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创先与火炬传递
第七节 创先与火炬传递
一 创先活动
1989年初,县人大通过《创建体育先进县的决议》。县委、县政府将创先活动纳入工作日
程,解决所需资金、机构编制、人员调配等问题。各乡镇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配齐体育助理。
创先活动主要分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 3条线进行。学校体育方面:中小学适龄生达
标率实现 80%;职工体育方面:举办乒乓球、篮球等大型比赛,开展工间操、班间操、八步健
身操等活动,有42%的职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练,90%的职工出操;农民体育方面:各乡镇组织业
余运动队,5个蒙古族聚居乡镇基本普及摔跤、赛马、“沙特拉”等体育比赛活动,全县有22%
的农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练。另外,体育场馆等“四大硬件”也大致齐备。10月,通过省级体育
先进县验收。年末,申报国家级体育先进县。
1990年初,县委、县政府发出“创建体育先进县,人人做贡献”的号召,在学校、职工、
农民体育3条线上对照标准、查漏补缺。6月2日,国家验收组抽查3个乡镇、4所学校、1个县直
机关、 2家企业,全部达标。亚运会前夕,县长常树林赴北京参加全国体育先进县命名大会并
领取“全国体育先进县”牌匾。
1991年10月,本县又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二 亚运火炬传递活动
1990年,国家决定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于北京召开前夕举办“亚运之光”火炬传递活动,本
县因已经全国体育先进县验收合格,所以被确定为传递主线中的一个交接点。7月2 4日,县成
立“亚运之光”火炬传递指导委员会及总指挥部。总指挥部内设宣传、会务、保卫、交通、医
务、后勤组。县直各单位也成立相应的亚运火炬传递指挥部。县指导委员会将 8月定为亚运会
宣传月,号召全县人民踊跃参加亚运火炬传递活动。为此,县电视台开辟《亚运之光》专题节
目,县体育辅导站编印《辅导简报》介绍亚运会知识。
8月24日下午,以国家护送组和省传递团组成的亚运火炬主线传递队伍100余人抵达县城,
县委、县政府举行欢迎晚会,县蒙古族歌舞团表演文艺节目。8月25日9时,亚运火炬交接仪式
在体育场举行,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中小学生、城镇居民等 1.5万人与会。蒙古族中、小
学 200名青少年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跳安代舞进入会场。当大会宣布本县被国家命名为全
国先进体育县时,立即激起热烈的掌声,接着鞭炮齐鸣,歌声飞扬。 4名蒙古族青年向国家护
送组和省传递团的领导敬献哈达。
交接仪式后,本县2000名运动员分3条线路陪同省亚运火炬传递队伍长跑。主线由1台旗车、
3台摩托车为前导,警车开路,保卫车、指挥车、宣传车紧随其后。 再后依次是县少年体校教
练员组成的10人的火炬传递队、省100人火炬传递队、大会主席团成员与2 000群众陪跑队。沿
途群众驻足观看,欢呼声此起彼伏。长跑距离25公里,途经县城各主要街道及两乡 4村:即一
心乡双合村、一心村,克尔台乡前伍代村、烟屯村。
下午 2时许,县委、县政府在天湖宾馆举行简短欢送仪式,五大班子领导陪同国家、省亚
运火炬传递队伍到县南郊边界——齐家附近,依依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