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齐家泡水产养殖场

第三节 齐家泡水产养殖场




  一 区域人口

  1985年,场辖1屯,48户,206人。其中男 108人,女98人。土地面积 3.6万亩,其中水域
1.7万亩,耕地953亩,牧地1.8万亩。

  2003年,全场28户,96人。

  二 体制改革

  1997年12月,齐家泡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募集职工个人股17.5万元,国有股 7.5万元。
股东11人,董事会5人,监事会3人,推选董事长兼经理1人。1999年6月,股东投资买断国有股。
2002年10月,全场职工121人。场为上岗职工办理劳动保险。

  场决策层由股东大会推选,重大决策由股东大会议决,股份制运作比较规范。

  三 渔业生产

  1999年,场投资97万元,从哈尔滨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购入鱼苗22万斤,投放到齐家泡与小
龙虎泡放养场。另付运费11万元。2000年,产出鱼品650吨,收入143万元。最高网单产 5万斤。
冬,水位偏低,最深处仅1.6米,不利于冬网作业,绝大部分鱼品剩存湖中冻死,直接损失150
万元。 2001年春,数十万斤死鱼漂到岸边被周围村屯居民拣拾晾晒,家家房顶死鱼成堆。5月,
场投资3万元,以盘锦引入河蟹苗1000斤计8万尾试养成功,纯收入5万元。8月,县修筑天湖引
水渠,切断齐家泡天然水源。9月,从伍代桥下天湖引水渠开口修筑齐家泡引水渠。全长8.5公
里,宽9米,深1.1米,动用土方量11万立方米,中建涵桥1座。2002年7月,省投资10万元,购
进南美白虾建塑料大棚试养。后因大棚被风掀翻,试养失败。 9月,因上游补水量不抵蒸发量,
齐家泡和小龙虎泡水位变浅,最深处分别为1米和1.7米,不具备鱼类越冬条件。在县政府协调
下,与大庆中引管理处达成供水协议,从大、小龙虎泡隔堤南端开沟,将大龙虎泡水调入小龙
虎泡800万立方米。再雇用大庆防洪排涝公司水泵将水从小龙虎泡提升到齐家泡200万立方米。
11月,与林甸东升水库协调买水200万立方米补入齐家泡。两次调水、买水共投资29万元。2003
年,再次购入河蟹苗 1 000斤,与鲤混养,产出较少,市场价格也低,收支持平。同年,渔品
产出150吨,收入56.8万元。

  附:乡镇企业

  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1 409家,其中镇办29家,乡办73家,村办155家,私人及联办1 149
家。从业人员4 724人,年收入2 021万元,上缴税金64万元。

  1988年,县政府颁布《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在税收、贷款、办
理营业执照、 管理费等方面给予乡镇企业以诸多优惠,并在人才上予以支持。 1991年,实行
“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充实、完善、提高乡村“五小”企业,重点
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建筑建材、石化业。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兴办众多牧场、渔场、
炼油厂、砖厂等。乡镇企业发展的难点主要是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体制问题。一是规模小,
技术含量低、效益差;二是企业领导缺乏管理能力和科学予测能力,或因管理混乱,或因决策
失误,将企业拖入困境;三是管理体制因循守旧,重权力、轻服务,重资金、轻人才,重投入、
轻产出,拉贷款、拼设备,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四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称职的中、低层
管理及服务人员。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乡镇企业设备利用率低、消耗大、产出少、亏损严
重。不仅不能为乡镇财政创收,反而成为财政的负担,被称为“公害”。兴办的多,倒闭的也
多,给人们造成“办的没有黄的快”的现象。如某乡砖厂建前缺乏科学论证,两年搬迁两次,
都建在沙包地上,无制砖用土,数十万资金化作两座废墟。1993年,各乡镇受资金和人才的制
约,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和股份制途径发展乡镇企业。胡吉吐莫镇招商引资兴办联营企业10家,
引进资金300万元,人才25人。巴彦查干乡筹集股金10余万元,建成鱼种基地1处,地毯厂 1家。
1995年,县委、县政府着手实施乡镇企业产权改革。1997年,改革基本完成。参加改制的乡镇
企业共448家,其中乡镇办128家,村办320家。改制后乡镇办企业仅保存 11家,其中还包括几
家参股企业。1998年,结合灾后重建,有 8家乡镇村办砖厂恢复生产。此后,各乡镇以兴办招
商企业为主,自办企业极少。自办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租或出包。2003年,产权
归乡镇村所有(集体)的企业共71家,1 555人,固定资产净值4 410万元,实现产值 1.4亿元,
税利 624万元。主要企业有泰康家俱厂(参股)、泰康棉织厂、胡吉吐莫阿木塔旅游区、敖林西
伯德吉肉制品厂(参股)、腰新贡米厂、白音诺勒绿豆市场、巴彦查干大金泡渔场、烟筒屯珰奈
旅游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