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普通教育 一 幼儿教育
1985年,幼儿园(包括个体学前班)15所,幼儿375人,保育人员 15人。城乡小学附设学前
班128个,幼儿3 886人,教师168人。
1988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县教育局下发《关于
城镇各小学附设学前班改进意见的通知》,提倡和鼓励集体企业、街道和个人举办各种形式的
幼儿园(班)。规定幼儿园(班)开设语言、计算、音乐、常识、体育、游戏等学科,每周课时不
得超过14节,每节课时为30分钟。《通知》还规定,五周岁幼儿不得提前进入小学附设的学前
班。1989年12月,县教委规定学前教育人员编制标准。学前班每班配备35:1人,幼儿园按幼儿
数6:1配备,按班配备不得超过 5人。1991年,教委、物价局、卫生局联合对全县幼儿园、学
前班进行检查评估,重新归类。划分出二类幼儿园2所(其中事业办 1所、厂办1所),三类幼儿
园8所(事业办3所、民办5所),类外幼儿园7所(事业办 1所、厂办2所、民办4所)。学前班三类
14所(学校8所、个体幼儿园6所),类外129所(学校108所、个体幼儿园21所)。1994年,教育幼
儿园和县蒙古族幼儿园达到省 2类幼儿园标准。2002年,县教育幼儿园和县蒙古族幼儿园合并,
成立县蒙古族中心幼儿园,核定事业编制52人。全县幼儿班129个,在园幼儿1 289人,教职工
131人,其中园长11人,教师93人,保健员10人。2003年,全县城乡国办幼儿园 11个,其中城
镇1个,在园幼儿273人;农村10个,在园幼儿617人,幼儿教师85人。学校学前班 76个,入班
幼儿2 762人,教师76人。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个体幼儿园)31个,其中城镇27个,在园幼儿1 120
人;农村4个,在园幼儿120人。全县幼儿入园率达到75%,小学学前班入班率达到85%。
幼儿园发展情况
续表
二 小学教育
1985年,全县小学共304所(含网点校),学生3.3万人。小学入学率为97.5%。
1986年8月,杜尔伯特草原上的第一座小学教学楼——敖 林西伯乡蒙古族中心小学教学楼
建成并投入使用。1988年秋,全县共33所中小学遭受洪涝灾害。白音诺勒乡九合村小学校舍全
部倒塌,学校 4名教师把学生带回各自家里上课。江湾乡泄洪区学校采取合校、合班、二部制、
复式制、家庭设授课点等形式坚持教学。1989年,教委对小学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标准做出新
规定。县镇小学每班配备教职工2人;农村小学四个班以上规模的每班配备教职工 1.35人,三
个班以下的每班配备1人。承担“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任务的小学,每班增加0.2个编制。
1995~1996学年度,全县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
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出现“三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小学32所。1998
年,全县141所小学中遭受洪涝灾害的 62所,近小学总数的一半。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
抗灾保学,使 83%的小学达到省规范化小学标准。2000年,教委组织人力深入各乡(镇)调查摸
底,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全县小学布局调整方案》。2001年,县蒙古族小学与县
实验小学合并,成立县蒙古族实验小学,核定事业编制 101人。由于增设英语、计算机等学科,
增加事业编制5人,核定事业编制达到106人。县红旗小学增加事业编制 2人,核定事业编制达
到63人。经过布局调整,全县小学减至100所。在校生18 358人,教师1 693人。2002年,小学
94所,教学网点46个。截止2003年末,全县共撤并村级以上小学38所,教学网点57个。现有小
学88所,其中城镇五年制小学5所,农村六年制小学 83所。小学在校生共1 6310人,小学教师
2 001人,师生比例为 1:8.15。全县88所小学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市级合格小学标准。胡吉吐
莫镇蒙古族中心小学、克尔台乡蒙古族中心小学、烟筒屯镇中心小学被确定为省规范化建设标
准小学。
小学发展情况
三 中学教育
1985年,成立县第五中学,招收新生2个班,从第一中学调入4个班,共设 6个教学班。当
年,全县中学共21所,中学学生1.3万人,其中蒙古族学生5621人。中学教职工983人。第三中
学为县重点高级中学,县蒙古族中学和第一中学为完全中学,县直二、四、五中学为普通初级
中学。
1987年,第五中学并入第三中学,第三中学变为完全中学。第五中学部分校址划归县聋哑
学校。1991年 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司马义·艾买提视察县蒙古族
中学并题词:“发展民族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1994年,县直中学进行结构调整,
确定第一中学为独立重点高中,第三中学变为普通初级中学。蒙中的蒙语授课加授汉语文班教
学楼和第四中学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当年,全县城乡普通中学 23所(其中蒙古族中学8所),
在校生9 209人。全县高中毕业会考居全省会考先列。1995年9月,高考揭榜,县蒙中考生何兆
光以 578分摘得全县理科桂冠,考入中央民族大学。1997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的政府行为,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普九”工作。在全县范围组织三次全面
检查、两次督导评估。各乡(镇)、场按“双基”验收标准检查落实“普九”工作,每个行政村
设立 1名监察员,检查、督促当地的“普九”工作。县教委发出《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
的通知》,积极实施“希望工程”,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总结推广克尔台、腰新等
乡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组织辍学学生返校回读的典型经验。全县初中生入学率达到 96.1%,在
校生流失率控制在2.19%以下。共办初中生回读班32个,校外少年返校回读1 698人。10月,受
国家教委委托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梁枫率“普九”验收团对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
进行检查验收。经过几天的严格检查验收,全县“普九”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
准,被确认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1997~1998学年度,第一中学获市高考突出成绩奖,
蒙中获高考质量奖,职教中心学校获高考优秀成绩奖。1999年,县政府在发出《关于巩固“普
九”成果,加强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工作的通知》的同时,组织16个“控流”工作队深入到各乡
(镇)中小学调查,而后从救灾款中拨出75万元资助因受灾而流失或面临流失的学生2 500人。5
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作恒一行对全县“普九”工作进行过程性督导,认定各项工作指
标全部接近国家验收标准,可申清国家验收。2001年,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县政府第六次常务
会议决定:一中增加事业编制11人,核定事业编制达到101人;第二中学增加编制6人,核定事
业编制达到103人。2003年,全县独立高中 1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14所,职教中心学校
1所,场办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中在校生9 609人,初中专任教师 921人;高中在校生2 373
人,高中教师311人。高中教师第一学历达标率为45.1%,总达标率66.5%。
2001~2003年高中在校生人数
2001~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
2003年,全县高中毕业生升入大专院校共363人,其中职教中心职高考生 63人。高中毕业
会考通过率达到97%
全县中学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