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心乡
第二章 七乡
第一节 一心乡
一 政区人口
1985年,乡辖10村,39屯,4 347户,20 958人(含一心苗圃、一心果树场、第一良种场、
对山奶牛场、靠山种畜场、齐家泡渔场户口)。其中男10 791人,女10 167人;农业人口19 404
人,非农业人口1 554人。土地面积67.9万亩,其中耕地15.4万亩,林地4万亩,牧地38.3万亩,
苇地1.6万亩,水域7.1万亩,建设用地1.5万亩。
1987年,后山屯划归泰康镇管辖。2001年 3月,龙棵树村、三合村合并成立一心村,双发
村并入勇敢村,富家屯(乡牧场)并入永胜村。村辖屯情况如下:
一心村辖三合、龙棵树、新立屯、后三合、东二合、西二合、姜家围子;
团结村辖阚地房子、六合、西山、宫家屯;
前进村辖冯家围子、打点、西长发、聚宝山、腰山;
前峰村辖新发岭、前山、高家、孤纽;
民主村辖四合、顺利、永利、四方山;
勇敢村辖大五面井、后五面井、东五面井、双发、李家围子、拉弹泡;
胜利村辖付家围子、前靠山、后靠山、小林科、大马场。
永胜村辖孤邹家、达什吐、小马场、富家屯。
2003年,全乡6 836户,22 848人。其中男11 700人,女 11 148人;农业人口22 052人,
非农业人口796人。
二 党政机构
大体同烟筒屯镇
2003年,中省直驻乡单:信用社、电业所、国税所、地税所。县驻乡单位:公安派出所、
司法所。
三 经济建设
一心乡毗邻县城,有利于发展运输业与蔬菜瓜果业,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和瓜类产量始终居
全县各乡镇之首。土质较贫瘠,人称“破皮黄”,但宜林果,农家庭院植果树成风,杏、李、
樱桃、苹果、葡萄之属,错落掩映。春则花飞,秋则果隧,赏心悦目。
1986年,乡党委、政府提出“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迅速搞活商品
经济”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1990年,建设四大基地:以民主村、龙棵树村和前进村的西长发
为制种基地;以永胜村的达什吐为奶牛基地;以前进村的打点为蔬菜基地;以双合村的东二合
为豆芽基地。1992年,提出“贸工农一体化,稳粮兴牧,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实现粮牧企协调
发展”的战略构想。1998年,将方针调整为“坚持一个利用,实现两个目的,加快三个步伐,
突出四大特色产业,完善五大基地建设”。一个利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两个目的:乡财政
脱补,农户脱贫;三个步伐: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四大产业:棚室细菜、
畜牧、杂豆、林果;五大基地:奶牛、猪、羊、瓜菜、野生动物。2001年,确立“调整优化结
构,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工商业和城郊种植业,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经
济发展战略方针。
1.林果业
1985年,全乡林地面积4万亩,居全县各乡镇之首,仅次于新店林场。其中天然林5 000亩,
人工林3.5万亩。苗圃 1处,占地286亩。1986年,按照“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生产方针,共造林4 515亩。其中护屯林 426亩,路旁林112亩,
农防林215亩,经济林3 762亩。育苗336亩。一心村造林专业户杨忠义经营林地1 100亩,实行
林粮间种,年收入万元。1991年,乡投资8万元,建林场 1处。1992年,新建果园3处。其中齐
齐哈尔远东果品有限公司在前进村与民主村之间、泰一路两侧建果园 700亩,栽植葡萄、李、
杏、沙果等。农户庭院栽植果树1.1万株。
1993年5月,省将一心乡确定为“嫩江沙地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区”,计划治理沙丘1万
亩,营造林果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改造退化草场1万亩,开发荒水养鱼 1万亩,5年内
完成。当年,在双发、勇敢、前进、胜利4村投入资金502.4万元动工兴建。其中国家与省、市
投资376.2万元,县、乡自筹投资 126.2万元。县、乡组织农民出工2 000多人次,挖掘封山育
林防护沟3 000延长米,栽植沙棘、樟子松、杨等营造固沙林1 300亩;雨季移植樟子松营造沙
丘防护林3 000延长米与草原防护林600亩;移植红皮云杉营造护路林 120延长米。1995年,一
心乡被评为市级造林先进乡。1997年,治沙示范工程结束。全乡人工林面积 5 000公顷(7.5万
亩),果林面积198公顷(2970亩),产果 100吨。1998年,为巩固造林成果,乡党委、政府制定
“千亩造林五眼井,百亩育苗十眼井”和组建护林执法队等措施。乡投资为千亩林村和百亩育
苗基地钻井20眼。组建乡村联合护林队 37人。1999年,推行林权改革,拍卖集体用材林4 000
亩。实行谁造谁有,不造无主林、集体林。变一季造林为三季造林,实现苗木自育自造。乡建
育苗基地1处。2001年,投资10万元,对小林科沙地实施封山育林。架设围栏9延长公里,围育
面积7 160亩。在沙区营造沙棘、枸杞等灌木2 000亩。2003年,实行退耕还林及营造精品林,
其中胜利村千亩林达到精品标准。全乡实有林地面积5 179.6公顷(7.8万亩),其中天然林533.8
公顷,人工林4 645.8公顷。人工林中:农防林368.5公顷,草防林44.1公顷,护屯林14.9公顷,
护路林62.6公顷,防风固沙林4 355.8公顷。果林面积149公顷,产出水果2 199吨。
2.瓜菜业
1985年,全乡蔬菜面积2 396亩,总产3 600吨。瓜类面积2 504亩,总产2 500吨。瓜类销
往县城、大庆、齐齐哈尔等地。1986年,已形成若干瓜菜专业屯,如东二合豆芽屯,冯家围子
菇娘屯。东二合有76家生豆芽出售,占总户数的84.4%。冯家围子种菇娘100余亩。其中薛连富
1家就种7亩,收入5 000余元。马洪义种香瓜 8亩,收入也达4 000余元。打点屯张友山利用废
弃场院试扣大棚350平方米种菜,获利1 300元。1987年,在这些专业户带动下,冯家围子菇娘、
香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60亩。打点屯大棚发展到11个,600平方米。新立屯有60家农户种西瓜,
种植500亩,收入 15万元。1993年,打点已成为大棚蔬菜专业屯,人均收入超千元。姜家围子
建成经济作物小区,连片种植细菜及其他经济作物 246亩。1997年,形成以一心、双合、团结、
前进、龙棵树、前锋为基点的围城棚室化瓜菜生产小区。全年种植瓜菜 6 200亩,1998年,双
合村民王庚发投资4.5万元在全乡范围内首建666平方米的“43”型日光温室 1栋,当年收益1.2
万元。1999年,乡投资18万元在双合村建“43”型温室 4栋。2003年,依托城郊优势,发展西
瓜、早甘蓝、粘玉米等 8 300亩。全乡种植瓜菜 296公顷(4 440亩),其中蔬菜147公顷,产量
4 151吨;瓜类149公顷,产量2 199吨。有日光温室 6栋,900平方米;大棚170栋,6 000平方
米。其中打点、腰山两屯大棚97栋。
3.牧 业
1985年。全乡大牲畜存栏6 288头(匹),其中黄牛3 292头,奶牛781头。羊存栏6 100只。
1986年6月,畜牧专业村永胜村有马156匹,黄牛352头,奶牛60头,羊1 126只。户养牛多者10
余头,养羊多者百余只。胜利村张丽养兰狐,1987年~1988年,纯收入14万元,被县委书记白
宝玉誉为“杜尔伯特的梁凤颖。”
1989年,实施飞播牧草和人工种草。1991年,建立乡、村两级畜牧综合服务站,完善服务
体系,部分村实现送奶、配种、防疫、治病四不出村。1992年,乡境内奶站15处,其中村设奶
站8处,县属场设奶站7处。配种点 7处。种植青贮2 700亩,建青贮窖428个,购置青贮机12台,
飞播牧草1万亩。1994年,乡与民主村引资兴办股份制育肥牛场各 1处,共饲养育肥牛(架子牛)
100头。乡扶持一心村后三合、乡牧场、永胜村分别形成养猪、养牛、养羊一条街。 1996年,
实行草原承包。1982家农户承包草场14.3万亩,其中采草场3.7万亩,放牧场 10.6万亩。1999
年,永胜村在党支书张海潮领导下,从养羊一条街发展成养羊专业村,羊存栏 6 700只,人均
7只。张率先买羊100只饲养,又争取贷款或自行出资为贫困户购羊饲养,同时向村民传授养羊
技术。通过养羊,有 8户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0户农民脱贫实现温饱。人们称张是脱贫致
富的“领头羊”。2000年10月,乡党委、政府抓住伊利乳业入驻本县之机,明确提出将一心乡
成以奶牛为主的牧业乡。自筹资金60万元,建成标准化榨乳点3处,简易榨乳点4处。2001年,
采取伊利扶持、信用社贷款、农民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 600万元购置奶牛。辟建招商养牛小区
3处,引进养牛大户 17户,投资812万元购进奶牛567头。健全畜禽防、检、治、配服务体系,
强化防疫、兽医、繁育“三员”队伍。全乡畜牧服务站12处,“三员”30人。2002年,通过冻
配、胚胎移植等措施引进优良品种奶牛以提高畜群质量。同时发展肉牛、肉羊、狐貉饲养,三
者存栏分别达到4 200头、2.8万只和4.8万只。成立青贮公司,修建青贮塔两座,贮量260吨。
2003年,乡争取信贷520万元,伊利乳业周转金280万元,协调扶贫资金 59万元,民间自筹841
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引进养牛户19户,投资1 250万元,养牛430头。全乡大牲畜存栏1.66万
头(匹),其中黄肉牛6 480头,奶牛9 552头。羊存栏2万只,家禽存栏 8.2万只,狐貉存栏4.8
万只。售出鲜奶1.9万吨。前锋村高喜义兄弟合资养奶牛 74头,实行公司化、法人化运作,在
工商局注册并办理营业执照。
4.粮、渔、农机、水利各业
1985年,全乡粮豆薯播种面积6.7万亩,产量1.1万吨。小型拖拉机 317台,占全县小拖拥
有量的21.7%,名列各乡镇场之首。渔业仅有上年开发的卧牛泡 1处,水面2.3万亩,由13家农
户联合投资养鱼。1986年,卧牛泡渔场产鱼10万斤,收入12万元。受其带动,六合泡、双扶渔
场相继建成。勇敢村李兴华、民主村赵忠义等种粮专业户发展成家庭农场。李兴华家族34人,
其中男女劳力17人,承包土地500亩,拥有小拖拉机3台、大牲畜32头(匹)、羊 200只。赵忠义
家12人,其中男女劳力3人。承包耕地490亩,草原50亩,拥有50拖拉机1台,大牲畜8头(匹),
羊130只。1987年,乡党委、政府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面资源,引进大庆建材公司资金 30万元,
联合开发卧牛泡渔场,实行水中养鱼,水上养鹅,岸上养貉立体开发。民主村与县种子公司签
订合同,培育玉米良种,播种800亩,交售商品种子140万斤,收入98万元。
1990年,为培肥地力,积造有机肥,实施“3115工程”,即农户家家有厕所,养畜户家家
有畜舍。成立乡机耕队和龙棵树、团结、胜利 3处村机耕队,统一为农民深松整地。筹集资金,
更新和完善水利设施,恢复机电井19眼,新钻机电井 4眼、小井70眼。1992年,继续实行钻新
井、复活死井、维修旧井和流动泵,消灭无水井村屯。全乡出水点167处,其中大井 51眼,小
井92眼,流动泵24台。1995年,全乡大、中、小型拖拉机938台,其中小型拖拉机917台。一心
乡被评为省农机先进单位。1996年,县、乡投资60万元,建成集管输、喷灌、微喷为一体的双
合节水灌溉小区,1 500亩农田受益。1997年,又兴建 5处节水灌溉小区,2 200亩农田受益。
1998年,建成双千亩喷灌小区1处、扶贫喷灌小区1处,并钻抗旱大井8眼、小井431眼。投资30
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两套,装备乡机耕队,恢复前锋村机耕队。1999年,乡、村机耕队拍卖给
私人,各渔场因失去上游水源供应而解体。民主村与齐齐哈尔种子所签订供种合同,播种2 000
亩,产出良种400吨,年余因齐种子所赊欠种子款而停止制种。2000年,全乡抗旱井已达到1 566
眼,大小拖拉机等农机具 2 100台套。2001年春,发生严重干旱,为保全苗,全乡启动抗旱井
1 370眼,喷灌设备62套,出动小拖拉机运水2 100台次,浇灌面积 7.5万亩。一心乡被市确定
为全市唯一节水灌溉示范乡。10月,总投资 450万元的节水灌溉工程动工兴建。计划钻深水井
58眼,中深井5眼,塑料管小井540眼。2002年4月,全部竣工。春,玉米实行机械播种3 000亩,
取代古老的人工播种模式。2003年,随着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到以奶牛业为主攻方向,在稳定玉
米种植面积同时,适当调高青贮种植面积。青贮面积达 1.3万亩。在后五面井实行膜下滴灌种
植洋葱200亩。当年,粮豆薯及油料播种 7 462公顷(11.1万亩),其中玉米3 868公顷。粮豆薯
总产量1万吨。
5.工、商、交、电各业
1986年,乡办砖厂1处,民主、一心村办砖厂各1处。豆腐坊、粉坊、粮米加工厂等家庭作
坊89家,小卖店56家。1988年,乡投资 2万元,维修寿山墓等,着手辟建旅游区。1989年,乡
投资25万元,购置炼钢炉 1座,构建附属设施,成立炼钢厂。年余停产。1991年,通过招商引
资,与省化工厅联办沥清厂1家,与省民政厅福利公司联办福利化工厂1家。福利化工厂位于新
发岭与高家之间,滨洲铁路西侧。1993年,全面实施寿山民俗旅游度假村建设,建成仿古牌楼
大门1座,蒙古包 5个,沙浴场5 000平方米。设布鲁、乌兰红等游艺项目。1994年,乡与昂昂
溪铁路水泥厂在原钢厂址联合开办铁心水泥厂。乡提供场地,昂方投资 150万元购置设备,年
产水泥610吨。1995年,全乡集体及联办工商企业30家,其中化工厂、沥清厂12家,砖厂2家,
米面加工厂 6家。1997年,乡镇企业产权改革,以上企业或出售,或解体。同年,开通程控电
话,与全国电信联网。1999年,乡投资40万元,在前锋新发岭兴办自来水工程和有线电视工程,
并整修路基,改造民房。2000年,新发岭民房砖瓦化率达到 80%,街面安装路灯。乡政府所在
地三合屯自来水一期工程竣工。2001年,修筑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乡政府所在地沥清混凝土
公路 3.8公里。乡党委、政府为发挥城郊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及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将
自发形成的姜家围子杂粮集散地纳入政府指导和服务范围,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地客商31家。
2002年,杂粮集散地已扩展到西二合,购销业户150家,交易量1.6万吨,交易额4100万元。安
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镇下岗职工等826人。2003年,乡投资 30万元,实施勇敢村后五面井自
来水入户及单体燃气炉入户工程。有60家使用新型节能取暖设备。同年,乡主要私营企业及招
商企业有一心砖厂、民主砖厂、德意酿酒厂、安吉尔纯净水厂。工商注册的个体业户42家。
四 文化建设
1986年,乡投资20万元,建幼儿园1所。民主村投资3.6万元,建成全乡第一所砖瓦化小学,
校舍面积200平方米。1987、1988年又连续投资 14万元,将其余两所村办小学也建成砖瓦化小
学。设电教室和实验室,充实电教设备和实验仪器。1990年。实施教育“燎原计划”,乡成立
中学职业班,开设农学、畜牧学等课程。恢复村文化室、卫生所。1994年,调整乡教育领导班
子,优化教师队伍。通过考试、考核,录用高中毕业生 9人上岗任教,解聘及撤换年老体弱、
教学水平低的公办教师 2人,民办教师14人。增大教育的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校舍。1996
年,中、小学校舍全部实现砖瓦化。1999年,勇敢村投资购进微机10台,为小学开办微机课。
2000年,乡投资30万元,建成标准化乡级医院1所。2002年,乡有中学、卫生院各1所、小学、
卫生所各 8所。11月,中、小学上收县统管。2003年,乡投资20万元,实施勇敢村大五面井有
线电视入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