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精神生活
第二节 精神生活
一 视听享受
1985年,人们视听享受主要来自于报刊、文学类书籍、 广播、电视、电影等。10%的家庭
拥有黑白电视机。 1986年,泰康镇养狐貉大户张新购进第一台家庭用彩色电视机, 收视频道
3~4个。此后,彩色电视机受到人们青睐,迅速增多,而黑白电视机拥有量增长缓慢。进入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黑白电视机逐渐从家庭中退出,放像机、影碟机、录像机、组合音响先后进
入多数家庭。有线电视开通后,电视频道增加到20多个。人们不仅可以收视、收听到更多、更
精彩的节目,而且可以自摄自赏。互联网开通后,人们通过上网调取所需信息、相互交流、游
艺等。因为电视、互联网等给予人们更直接、更有
选择性的视听享受,人们对电影、文学类书籍已不太关注。电影院因此而关闭,小说、诗
歌、散文等书刊也很少有人问津。
二 娱乐休闲
1985年,民间娱乐项目主要有玩扑克牌、 玩麻将牌、下棋、扭秧歌等。县城有中心公园1
处,成为人们、尤其老年人闲坐或闲聊的场所。而随后出现的舞厅、游艺厅、网吧,成为青少
年“卡拉OK”、“枪战”及网上聊天的场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各乡(镇)的
公园、广场与县城天湖公园、草原广场陆续兴建,为人们提供更多娱乐、休闲场所。尤其是天
湖公园,人们观花赏景、闲坐漫谈、舞蹈健身、谈情说爱,从清晨到薄暮,络绎不绝。
扑克牌、麻将牌玩法与前有所不同。扑克牌玩法从“三打一”、“升级”转为“轰炸”、
“拖拉机”;麻将牌玩法从“平和”转为“穷和”。“轰炸”:4个点一样的牌为“轰”,3张
点一样的为“炸”,2张点一样的牌为“对”,3张以上按顺序排列的牌为“龙”,并列的“龙”
为“双龙”。最大的牌仍然是“大王”、“小王”。大、小王可合成“轰”,“轰”管“炸”、
管“双龙”,“炸”管“龙”、“对”和单牌。玩者通过牌最优组合,抢出牌权,谁先出尽牌
谁胜出。“轰炸”可各自为战,也可“对主”。“对主”即2~3人为一方,双方以“升级”方
式定输赢,那一方先从3升到A那一方赢。“穷和”源自大庆市,迅速推及周边各县。“穷和”
所以被人们认可,是因为“和”的速度较其他玩法快得多,这与当今生活节奏加快合拍。各县
有各县的玩法,大同小异。本县玩法:去掉麻将牌中的东西南北风和白、发,余下112张牌。4
人成局,每人先抓牌 13张,暗扣1“宝”。“和”时为14张,两色以上,有“副”、有“掌”、
有“幺九”、有“坎”。两色以上指不能单纯为条、为万、为饼,必须杂有他色牌;“副”由
3个相邻的同一色牌组成;“掌”为两个同点同色牌组成;“坎”为3个同点同色牌组成。“幺
九”即序号为第一或第九的牌及红中牌。两个红中牌可顶替“坎”。“宝”不论点、色,可任
意与其他牌配成“副”、“坎”、“掌”等。“和”之前可抢“听”,即不按顺序优先“吃”、
“叉”牌,使整套牌达到“和”的预备状态,然后“报听”。“报听”后可隐蔽看“宝”,不
容许再换牌。如抓到“宝”,或抓到、别人打出所需的牌,即为“和”。有“和夹”、“和边”、
“和单贴”等。以和“宝中宝”为最大,即抓到的“宝”恰巧是连接“副”的中间牌。如果中
间牌以 “宝”顶替,称为“宝夹”,次之;“宝边”又次之,与 “和夹”相等;“和边”、
“和对倒”、“和单贴”最小。如果“和”时有的牌“站竿”,即没吃、没叉,则输双份。又
为尚未进入“和”的预备状态打出牌造成他人“和”,称“点黑炮”,同样输双份。也有“包
和”者,即输子全由点“黑炮”者支付,主要为防止结伙作弊。再如没有达到“和”的约定条
件而喊“和”,则为“诈和”,也俗称“骑驴”,待再“和”一次后“下驴”。再“和”时不
计输赢。
三 旅 游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六八”工作制,即每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又无长
假,人们无暇远游;而且职工收入颇低,各单位财力也不宽裕,自费、公费远游都有很大难度。
有的单位组团在近郊或邻市旅游,有些职工借助开会、考察等公出机会旅游。单位财力雄厚、
职工收入增多及实行“五一”、“十一”长假之后,一些单位开始组团远游或公助私游。如民
政局、粮食局曾组织老复转军人、老干部赴京旅游,第二中学、第四中学曾组织教师赴北京、
大连等地旅游。有些职工采取自费旅游方式。如2001年原县机关党委副书记卢永清携夫人赴京、
四川等地旅游。2003年春,档案局原副局长任凤翔赴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
海南、湖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