚至非药用“母防风”结籽防风也被采挖一空。尚末达到收获期的人工种植防
风也被盗采许多。1989年,收购已转向以人工种植防风为主,共收购11.6吨。而野生的甘草、
柴胡、龙胆草、桔梗等都频临枯竭,收购量分别是 231公斤、1 677公斤、13公斤、193公斤。
药材总收购量20.5吨。1995年,药材市场开放,医药药材公司将工作重点转向指导药材种植为
主,收购为辅。1997年,收购药材300吨,其中防风250吨。1998年,因资金紧缺,医药药材公
司停业药材收购。此后,药材收购多由河北、安徽、广东等地客商来县与中草药种植户、个体
药材经营户直接交易,收购量已很难统计。

  三 皮 张

  1983年,除县土产公司外,金东义 4兄弟开始从事牛、马、羊、兔、狗等皮张收购。1985
年,随着全县养貉热的兴起,金家兄弟转向貉皮收购。同年,县土产公司收购牛皮1360张,羊
皮 230张。1986年~1988年,养狐热悄然兴起,逐渐超过养貉热,皮张收购也转为以狐皮为主。
收购队伍扩大的10余家,集中分布在二道街和文化路交叉口向北、向西各一段。他们将皮张发
往河北蠡县、辽宁佟二堡销售。由于皮张被压等压价,盈利甚微,甚至亏损,所以1989年后皮
张经营户开始联系外地客商来本县,与之订立供货合同或为之代购。也有的外地客商坐地收购。
牛皮、羊皮收购仍以国营企业为主。1993年,土产公司出于资金缺乏及经营亏损等原因停止皮
张收购,皮张市场全被私人业户所占据。除本县10余家皮张收购部外,还有走乡串户收购皮张
的下岗职工、浮闲人员30~40人。1999年,狐皮年收购量达 12万张,仅浙江海宁驻泰客商1家
就发运出县2万张。2003年,全县皮张收购部11家,共收购各种皮张19.2万张。其中狐皮8万张,
价值2 800万元;貉皮6万张,价值3 600万元;牛皮1 500张,价值27万元;羊皮 3.1万张,价
值155万元;兔皮、狗皮1 200张,价值1.2万元。

  饲草公司 1985年,职工86人,内设财会、保卫、人秘、地产、业务等组,下设 4个收购
点,拥有办公室1幢,车库2 000平方米,修理车间500平方米,贮草场1处,汽车 3台。固定资
产37.2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2万元。1992年,由于饲草经营日益萎缩,企业连年亏损,饲草公
司改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成立农副产品采购部、汽车修理部、粮油建材部、胡吉吐莫百货商
店、食品加工厂。到1995年,这些小店、厂在市竞争中先后解体,职工全部下岗。1997年,县
供销社将饲草公司贮草场有偿转让给粮食部门以筹集资金解决直属企业职工退休费用。2003年,
饲草公司有办公室1处,车库1处,修理车间(已坍塌)1处。固定资产净值7.8万元。

  土产公司 1985年,职工146人。内设办公室、会计室、保卫组,下设4个经营部和两个收
购站。拥有库房2 800平方米,营业室600平方米,汽车、拖拉机各1台。固定资产 21万元,自
有流动资金21万元。1995年,土产公司划小核算单位,成立土产、农副、废旧、畜产、苇站等
5个分公司。分公司全部实行租赁经营。年余,各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陆续关停, 职工下岗。
1997年,土产公司将部份资产出售,以解决职工买断工龄资金及养老待遇。2003年,开发商占
用土产公司场地建居宅楼,以地换楼予土产公司楼房300平方米。同年,土产公司留守人员5人,
拥有楼房300平方米,库房2外,固定资产净值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