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石人沟水产养殖场

第二节 石人沟水产养殖场




  一 区域人口

  1985年,场辖石人沟、喇嘛寺两屯,451户,1974人。其中男 973人,女1 001人。土地面
积12.6万亩,其中水域10.2万亩,耕地838亩,牧地1 087亩,建设用地2 441亩,林地 45亩,
洪泛地 1.9万亩。1986年,石人沟果树场撤销,其土地、人口并入石人沟水产养殖场。共并入
72户,378人,土地面积3 970亩。其中林地662亩,果园562亩,耕地498亩,牧地1 332亩,水
域658亩。

  2003年,全场693户,1 985人。其中男968人,女1 017人。

  二 管理机构

  2003年,场(公司)内设办公室、计财科、人劳科、基建科、生产技术科,下辖 4个分场及
供销公司、建运公司、养貉场和学校、卫生院各1家。全场在岗职工824人,离退体职工40人。

  中省直驻场单位:邮政代办所、网通交换站、农行储蓄所。县直驻场单位:公安派出所、
粮库。

  三 体制改革

  1986年,改革经济核算体制,将总场与分场、分场与劳动者之间的核算改为总场与承包者
直接核算。1990年,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层层承包,将过去分散在基层的鱼品销售、资
金使用,人力和物资调配权集中到总场。1995年,船滩、大救驾、二道河自然扑捞点实行租赁
经营。1997年10月,实行股份制改造。场总资产1 355万元,总负债426万元,净资产 932万元。
改制后,职工募股 220万元,国有股142万元。其余净资产570万元做为离退休职工和遗属补助
及发展教育、科技之用,相当于企业股。场中层以上领导仍由县委派,与连环湖场略同。

  四 渔业生产

  1.养殖扑捞

  1986年,狠抓大水面放养和小水面精养,产出商品鱼 1 235吨。1989年,渔业生产发生滑
坡,商品鱼降到700吨,亏损 49.8万元,职工工资和奖金也被拖欠。1990年,企业陷入债务累
累、流动资金全无的困境。为摆脱困境,当年和1991年,除调整经济责任制外,一是将科技人
员充实到养殖一线,推广科学养鱼;二是限制网目,扑大留小,拿大补小,取缔短期行为;三
是强化渔政管理,打击偷扑滥捞现象;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更新,提高生产能力。1992
年,实现利润11万元,并摊销在产品138万元,处理历史挂帐144万元。1993年,引入鲂鱼、高
背鲫鱼放养。1995年,发展名、特、优鱼种养殖,引进鲂鱼、鳜鱼苗105万尾,大银鱼卵 44万
粒。将鱼品自由销售方式改为订货包销方式,减少损失,节省运费。1996年,由于嫩江连续两
年低水位,造成放养场面积缩小,鱼类越冬受到严重危胁。春,出动全场推土机将两大放养场
的7延长公里引水渠道普遍加宽加深,提前进水,新蓄水量1亿立方米。1997年,在船滩建成放
养场1处,1.1万亩。引入鳜、青、彭泽鲫、加州鲈 4个鱼类品种,其中彭泽鲫和青鱼养殖获得
成功。1998年,抗洪斗争中,全场职工在17延长公里的长堤上奋战45个昼夜,将堤普遍加高80
公分,抵御住 4次洪峰袭击。由于其他乡、镇、场堤段决口,洪水从背后侵入,所有的放养场、
鱼种池、精养塘、农田、林地和部分设施、设备、房屋被淹没,多年培育的鱼类资源付诸东流。
秋,趁江水回落之际开始生产自救。在堤决口处打桩挂网树箔,防鱼继续外逃。然后用沙袋封
堵。从嫩江回收草、鲤、鲢、鳙、鲇、鳜等10余万尾,与从涝州购进的秋片鱼苗20万尾,一齐
投入放养场。1999年,渔业获得大丰收,产出商品鱼1 700吨,实现销售收入715.4万元。商品
鱼中,明水期产出占94%,冬网期产出占6%。明水期孔凡杰小船单产7.9万斤;冬网期王永华组
单产21.7万斤;池塘精养万金花组亩单产 528斤。同年,修复船滩放养场。2000年,面临干旱
导致放养场水位过低情况。场投资28.7万元,对石人沟、船滩放养场进行人工补水。当年,渔
业产出再创新高,达2 375吨。明水期殷立明、姜宝文小船单产都达到9.9万斤。冬,大雪复盖
冰面,鱼类因缺氧而死亡。虽经全场职工奋力除雪,仍无济于事。此次损失甚至超出1998年洪
灾损失。 2002年,持续干旱,造成放养场补水不足,有些越冬鱼类被冻死。为此,场投资150
万元,将喇嘛寺引水渠道加深0.82米,拓宽到 40米。8月,嫩江水位仍达不到自然补水状态,
场决定实施人工补水。到11月,共向石人沟、喇嘛寺两放养补水 4 686万立方米,使石人沟放
养场水位升高1.21米,喇嘛寺放养场水位升高0.96米,满足鱼类越冬条件。当年,石人沟放养
场采取封湖休渔,喇嘛寺、船滩放养场实行季节性休渔。2003年,全面封湖休渔。投放大规格
鱼种21万斤,夏片鱼种1 740万尾。嫩江汛期,3处放养场全都自然补足水,为翌年渔业生产奠
定良好基础。

  2.苗种繁育

  1986年,大力发展湖湾鱼种生产,产出鱼苗2 055万尾,合 62万斤。1989年,下降到21.9
万斤。1992年,场投资24万元,建成亲鱼培育塑料大棚3 000平方米,孵化池500平方米。进行
南鱼自育自繁实验,以解决南鱼北调问题。1993年,产孵草、鲢、鳙水花 4 092万尾,除自用
处,销出1836万尾,收入7万元。1995年,繁育名、优、特鱼种黑鱼(乌鳢)、鲇鱼、嘎牙子(黄
颡)等。1998年8月,鱼种池遭洪水侵袭,损失鱼苗60万斤。秋,修复水毁工程、孵化设备。并
从嫩江回收亲鱼50多尾。1999年,产出秋片鱼苗55.6万斤。2000年,上升到 110.8万斤。李丽
英生产组的鱼种池亩产实现977斤。2002年,鱼种生产由繁育秋片改为繁育夏片。

  3.鱼品加工

  1985年,场有罐头厂1家。1986年,产出鱼罐头 41吨。1991年,鱼罐头滞销,工厂停产。
1999年,开发鱼肉馅饺子,产出 5 506斤。2000年,鱼肉馅饺子商标注册为“江河牌”,年销
出2万斤。

  4.渔业保护

  1986年,发生多起偷扑鱼品事件。场渔政人员查获并没收挂网1360片,水叉73身,冰镩18
把,船10只,自行车10台。在查处偷鱼事件中,后巴彦他拉村与场职工发生冲突,经县公、检、
法部门介入方得以平息。1990年,渔业保护警力由4人增到12人,看护人员增到 15人。购置摩
托车、快艇、望远镜、对讲机等设备。当年,破获偷扑案件200起,缴获摩托车1台,电动冰镩
12支及自行车、网具等。1993年,购置夜视仪。看护人员增到 33人。1995年,抓获偷扑者118
人次,收缴渔业资源补偿费和治安罚款14.5万元。2003年,看护人员增到40人,设看护点 8处。
采取以“看”以“捞”为主,以“抓”以“罚“为辅的方针。捞即从水中捞取偷扑者的网具、
钓具。当年,抓获偷扑者57人,其中场内职工10人。缴获挂网1 097块,地龙 215趟,卡子2.5
万个,圈网600个。

  五 种植、畜牧各业

  1994年,场扶持职工饲养野生动物,兴办第三产业。1996年,利用废弃的船滩湖湾育种场
开发水稻种植。建涵闸1座,干渠22条,开荒3 460亩。到1997年,开发稻田投资已达 173.6万
元,开荒 6 000亩。1998年,购置大船发展水上运输,组建工程队承揽工程等。2002年,在持
续干旱渴水,主业不景气情况下,实行多种经营。一是发展狐貉养殖业,二是发展奶牛养殖业,
三是扶持个体私营工商业户。兴建馒头山、巴彦农业开发区,利用干涸鱼池、放养场滩地垦荒
种田5 000亩。农业收入已占全场国民经济收入的50%,远远超过渔业收入。2003年,场继续鼓
励、扶持职工开拓生产经营门路。将干涸的池塘、放养场滩地 6 000余亩承包给职工使用,并
为养貉户提供平价饲料,为养奶牛户争取贴息贷款等。当年,奶牛存栏101头,貉存栏5 200
只。全场有个体商店、饭店、旅店、修理部等20家。

  六 场区建设

  1992年,场区安装路灯,开通程控电话。1996年,场与职工共同投资,完成闭路电视入户
工程。1997年,主要街道拓宽取直,两则安装路灯,栽植松树。2000年,铺设水泥路面 160延
长米,人行道板416延长米,建花园广场 1处。2003年,全场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2%,自来水和
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