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机关自身建设

第二节 机关自身建设



  1986年,县政府及组成部门深入基层办实事。县领导和县直属部门建立联系学校制度,筹
集资金 4万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春耕期间出现严重干旱,县政府主管领导及早召开春耕抗
旱现场会,并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落实抗旱和增产措施,全面完成种植计划。
同时,根据市政府《关于抓好工业生产的紧急通知》精神,县政府克服原材料紧缺、企业资金
和电力供应不足等困难,强化生产指挥系统,建立全县生产调度网,两次召开生产调度会,深
入企业现场办公,集中精力抓盈亏大户,挖掘潜力,使全县工业企业共落实14个技术改造项目,
投资额达550万元,开发针织绒、多功能锅炉温度自控器等24种新产品。

  1987年 4月,全县开展民主评议县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干部各自作述职报
告,群众进行评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
究制定改进措施。同年,全县机关干部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层层建立领导负责制、
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制定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催办制度,并印发《关于党政群机
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考评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加快工作节奏和办事效率。
县政府在工作中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妥善解决县人民代
表提出的问题,对县八届人代会四次会议收到的人大代表 152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部予以答
复。1988年,政府机关工作实行政务工作公开化,采取现场办公、公开对话的办法,打破封闭
式工作体制。 县政府各经济检查监督部门都建立举报中心或举报电话,有 14个部门分别制定
“放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县人事局、劳动局、公安局在招工、招干和审批落
户方面,坚持原则和条件,并张榜公布于众,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

  1989年,县政府突出抓廉政建设,加强教育,把讲廉洁、讲服务、讲效率、讲求实作为廉
政建设和考核机关工作好坏的重要内容。突出重点,杜绝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把廉政工
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办事程序和
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强化民主监督,办事公开,对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审批条件、公
布于众。县政府按规定清理违纪小汽车、公款安装住宅电话,清查住房。对职工欠款采取落实
还款计划,加息促收等方法,共清回职工欠款87万元。群众举报违法违纪案件90起,查清处理
12起,转处70起。1990年,县政府组成部门普遍建立廉政责任制,对副局级以上行政干部建立
《监察档案》,实行《监察建议书》、《监察通知书》,强化行政监察网络建设,积极开展人
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清房”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清房工作经市政府检查验收通过。全
县共查摆出用公款吃喝、贪污挪用公款公物、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特权思想等6个方面187
条,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纠正和解决。

  1991~1993年,县政府狠抓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坚持深入基层,开展
调查研究,不定期地到农村和工厂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在
政策上给予照顾,还从全县各机关单位抽调218名各级干部,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 18人,副局
级以上干部80人,对74个贫困村进行包村扶贫,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资金、种子、化肥、
柴油等具体问题,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县政府把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
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三年来共向县人大常委会作 51次专题汇报,办理284项人民代表建议、
批评和意见。共颁布政府行政规章34个,下放给企业 13项权力。组织4次行政执法检查,查出
违纪单位58户,违纪资金30.5万元,应缴入库5.4万元。

  1994年,县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反
腐败斗争,对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农民负担过重、公费旅游、公款吃喝、乱收费、乱罚款、超
标准住房和拖欠公款案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查摆和纠正。取消农民额外负担58项,收回超标准
住房补助金,取消14个乱收费项目,收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拖欠公款13.2万元。为
推动产权制度向纵深发展,县政府从县直各部门抽调243名干部,组成 61个工作队,深入企业,
帮助企业加快改革,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实质性进展。到1995年,县属 140户工商企业已有
129户进行不同模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占企业总数的 92.2%,其中股份合作制2户,有限责任公
司6户,租赁经营81户,委托经营2户,承包经营19户,联合经营1户,拍卖15户,关停3户。

  1997年,县政府建立办事“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还对干部公款配置的“大哥大”
进行清理封存,对结婚动用公车和公车私户进行检查整顿。在案件查处上加大工作力度,共立
案33起,处分党员、干部20人。建立逐级工作负责制度,坚持“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
1999年,县政府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按照《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程序规则》决策重大
事项,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对出台重大决策和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开,县政府会议定的事项
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实行县政府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并开通县长热线电话,较好地解
决群众信访问题。同时还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实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法人制和工程监
理制。确定大事、实事实行专项推进,实施项目责任制,进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责任体
系及考核奖惩机制,并对大事实事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

  2000年,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改革,推进“三荐双考制”、试用期式、助理制、公开选拔
制和聘任制。干部监督工作实行年度工作目标备案制、公示制、岗位轮换制和考察预告制、经
济责任审计制和诫勉谈话制。为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全县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等制度。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年查清违纪案件80起,挽回经济损失近360万元。

  2001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入世需要,围绕改善经济环境,为市场服好务,县政府减少审
批程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审批事项和过去比减少48.9%。清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186个。
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核定全县各乡、镇、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标准。对于超标、
超编的车辆进行处理,全县共处理29个单位42台车,其中收缴车辆 9台。同时解决热点难点问
题,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 1.2万人。下
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拨付率均达到100%,职工医疗保险基本实现
收支平衡。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有 4 775人得到救助。在解决城镇职工贫困问
题上,县政府实施“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全县副局级以上干部与 242户贫困职工结成帮扶
对子,通过帮扶已有160户脱贫。实施爱心工程,县政府筹资300余万元,购置学生通勤微型面
包车41台,建立学生食堂44处,组建助学基金会,解决农村并村并校后学生上学难、吃午饭难
和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方面,县长热线电话和信访接待日等处理解
答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2 800余件。开展“进入新世纪,抓住新机遇,建设新家园,树立
新形象”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树立新世纪公务员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