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群众体育
第三节 群众体育
一 学生体育
1986年,贯彻省教委、省体委《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决定》,推进全县学校“达标”
活动,县、乡、村3级中小学均举办1次田径运动会,县举办1次学校速滑赛。冬,全县5万余名
师生参加县教育局与体委联合举办的长跑比赛活动。中小学适令学生城镇“达标”率 60%,农
村达标率45%。1987年,全县运动项目布局学校9所,其中省级1所,市级 4所,县级4所。参加
项目活动的学生244人,其中少数民族65人。按项目分类:田径189人,速滑35人,篮球20人。
1989年,体委、教委决定将12所符合条件的学校命名为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泰康镇第五小学
(田径),烟筒屯中心小学(田径、速滑),克尔台中心小学(田径),敖林西伯中心小学(摔跤),
腰新中心小学(田径),胡吉吐莫中学(摔跤),江湾中学(乒乓球),县蒙古族小学(摔跤),白音
诺勒中学、一心中学(篮球),连环湖中学(田径),石人沟中学(速滑)。参加传统项目活动学生
4 849人,其中少数民族2 422人。按项目分类:田径4 500人,摔跤 124人,篮球225人。全县
146所中小学全部配齐体育教师。1990年,各级学校贯彻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配齐体育
教师基础上狠抓体育场地器材“硬件”达标升级工作。烟筒屯镇中心小学连续3年被市评为“百
万青少年冰雪活动”先进学校,在全县城镇少年田径分龄赛中获团体总分第 1名。1991年,举
办县城中小学生乒乓球赛。1992年 6月,教委、体委联合举办由各乡镇场中学及中心小学、县
直各中小学参加的田径运动会。同年,城镇适令学生达标率 90%,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适令学
生达标率85%。1994年,全县有传统项目学校5所,其中省级 1所(蒙中),市级4所(实验小学、
第三小学、烟筒屯中心小学、县第一中学)。1995年,举办 “中小学生冬季越野赛”和中小学
生队列、广播操比赛,体委、教委与保险公司联办“中小学生保险杯篮球寒”。1998年,举办
中小学风筝比赛和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2001年,按季节开展风筝、篮球、足球、踢键子、
跳绳、越野、队列、广播操,速滑等比赛活动。各校在“六一”前后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实验
小学连续3年被评为省 “户外活动先进学校”。2003年,举办县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通过
比赛选拔参加大庆市八运会速滑运动员。
附:体育基点校
县第三小学、西城小学、江湾中心小学,1989~2003年市乒乓球基点校。
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江湾乡中学,1987~2003年市篮球基点校。
县蒙古族实验小学、第二中学、第四中学,1986~2003年,省田径基点校。
县第三小学、北完小学、烟筒屯镇和光小学、县第三中学,1989~2003年市冰上运动基点
校。
县蒙古族中学、蒙古族实验小学、巴彦查干乡中学、大庙村小学、胡吉吐莫镇中学、敖林
西伯乡中学与乡中心小学,1986~2003年省、市摔跤基点校。
县蒙古族实验小学、泰康镇第一小学,1986~2003年市田径基点校。
二 职工体育
1986年,职工体育主要开展以长跑和篮球为主的体育运动,在城镇21个系统中有16个系统
组织篮球赛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练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 56%。1989年,县体育技术辅导站
成立后,把工作重点放到发动职工进行体育活动方面。县体委与总工会联合举办城镇职工乒乓
球、篮球等 4项大型比赛。此后,这样的赛事几乎年年举办。工间操、班前操、八步健身操在
城镇职工中得到普及。在八步健身操大奖赛中,县政府机关、毛线厂、毛毯厂、乳品厂、百货
公司、公安局、公路管理站等单位名列前矛。1991年,推广第七套广播体操和健身操。体委举
办领操员学习班3期,培训领操员130余人。全县有广播操、健身操业余辅导站27处,其中16处
坚持常年活动,有 3处被评为市先进辅导站。1993年,由于大多数企业经营不景气,发生亏损,
连职工工资都难以支付,比赛经费更难以筹措,很少举办赛事。1994年,体委开始与个别有经
济实力的企业或部门联办赛事,如“庆虹杯”环城长跑比赛、“劳协杯”象棋比赛。“庆虹杯”
赛与县酒厂联办,其实等于利用体育形式为企业做广告。“劳协杯”与工商局联办。1995~1997
年,企业陆续破产,企业职工参赛日趋稀少,近于停顿状态。1998年,在私营企业龙华酒厂等
单位赞助下,举办“龙华杯”系列篮球表演赛,有近万人次观看比赛。2001年,随着县域经济
的好转和外来企业的增多,体委采取“经常比赛促发展,抓好普及促提高”的措施指导职工体
育活动,将篮球、乒乓球、棋类、门球等比赛列为一年一度必须的赛事。当年与2002年,信用
合作社、移动通信公司、招商企业祥发纸业等都出资赞助比赛。2003年 4月,体委与劳动和社
会保障局、老干部局等单位先后举办“劳协杯”棋类比赛、老年门球启杆赛。防“非典”期间,
有些赛事被迫取消。7月~10月,先后举办县城乒乓球赛、 “长寿杯”门球赛、老年门球收杆
赛等。
三 农民体育
1989年,由各乡、镇、场参加的农村篮球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8月1日至 3日在
县体育场进行,为预赛;第二阶段于9月1日在“那达慕”期间进行。1990年,各乡镇均成立农
民体育协会,组织业余运动队, 5个蒙古族聚居乡镇基本普及摔跤、赛马、沙特拉等民族传统
比赛项目。“那达慕”、篮球、田径赛已与各种节日庆典相结合,开始形成制度。经常参加体
育活动的农民占农民总数的 22%。11个乡、镇配齐专职体育助理和专兼职体育辅导员。体育活
动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1991年,在全省农民运动会上,胡吉吐莫镇、烟筒
屯镇、克尔台乡、腰新乡被命名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1993年,巴彦查干、胡吉吐莫、敖
林西伯等乡镇相继成功举办“那达慕”大会。大庆晚报曾载文报道,盛赞本县体育活动的群众
性和广泛性。1994年,县体委、农委联合举办全县农民篮球赛。1995年,举办速度赛马比赛,
分男子成年、少年两组,每组取前6名,有123名骑手参加角逐。1997年,胡吉吐莫镇、巴彦查
干乡、敖林西伯乡选送县赛马场一批骑手和马匹。2001年,各乡镇注重发挥体育协会作用,定
期召开“那达慕”或田径运动会,坚持每年 1次农牧民体质测定工作。当年,克尔台乡被评为
全国体育先进乡。
四 全民健身运动
1986年,全民健身运动多是自发地晨练,有长跑、“五禽戏”、“太极拳”、打门球等。
1989年,在创建省、国家体育先进县活动中,体委在县城设 3处晨练辅导站。辅导项目有长跑、
门球、导引养生功、八步健身操、“迪斯科”操。建国四十周年庆典之际,举办火炬接力和长
跑比赛活动,有19个县直单位、14所中小学3.8万人参与。同年,全县体育人口8.6万人,占总
人口的 36%。1990年,在自发地晨练基础上,又自发地涌现出一批义务晨练辅导员和舞蹈教练
员。8月,有1.5万名群众参与亚运火炬传递活动和交接仪式。1993年,逐步引导全民健身运动
向“五化”即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晨练活动中,气功异军突
起,占据主导地位,练功者已近千人。除导引养生功外,又增加元极功、香功、中功等,以练
元极功者为多。元极功源于湖北鄂州莲花山,本县有人赴莲花山修练,并获得“结业证书”。
1996年,在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四十四周年之际,县政府制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并将 5个企事业单位确定为全民健身运动
试点单位。晨练点由3处扩大到 8处,日参加活动者达2 000余人。开展的项目有棋类、气功、
体操、武术、大秧歌、舞蹈等。体委特为晨练开办气功辅导站。1997年,庆“七·一”迎回归
(香港回归)期间,县城和乡镇所在地举行长跑首发式,各级党政领导在不同地点组织群众同时
起跑。1999年 7月,取缔“法轮功”,元极功等气功也被殃及,从而销声匿迹。而健身操、太
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坚持下来。2001年,省、市、县 3级都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县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43人。送市培训4人,送省培训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