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克尔台乡
第二节 克尔台乡
一 政区人口
1985年,乡辖 12村,37屯,3 053户,15 389人。其中男7 981人,女7 408人;农业人口
14 951人,非农业人口 438人。土地面积72.9万亩,其中耕地14.4万亩,林地 1.5万亩,牧地
26.1万亩,苇地27.3万亩,水域1.7万亩,建设用地1.7万亩,其他用地3 000亩。
1994年,修筑中引八支干渠,将乡畜牧场分割成东、西两屯。1996年,西屯更名小康村,
辖牧场屯(东屯)。1998年 9月,黑地岗子遭洪水浸毁,于原地重建该屯。2000年,特勒村并入
西新村。2001年,平安屯村并入克尔台村,后伍代村并入前伍代村,小康村并入烟屯村。小康
村名并实末并,仍直辖于乡政府。村辖屯情况如下:
烟屯村辖烟屯、向安地房子、林业队、小康村、畜牧场;
太平庄村辖前太平庄(色家窑)、后太平庄(张家窑)、白地房子;
前伍代村辖前伍代、腰伍代、后伍代、东新屯、畜牧场;
克尔台村辖克尔台、八宝代、黑地岗子、八里岗子、平安屯、二龙山;
波布代村辖波布代、大胜营子、小马家、前马家、新立屯;
乌诺村辖乌诺、德龙、畜牧场;
扎郎格村辖扎郎格、波贺岗子、哈布塔、畜牧场;
官儿屯村辖官儿屯、付地房子;
西新村辖西新、满代、特勒、新发、牧场;
2003年,全乡4 718户,16 177人。其中男8 215人,女7 962人;农业人口 15 703人,非
农业人口474人。
二 党政机构
大体同烟筒屯镇。
中省直驻乡单位:电信支局、邮政支局、供电分局、信用社。县直驻乡单位:公安派出所、
司法所及卫生院、中小学校。
三 经济建设
克尔台乡辖区属扎龙湿地保护区 1部分,苇地面积仅次于烟筒屯镇。哈塔河、老母猪河及
中部引嫩 7、8、9输水干渠交织成网,桥梁飞架其上,浑如江南水乡。该乡经济原以种植业为
主,2000年,乡党委、政府制定“以草为业,以农养牧,以牧立乡,以牛致富”的经济发展战
略方针。
1.牧 业
1985年,全乡大牲畜存栏5 789头(匹),其中黄牛2 849头,奶牛1 128头。羊存栏1 144只,
猪存栏 2 568头。2000年,伊利乳业进驻本县,乡党委、政府决定利用较为丰富的草场资源和
农民历史形成的养牛习惯借机发展奶牛业。除宣传动员、建全畜牧服务网络外,还大力筹集资
金为农民购买奶牛。共购入奶牛800头。争取伊利乳业投资建标准化榨乳站3处。2001年,乡党
委、政府通过建榨乳站、融资、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发展奶牛业。在继续争取伊利乳业
投资兴建榨乳站同时,鼓励私人投资在偏远的村屯建站。宣传谁投资、谁发展、谁爱益,鼓励
农民集资养牛。出台引资养牛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养牛建场。扶持青贮种植,凡连片种植
青贮30亩以上不足200亩的无偿提供小井1眼;凡连片种植青贮或苜蓿、健宝草 200亩以上的无
偿提供深井 1眼。2002年,克尔台乡已形成养奶牛热,年投入养奶牛资金达 3 000万元,呈现
“不盖砖房盖牛舍”、“不买摩托买奶牛”的景象。甚至姑娘出嫁倍嫁物也有奶牛在内。同年,
全乡12.4万亩草原实行禁牧,并承包到户。人工种草1 000亩,退耕还草1 463亩。2003年,辟
建烟屯村林业队奶牛小区和克尔台村奶牛公寓。奶牛小区入驻养牛户 47户,养牛249头,新建
牛舍4栋2 400平方米。奶牛公寓建筑面积3 600平方米,可养奶牛480头。乡投资 6万元建成畜
牧兽医综合服务站1所,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档案室、微机室、防疫室、治疗室、
配种室、饲料库。新建榨乳站12处,使全乡榨乳站总数达29处。改良草场1万亩,种植青贮1 196
公顷。大牲畜存栏1.8万头,其中奶牛1.7万头,黄肉牛1 238头。羊存栏6 172只,猪存栏6 286
头,鹅存栏1.4万只。鲜奶产量4.2万吨,销售 2.5万吨。奶牛存栏及售奶量居全县各乡镇之首。
2.林 业
2002年,实施“堵西北风口”工程。官儿屯位于西北风口最北端,饱受风沙之苦,群众对
植树造林表现出浓厚的热情。当年,全乡投入资金 49万元,出动劳力3 000人次,在官儿屯南
造林2 143亩。树种有杨、沙棘、锦鸡儿、踏踉、樟子松等。2003年,再次投入资金 26万元,
出动劳力1 800人次,在原处营造防风固沙林1200亩。全年全乡共造林7 900亩,其中“三北四
期”工程2 500亩(包括“堵西北风口工程”),退耕还林5 400亩。
3.种植业
1985年,全乡粮豆薯播种面积6.5万亩,总产量8 500吨,其中玉米3.6万亩,5 600吨;高
梁4 785亩,660吨;大豆5 093亩,500吨;谷子6 464亩,660吨。
2000年,推广水稻钵体育苗摆栽技术,扩大“43”型温室基地建设,已建温室70栋。2001
年,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以农保牧”,扩大青贮种植面积,压缩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还
林。2003年,粮豆薯播种面积3 705公顷(5.9万亩),总产量 2 963吨。其中玉米2 412公顷,
2 243吨;谷子159公顷,48吨;高梁 151公顷,45吨;黄豆 308公顷,168吨;绿豆308公顷,
168吨。
4.工、商、交、电各业
1988年,乡投资1.5万元,建成农贸市场1处。1991年,齐杜公路渣油路面由县城铺设到乡
政府所在地烟屯村。1992年11月,开通程控电话。1997年,乡办工业在产权改革中解体。解体
前有炼油厂、砖厂、康达饲料加工厂各 1家。2000年,乡党委、政府注重发展非农产业,扶持
农户兴办禽蛋加工、草编、苇编、网编业。同年,经县地矿局与乡联合勘探,认定特勒砂矿有
开采价值。大庆宏伟集团买断开采权并转包给齐齐哈尔王玉文。工程砂销往齐齐哈尔、大庆等
地。
5.乡村建设
1995年,在乡畜牧场实施康居工程建设。乡对每户农民补助红砖3万块及铁大门1个。共建
砖瓦房2栋,有20家农户入住。1996年,再建砖瓦房3栋,并将畜牧场改名小康村。2001年11月
,因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烧毁乡政府办公室 400平方米,室藏文书档案焚之一空,为编史
修志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2002年7月,乡自筹资金 157万元,兴建政府办公楼,4层,建筑面
积2 700平方米。另在政府办公楼西建居宅楼1幢。2003年 9月,办公楼竣工投入使用。同年,
克尔台村集资180万元,建成居宅楼1幢2 250平方米。全乡砖瓦化率 38%。自来水入户率18%,
有5村8屯723户用上自来水。
6.劳务输出
1999年 6月,乡政府成立“转移劳动力办公室”,负责劳动力输出工作。一是通过微机联
网,与各地劳务市场建立供求信息关系;二是对已转移人员和待转移人员建立档案,办理各种
证件;三是实行岗前培训,做好劳动力素质储备;四是利用典型“现身说法“,转变农民固守
田园旧观念,外出闯市场、干事业。烟屯村请回外出打工 8年的李林武,讲述他于1992年因贫
穷所困毅然克服畏惧、自卑心理外出打工,目前已存款 30余万元的经过。当年就有123人外出
打工。其中孙得清负债2万余元,无力偿还,携家南下广州打工。南下打工的还有 7名教师和2
名乡干部。2003年,孙得清不仅还清债务,而且还有积蓄。教师与乡干部们有的晋升为经理,
有的晋升为车间主任。 西新王志春开始到大庆打工,有积蓄后开办粮油经销站, 已拥有资产
100万元,并从本村招工8人。同年,全乡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者共1 185人。
四 文化建设
1991年,克尔台乡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乡”光荣称号。1993年 6月,举办首届
“克尔台之夏”音乐会。此后,每年举办 1次。1999年,大庆规划局、县民委、波贺岗子村投
资7万元,建成波贺岗子希望小学。大庆军区资助8万元,建成平安屯希望小学。大庆私营业户
刘树林与乡投资13万元,建成前伍代希望小学。2003年,乡境内中学、卫生院各 1所,小学、
村卫生所各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