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连环湖水产养殖场

第五章 股份制场

第一节 连环湖水产养殖场



  一 区域人口

  1985年,场辖连环湖 1屯,有一些职工家庭散居在周边乡镇的公司、巴哈西伯、扫力毛德
屯中。全场710户,3 388人。其中男1 728人,女1 660人。土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域39.5
万亩,苇地5 013亩,牧、耕、林地1418亩,建设用地855亩。

  1994年5月,白音诺勒乡的公司划入场管辖。

  2003年,全场1 018户,3 016人。实际控制水域83.4万亩。

  二 管理机构

  2003年,连环湖水产养殖场(公司)内设行政办、组织科、宣传科、纪检委、计财科、劳资
科、生产技术科、招商办、武装部、妇联、工会,下辖 5个分场及水禽狩猎场、养殖公司、多
种经营公司、物业公司、渔业检查站、学校、卫生院。全场在岗职工639人。

  中省直驻场单位:国税培训中心、农行储蓄代办所、邮政所。县直驻场单位:公安派出所。

  三 体制改革

  1994年2月,发行渔场股票 (债券)40万元。筹集资金用于火烧黑泡基本建设及购买鱼苗。
在那什代泡投放鱼苗时再次发行一批内部债券。1997年12月,场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连环湖
渔业限公司,注册资金214万元。其中职工募股210万元,国有股31万元。2000年,对养殖水域
“分而治之”:出租一块,放开一块,封死一块。将阿木塔泡、牙门喜泡、红源泡、德龙泡等
出租,租赁期3年。第一年每亩水面租金4~5元,以后逐年提高,最高不超 10元。其余水域大
部分由场直接封湖经营,少部分由公司领导牵头集体承包,即放开经营。承包期1~2年。2001
年,职工出资买断国有股,每股1000元。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仍由县委派,股份制运作并不规范。

  四 引水工程

  连环湖地处乌裕尔河尾流漫散区,供水量常患不足。1979年,甚至出现“水干鱼尽鸭子飞,
湖底跑车冒白烟”的景象。省投资 467万元,兴建引嫩六支干补水工程,从二道桥开挖渠道到
连环湖,并整修乌台北桥引水渠。两项工程开挖渠道上百延长公里。1980年 8月,将嫩江水引
入连环湖。1983年,由于上游泄洪,连环湖水位升高,将湖内 8条土质隔堤全部冲毁,整个湖
区一片汪洋,甚至秧及村屯、庄田。1989年,水势有所回落,场抓紧有利时机,从西葫芦泡开
始,用干插石中间加密眼箔办法修筑隔堤,即过水又拦鱼。1994年,10余条隔堤全部筑成,动
用石方20余火车专列,重新将水域分成10个湖区。1997年,上游供水不足,连环湖水位偏低。
场投资50万元,出动劳动力1 500多人次,对六支干清淤清障及加高加宽护堤。结冰前引水2 000
万立方米。1998年 8月下旬,乌双洪水泄入,冲毁龙坑、长山、红源、温得沟隔堤多处。入冬
后,陆续修复。2002年,因连续 3年干旱,经中引管理站协调,通过大庆水源引水渠道八支干
为湖区补水5 000立方米,仍未缓解渴水状态。2003年春,水面已缩小到不足 30万亩,为正常
年份的53.6%,最深处仅 1.1米。解冰时,死鱼连片成堆,损失惨重。场投资230余万元,拓宽
哈塔河至德龙泡引水渠道,修复沙田1号桥和温德沟两处隔坝,以分区保水。6月,市政府召开
专题会议,研究连环湖补水问题,决定从中引八支干开口建分水闸为连环湖补水,报请省政府
批准。计划投资200万元,省、市各半。下半年,由于上游来水充足,该工程缓建。

  五 渔业生产

  1.养殖扑捞

  1989年,实行封湖养殖,轮扑轮放。1990年,在首先实行封湖的西葫芦泡投放春片、秋片
鱼苗350万尾。1992年,西葫芦泡鱼品亩产10余斤,为增殖水域(自然繁殖水域)的3~4倍。1993
年冬,创网单产最高记录11.3万斤。场动员职工400余人卸鱼,从傍晚直卸到翌日凌晨2时许方
收工。1994年,为解决缺乏资金购买鱼苗的困难,场引入鱼种场家以鱼苗(种)拆股投资及发行
内部债券筹资购入鱼苗。共投放春片、秋片鱼苗100余万斤,核款500余万元。1995年 1月,引
入大银鱼养殖,未形成种群。一是因越冬水浅,遭遇冻害;二是被野鱼捕食。1998年上半年,
湖面缩减,水位变浅,不具备投放鱼苗条件。场对尚能保证鱼类越冬的他拉红、西葫芦等湖区
实行扑大留小,对不能保证鱼类越冬的火烧黑等湖区放开扑捞。 8月下旬,乌双洪水泄入,水
位升至历史最高程139.40米,超过蓄洪标准水位0.2米,库容量达 12亿立方米。1999年,借助
水满鱼稀的有利条件大量投入鱼苗。2002年,引入卡拉白鱼 300尾放养获得成功。2003年,投
放卡拉白鱼苗1万尾,投放其他鱼苗春片、秋片 19万斤及夏花、乌仔 9 387万尾,投放河蟹苗
1 000万尾。产出鲜鱼1 178吨。

  2.苗种繁育

  1983年,洪水冲毁鱼种堤埂, 总场和分场上千亩鱼种池全被淹没。 1986年,重建鱼种池
1 200亩,所繁殖的鱼种主要为4大家鱼:鲤、草、鲢、鳙。为防止近缘繁殖造成鱼品退化,除
就近采集亲鱼外,还有计划地从外地购进一些亲鱼。1993年,省投资在场建设亿尾鱼苗基地,
更新改造产卵设备,增建增温早繁亲鱼培育池及颗粒饲料加工厂。1996年,工程达到设计标准,
水花生产实行以销定产,年产 6 000万尾左右,不仅满足本场需求,还供应周边养鱼群体。所
繁殖的鱼种在4大家鱼基础上,增加团头鲂、建鲤、彭泽鲫等,另外还有日本沼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