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教师 一 师资队伍
1985年,全县教职工2948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779人,小学专任教师1 711人;公办教师
1 446人,民办教师1 267人;少数民族教师296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58人。
1987年,中小学教师中有1 502人通过考试获得教师合格证书,360名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
转为公办教师。1988年,中小学教师职称第一次评定工作结束。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类福盛等23名教师为中学高级教师;市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何明珠等 189名教师为中学一级
教师,卢宝山等256名教师为小学高级教师,高殿双等 11名教师为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师;县职
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中学二级教师222人,小学一级教师815人,中学三级教师 222人,小学二
级教师354人和小学三级教师329人。任职时间均从1987年1月1日算起。此后,中小学教师职称
评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1990年,中小学教职工总数3 097人,其中公办教师2 165人,民办教
师932人;中学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199人;小学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40人。7月至9月,
参照省、市中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县教委从政治表现、文化知识、业务能力、履行职责、工作
成绩等5个方面对全县教师进行全方位考核。公办教师被解聘34人,提前离岗 38人,调做其它
工作9人,试用18人;民办教师被辞退79人,试用4人。当年,县教委主任张枫被国家教委授予
“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94年,中小学教师队伍评出高中市级教学能手 7人,初中市
级教学能手23人,小学市级教学能手39人,市级幼儿教学能手5人,职高市级教学能手2人。1995
年,县政府决定将全县民办教师工资(不含国补部分)提高到年人均2 000元,比上年提高1.5倍。
1997年,县教育科研所所长李荣升、克尔台乡中学校长单志庆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卢
淑华、韩忠毅、于雷分别获得省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和优秀奖。 当年,全县小学教师达标率96%,
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86.9%。1998年,抗洪抢险和抗灾自救中,全县教师主动上坝1 000余人次,
救灾捐款165.6万元,捐衣物 1.53万件。县农广校校长霍明远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
进个人。2000年,待分配的历届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 210人充实到农村教学第一线。全县教师
学历达标率高中达到59.9%,初中达到83.7%,小学达到 97.7%。年末,全县民办教师全部转为
公办教师。2001年,村校合并,生源发生变化,全县乡(镇)中心校事业编制共减少 225人,除
留50名机动编制外,其余 175个事业编制县里收回。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机构和中小学编制调
整后,由3 640人减为3 491人。同年,经过考核,择优录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97人,充实教
师队伍。2003年,全县撤并中小学45所和65个网点,666名教师因并校调整工作,1 004名教师
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年末,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3 217人,其中中学教师1 270人,小学专
任教师1947人;中学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57人,一级教师725人,二级教师357人;小
学超高级教师64人,高级教师1 339人。国营场办学校教师12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2人,一
级教师49人,二级教师10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11人。在大庆市评选的十位“名师”
中,本县有2名教师当选。
1988~1999年省级以上先进教师
续表
二 待 遇
1985年,国务院规定每年9月 10日为教师节。县委、县政府在第一个教师节召开庆祝表彰
大会,县委书记何经伦、县长白宝玉等县五大班子领导到会祝贺,何经伦发表重要讲话。大会
表彰奖励7名省级优秀教师、27名市级优秀教师、265名县级优秀教师,为在本县从事教育工作
满25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各乡(镇)、场也都召开庆祝大会,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
教育工作者,向全体教师发放纪念品,请全体老师座谈、聚餐,掀起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热潮。
1986年,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此后,每年教师节除举行以表彰奖励为
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外,县五大班子领导及联系学校的县直单位领导都亲临所联系的学校和教
师共同庆祝教师节,召开教师座谈会,同时带去许多慰问品和慰问金赠给教师或学校,帮助解
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困难。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每年教师节都专题报道全县尊师重教的典型
实例和庆祝教师节的盛况。各乡(镇)、场广播站也对所在乡(镇)、场庆祝教师节的活动进行专
题报道。1987年,在县第五届政协会议上,朱恩全、黄炎修、高满达等 3名教师当选县政协常
务委员。此后的历届政协会议上都有3~4名教师政协委员当选县政协常委。1991年,朱恩全当
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中校长田树贵当选县政协副主席。1992年,由于财力不足,累计
拖欠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101万元,拖欠民办教师工资的乡统筹部分累计 15.6万余元。1993
年,县财政拨款 54万元补发教师工资的拖欠部分。县城兴建教师居宅楼3 560平方米。1994年
底,拖欠的公办教师工资 101万元全部补发兑现。公办教师工资套改政策得到落实,领到足额
工资。民办教师工资也兑现6万余元。1995年,县政府决定将全县民办教师工资(不含国补部分)
提高到年人均2 000元,比上年提高1.5倍。1996年11月,虽然全县教师年平均工资提高到4 528
元,但由于两年连续受灾,县、乡财政困难,拖欠教师工资总额达到 406.6万元,拖欠时间最
长达六七个月,造成许多中、小学教师生活严重困难,甚至难以度日。县城中、小学教师激愤
之余采取罢教行动。首先,从县蒙中开始,很快波及县城大部分学校及个别乡(镇)学校。县委、
县政府在积极做教师思想工作的同时,决定筹措资金立即发放10月份一个月的工资,并保证其
余工资按 70%的比例逐月发放。至此,事态逐渐得到控制,学校遂陆续复课。1998~1999年,
县一中、二中、实验小学、红旗小学各建一幢教师住宅楼,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140户教师喜
迁新居。2000年,二中、实验小学再次各建一幢教师住宅楼,西城小学、北完小学也动工兴建
教师住宅楼,总面积 1.9万平方米。2001年,职工工资大幅度调整。教育系统教职工工资年平
均达到10 504元,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年平均工资10 362元,小学教职工年平均工资10 447元。
2003年,县城教师住宅楼12幢,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其中胡吉吐莫镇修建教师住宅楼2
幢,总建筑面积约4 000平方米,入住老师54户。
1987~2002年教师工资变化情况
单位:元
二 业务培训
1985年,担负全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任务的县教师进修学校内设机构为 7个部:
干训部、蒙语部、电教部、小教部、中教部、进修部。中学教师中取得函授大学本科、专科毕
业文凭的99人,小学教师得到中师函授毕业文凭的490人。
1986年,由县教育学会主办,指导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的《杜尔伯特教育》创刊。主要发行
对象为县内各中小学,以及开办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业余教育的单位。《杜尔伯特教育》为
季刊,出版日期不固定,后改版为《教科研通讯》。1987年,在职和离职进修的中小学教师174
人。1991~1992学年,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师资教材培训班 3期,培训内容为体育、音乐和小学
一年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时间15天,共培训小学教师57人。1992年,为开展“两史一
情”教育,培训22名史地教师。1994年,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县教师培训中心,各乡(镇)中心校
成立培训站,村级小学设培训点,组成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当年,培训小学教师221
人,校长岗位培训48人,各种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教师 850人。1995年,成立由主管教育
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师资队伍岗位合格目标和培训方案》。县教委制
定《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规划》,内容包括导入、结束、提问、板书、演示、讲解等六项基
本技能。9月,教委召开全县小学教师六项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现场会。之后,各乡 (镇)中心校
先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培训率达到95%以上。定向委培师资396人,培训幼儿教师84人。1997
年,杜教[97]56号文件规定,师训、干训工作以业余为主、短训为主、自学自练为主。同年,
县职教中心学校举办离职一年的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学习班,培训教师46人。经过培训,完成
对 165名民办和代课教师的吸收、考试、录用工作。1998年,举办校长、教师素质教育培训班,
培训1 468人次。培训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专任教师154人。1999年,
举办中学教师学科大纲、教材培训班,培训城乡中学教师110人。其中计算机操作培训 54人,
中学校长提高培训46人。1~3月,教师进修学校分别举办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
等学科教师培训班。5月,举办幼儿教师培训班,共培训177人。2000年,县教委和县进修学校
对师资培训实行基层办班,分别在烟筒屯镇广胜小学、镇中心小学、县实验小学和泰康镇中心
小学举办培训班,培训教师 278人。2003年,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两期中学校长提
高培训班,1期骨干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班,培训150人次。同年,县教师进修学校设校长兼书记
1人,副校长3人,负责工会工作 1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初教部、中教部、艺体部、民教
部、职教部、电教部、仪器部、干训部、师训部,附设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