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调研工作
第三节 调研工作
1986年,县人大常委会针对个别议案涉及面广、问题复杂、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及时建议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调查,亲自处理。针对白音诺勒乡灾情严重,而且涉及乡、场之
间的资源纠纷议案问题,县人大经济办同县政府有关部门经调查后,及时把情况反映到县政府,
县政府组织民政局、电业局、交通局、物资局、土地办和白音诺勒乡的主管领导,用半个多月
时间,通过现场察看逐村、逐户走访,召开群众座谈会和联系会议等形式,妥善解决灾区人民
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合理安排乡、场之间的水面资源,即保护资源,又开展生产自救。1987
年,在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将教育代表团和乡镇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尽快解决中、小学危房,
解决收购鲜奶压等压价,解决青年点等单位乱占土地,解决乌双水质污染和治理等四项议案列
入大会议程,并作出相应决议。县人大常委会把这四项议案作为全年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对
中、小学危房,收购鲜奶压等压价的问题,分别进行三次调查核实、专题研究、确定专人负责,
检查督促,催办落实。经联合调查组调查鉴定,全县中、小学危房面积为15 591平方米,其中
有维修价值的2 166平方米,无维修价值需要翻建翻修的13 425平方米。全年县投资(含教育局
部份)75万元,乡、村两级投资98.12万元,翻建、扩建和大修校舍11 700平方米。在解决鲜奶
压等压价问题上,由县政府组建的鲜奶购销检查站开展监督检查,基本解决收购鲜奶压等压价
的问题。关于解决青年点占地问题,县政府提请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撤销教育青年点,对其
他青年点也进行清理和整顿,并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付给合理的
土地补偿费。对于治理乌双水质污染的问题,县政府也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规划,付诸实施。
1988年6月,历时5天时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民代表同有关部门对腰新乡、敖林西
伯乡、克尔台乡、他拉哈镇的普法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的主要内容是“七法一例”的学习贯彻
情况。采取“一听二看三座谈”的方式 (听汇报、深入有关单位检查普法情况,召开各种类型
的座谈会), 注重实际效果,着重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视察结束后,向县委写出视察
报告。县委及时批转这个报告,市委普法办也转发这个视察报告。通过这次视察,促进全县普
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1990年,县人大党组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乳品厂拖欠奶资的问题进行调查。经调查,县乳
品厂长期拖欠奶资情况属实。县九届三次人代会确立《关于从速解决县乳品厂兑现奶资问题》
的议案,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并责成县政府具体承办,由县人大经济
办负责催办监督。县政府对办理此议案积极主动,先后召开常务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制定办理
议案的原则和办法。由于县政府和厂家的共同努力,加之银行等部门多方支援,全县收购鲜奶
需付出资金1 400万元,已兑现1 200万元。同年,为发展教育事业,集资改善办学条件,县九
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实施方案》,
并作出相应决议,对捐资办学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各级领导以身作则,开
展群众性的捐资活动,全县共集资36.4万元,用这笔资金加上财政拿点、教育局给点,为县第
三小学建一幢面积为1 480平方米的教学楼,扩建一小、二小校舍,解决二部制授课的问题。
1991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12名县人大代表深入7个企业和主管局,对工农业生
产情况进行视察,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厂一策”,减轻农民负担,及时兑现奶资等建议。
县委、县政府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对乳品厂、毛线厂和钢厂实行现场办公,解决一些企业无法
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对全县农民负担进行全面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22条整改措施,取消
农民额外负担51项,农民人均减少负担39.40元。
1994年,胡吉吐莫镇马场村的人大代表就客运班车进村问题,年年提建议,得不到彻底解
决。县人大领导得知后,4月 13日,由县人大主管领导和经济办的负责人带领县交通局和运输
公司的领导深入马场村现场办公,终于解决客运班车应进村的问题。4月中旬~7月初,县人大
常委会根据市人大的要求,结合县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开展评议司法机关工作,印发征求
意见卡1 000份。县各级人大代表869人深入基层和选区走访调查16 500多人次,收回意见卡678
份,搜集人民群众建议和意见341条。在评议大会上将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归纳为7个方面54
条,送交司法机关,并要求写出整改报告,答复代表与县人大常委会。司法机关制定并上报整
改措施,完善8个方面13项规章制度有23个个性问题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内部批评教育9人,给
予党政纪处分7人,纠正具体案件4件。
县人大党组在包帮扶腰新乡工作中,多次深入扶贫单位,协调市、县两级包帮扶单位为腰
新乡解决资金14.7万元,化肥85吨,平价柴油 6吨。1995年,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帮助腰新乡研
究立乡立村企业,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科学种田等事宜,引进资金 82.5万元,创办立乡企业
“三米”加工厂,年生产抛光“三米”3 000吨,实现总产值1 210万元,利税达 150万元。还
帮助购买樟子松苗150株,辟建养鱼池3 000多亩,输出劳动力500人,扶持个体私营户9家,兴
办立村企业3个。
1998年,县人大常委会突出招商引资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定一名副主任具
体负责,并制定《县人大常委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各种类型会议,宣传县委
的决策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听取县政府城镇市容综合整治工作汇报,进行视察,跟踪督办,
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印发《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动员人大代表为
招商引资献计出力。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到外地考察、联谊,走访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
老战友进行招商引资。据县招商局统计,截至12月底,各级人大代表招商引资签订正式合同占
全县签订合同总数的35%,总投资额占全县投资总额的73%,到位资金占全县到位资金总额的57%。
2000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
解掌握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县域经济运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县政府提出
建议,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解决旱灾造成的各种困难;健全规范放贷手续,合理有效使用扶贫
贷款;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壮大县财政资源。县政府逐一落实,确保全年经济发
展目标实现。2002年,县人大十二届六次会议结束后,县政府收到县人大转来的人大代表建议、
批评和意见56件,其中综合类22件,财贸类13件,农民类10件,工交类5件,科教类4件,文卫
类2件,县政府在办理过程中实行跟踪问效,按照要求全部办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