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务输出
第三节 劳务输出
1982年,县劳动服务公司组建后,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全县的劳动就业、劳务输出输入等。
1988年10月,为全县求职人员登记1 694人次,输出劳务人员591人次,其中输出安置农村富余
劳动力 517人次。1990年,劳务市场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就业咨询,积极为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
牵线搭桥,开展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促进待业人员安置。截至到11月末,劳务市场为求职人
员登记1 853人次,成交1 795人次,办理劳务输出288人。其中大庆采油九厂 40人,钻井二公
司75人,物探公司6人,采油七厂7人,省建三公司22人。1994年 5月,建立劳动力市场中介机
构职业介绍所,办理劳务输出 120人。1996年,为缓解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压力和为企业放假人
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务工门路,经多方联系,开辟新的劳务输出渠道,全年输出劳动力500
人。其中大庆钻井公司139人,采油七厂40人,大庆消防支队52人,大庆北大公司 16人,广东
深圳13人。1999年,实现劳务输出微机网络化,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人员档案和求职登记人员档
案。通过微机网络,寻求用人单位,扩大劳务输出渠道。上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县委、
县政府为解决灾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劳务输出列为一项重要救灾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到
广州、深圳、北京、天津、哈市、大庆等地,联系劳务输出,介绍就业单位。截至11月末,全
县劳务输出人员横跨南北、纵贯东西,省内大庆、齐齐哈尔、大兴安岭、哈尔滨,省外辽宁、
北京、天津、广东、福建等地都有本县输出务工人员,共输出 5 300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
3 700人,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1 600人。2001年,加强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
资金,完成职介信息微机网络系统的2期工程,有6个乡镇装备职介信息网络系统,求职人员能
及时、快捷、准确地得到务工信息。全年劳务输出 4 600人;受理求职登记 2 000人次,成功
1 900人次,办理业务卡750人。2003年,不断拓宽新的输出途径。截至10月末,完成劳务输出
4 335人,输往大庆、大连等地。登记求职人员1 218人次,介绍成功 1 030人次,发布用工信
息17条,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1 1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