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调研工作
第三节 调研工作
1986年 6月,县政协财贸工作组和民族宗教工作组联合深入回民饭店进行调查,针对回民
饭店存在的管理不善、经营亏损的问题,献计献策,帮助建立健全饭店岗位责任制,调整锅灶、
案、堂人员。同时又与粮食部门反复多次协商,每月拨给饭店豆油 360斤,使回民饭店当月实
现扭亏,销售额由原来的一天几十元钱提高到一天三、四百元,全年上缴税金 3 000多元,比
1985年多交两倍。这两个工作组还同各有关部门多次协商,组织回民成立“回民肉食食杂店”,
既解决回民青年就业问题,又解决回民吃肉难的问题。11月,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
讨会上,县政协主要领导作题为《关于朝尔灌区发展前景的初探》的发言。各条战线的政协委
员也纷纷就所在战线的经济发展问题撰写经济论证文章,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最佳
方案。畜牧战线政协委员执笔撰写的《杜尔伯特牛、羊基地县建设设计任务书及技术论证书》,
受到农牧渔业部和省政府重视,各拨给本县20万元发展畜牧业。
1987年 5月,政协畜牧工作组为有效地进行全县草原灭鼠,踏查40万亩草原,确定草原灭
鼠面积20.3万亩。根据工作组调查,经过5天奋战,全县草原灭鼠80万只。6月,政协医药卫生
工作组在考察部分乡、镇卫生院工作时,发现他拉哈镇中心医院房屋已属危房,雨季室内不能
做手术,冬季不能留病人住院。针对这种情况,工作组向县政府提出急需维修他拉哈镇卫生院
病房的建议,被县政府采纳。在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款两万元进行维修,使他拉哈卫生院
改变环境。财贸战线的政协委员积极配合县财贸办、商业局先后深入 19家企业(其中国营企业
10家,集体企业9家),出谋献计,帮助企业搞租赁承包收到显助效果,仅饮食服务公司和其它
全民企业上半年总卖钱额实现86.6万元。比上年同期提高 56.3%。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积极帮
助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如呼和薄铁厂在强手如林、活源减少、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政
协委员献计献策使其广开生产、经营门路,截至8月上旬就增产增收11.2万元,节支 19.5万元。
乳品厂在政协委员的帮助指导下,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上半年创利14.8万元,仅《红梅牌》奶
粉创部优后实行优质优价就增收2.4万元,加上节约消耗和费用,合计增利6.4万元。
1988年,县政协民族宗教组经过专题调查,提出对40个少数民族集聚村放宽政策,征购粮
减半的建议报告,被县政府采纳。水利战线的政协委员为解决江湾乡、胡吉吐莫镇内涝、干旱、
水土流失问题,在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亲自勘查,组织论证设计,制定治理规
划,经省、市有关部门审核,列为当年市的重点工程项目,拨款25万元,用于治理受灾乡镇费
用。县政协还积极发动委员和各界人士,广泛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帮助落后企业改变面貌。县
机械厂由于无定型产品,多年亏损,累计达30多万元,造成工厂停产、工人放假、房屋倒塌。
县政协和市政协经济科技办与该厂签订咨询服务协议书,组织十几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政
协委员,帮助机械厂制定两步发展规划:第一步,用 1年时间开发新产品、扭亏为盈;第二步,
用 2年时间开发“拳头”产品,成为盈利大户。第一步计划已经实现,扭亏为盈,职工月月开
满资,还有奖金。第二步开发的“拳头”产品是人造水晶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填补省人造水
晶项目的空白。
1989年,畜牧工作组认真落实研讨会提出的杜绝病害猪肉流入市场的问题,在畜牧局支持
下,召开现场办公会,经过 8天辛勤工作,整顿城乡市场售肉网点,把住畜牧屠宰和销售关,
杜绝病猪、痘肉流入市场。林业战线政协委员帮助农民发展田园经济,亲自深入烟筒屯、克尔
台、白音诺勒等乡镇进行科学培训和指导,先后授技术课8次,培训人员600多人次,当年发展
田园经济230多亩。烟筒屯镇政协委员联络组为全镇农民销售农副产品排优解难,与 20多个省
市、30多个县建立横向销售联系,外销苇帘30万片,鱼 20万斤,西瓜150万斤,蔬菜70万斤,
总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1990年,农业战线的政协委员针对乡镇科技薄弱的问题,帮助举办农业种植、化肥使用等
训练班70多次,培训农业技术员 1 200人次。编印《化肥农药技术公用手册》、《新农药使用
手册》 8 000册。根据胡吉吐莫镇和江湾乡群众的旱田改水田意愿,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论
证,对涝洼地进行规划治理,当年水稻亩产达 700多斤,为全县治理涝洼地、旱田改水田树立
典范。同年,县政协主席发现乌古墩村自来水井坍塌,群众吃水难、牧畜饮水难,及时反映给
县政府,经县长协调,解决资金1.8万元,自来水井得到修复使用。还发现全村有2 000多亩涝
洼地因没有大型机械翻耙不能耕种,及时解决五铧犁、七铧犁、重耙各一台,保证农民及时播
种。
1992年,财贸战线政协委员与2名科技人员先后深入腰新乡和巴彦查干乡2个村走访调查10
余农户,了解农民的需求,为农民增产粮食办 3件实事:一是举办新技术推广培训班,农民参
加2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00册,单页资料1 000份;二是扶持后心村7户贫困户种植的大面
积水稻亩产超千斤,使其当年脱贫;三是进行农药药效对比试验获得成功,深受农民欢迎。
1995年,清真寺阿訇因年迈自动辞职。在没有新阿訇接替期间,清真寺管委会少数人在没
有向主管部门请示的情况下,聘用一名政治上不合格、又没有“挂丈”的阿訇,引起教徒不满,
纷纷上访告状。县政协领导会同县统战部、县民委、公安局政保科等部门,深入调查,帮助研
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提高穆斯林群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观念。
在省宗教局、省伊斯兰协会的帮助和县政协等有关部门协调下,为穆斯林群众聘请一位年轻、
思想进步、宗教理论水平高、深受信教群众欢迎的阿訇。
1998年, 洪灾过后,县政协领导和各工作组深入受灾乡镇场, 帮助研究抗灾自救,发出
《致全体政协委员一封信》,号召委员们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重建。同时,与县委统战部联
合向省内外、市内外政协组织和统战部门及各民主党派发出35封求助信,得到省、市政协、统
战部门及民主党派关心和大力支持。省委统战部为江湾乡灾民损赠 1 000件棉被;民革省委为
克尔台乡受灾村屯投资 30万元,建3所希望小学(1所村级小学,2所屯级网点小学);民建省委
向腰新乡后心村损赠 1万元人民币和25万余元的建筑材料,帮助重建家园。在县政协的协调下,
省、市、县三级工商银行在江湾乡九扇门投资22万元,建成工商银行希望小学。市政协为全县
受灾乡镇场的灾民协调解决救灾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2410万元。县政协机关先后两次向灾区
捐款3万余元,衣物129件,军用棉被100套,编织袋1 200条。有73名委员与灾民交朋友、结对
子,筹措春种资金35万元。县永康工程公司经理李振军委员与江湾乡二十里台灾民王顺义结对
子,春季为其协调贷款2万元,借给现金5 000元,帮助解决部分井上配套物资等,当年获得农
业丰收,实现脱贫。巴彦查干乡王崇伦委员为灾民春种及盖房从大庆协调解决柴油20吨,暖气
片3 000多片,其它物资共价值16万元。
1999年,县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研究落实招商引资工作。
县工商局白俊鹏和马宪贵委员从山东引进人造大理石项目,从齐齐哈尔、泰来等地引进客商投
资 275万元来县开办东方面料行、新潮鞋行、八仙副食品商店。白俊鹏委员还积极与市工商局
协调,投资60万元为永珍王府新村建造一处封闭市场。团县委姚洪伟委员从团省委协调农村青
年科技项目贷款78万元,用于三乡一镇青年温室大棚、肉牛集中育肥、稻田养鱼等科技开发项
目。县科委王伟良委员引进资金26万元用于两豆良种繁育技术开发等 4个项目。县蒙古族中学
校长谷宪文委员引进资金20万元,装备学校的微机室。县委、县政府奖励谷宪文现金 1万元,
该委员将奖金全部捐助给学校,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年县政协委员经过协调,招商引
资42项,引进资金2 600万元。
2000年,畜牧联络组针对全县乳制品生产的需要,在县委、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下,与有
关部门紧密配合,完善繁育站36个,恢复站点33个,完成冻配牛 2.1万头,从外地购进优质奶
牛 3 000余头。在推进《中国北极狐之乡》建设中,从芬兰引进纯种兰狐,用以改良本地兰狐。
在全县设立39个繁育改良站,建立健全兰狐管理卡片4 449张,完成兰狐人工授精7 600只,准
胎率达84.3%,平均每窝狐产仔6.9只,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年,县政协根据县委的
要求,抽调一名副主席带领工作组对克尔台乡奶源市场进行清理和整顿,大力宣传县委、县政
府的决策和全县乳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经过努力,不仅遏制奶源外流,而且还极大地调动农
民养牛的积极性。不到半年时间,克尔台乡新购进奶牛1 000余头,全乡奶牛存栏达6 122头,
仅此项人均收入可达4 000元。
2000年~2003年,县政协包扶巴彦查干乡。在巴彦查干乡永珍王府新村牧业小区建设过程
中,县政协领导积极协调运作,帮助研究小区建设,确保148万元的农行扶贫开发贷款、147万
元扶贫开发周转金和有关部门无偿投入的26万元及时到位。同时还积极协调农行、农业开发办、
司法、物价、财产保险等部门,深入到村屯农户,为养牛户签贷款合同,解决养牛资金短缺问
题。县政协还从乡情入手,以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为纽带,广泛联系在外地的杜尔伯特人。截
至到2003年已建立外地杜尔伯特人档案 300多份。与县电视台联合成立《天南地北家乡人》摄
制组,奔赴各地摄制外地家乡人的专题访谈片,电视台播出后反响良好。在建设县立交桥和其
他公益事业上外地家乡人主动捐款达70多万元支援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