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五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 组织机构

  1991年4月,设立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挂靠老干部局,定事业编1人。1992年12月,关心下
一代协会改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下设办公室,编制、挂靠关系不变。同
年,全县成立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47个,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395个。参加关心下
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职工656人,农民209人。1996年 3月,关心下一代工作办公室编制撤销,其
职能并入老干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老干部局局长、副局长兼任。同
年,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延伸到居民委和村屯。1999年~2000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评
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张枫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二 帮教劣迹青少年

  1992年,各系统成立以离退休职工为主体帮教小组,采取综合治理三落实 (组织落实、措
施落实、帮教人和帮教对象落实), 通过谈心讲正反两方面道理,帮助解决困难和生活出路等
方法帮教。所帮教的221名劣迹青少年有168名好转,6名成为单位先进生产者,3名成为系统先
进生产者。1993年,重点帮教56名“两放”青年。两放人员孙德龙在帮教组长杜文帮助下,成
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到1999年,帮教劣迹青少年263名,235名好转,多名成为生产骨干。

  三 “三爱”教育

  “三爱”教育即进行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教育,主要利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纪念
日开展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青少年打扫烈士墓,悼念先烈,举行入团宣誓。“五四”青年节、
“六一”儿童节组织爱党、爱国、爱家乡为内容书画展、歌咏比赛,开展学雷锋、学铁人、学
苏宁、学赖宁活动。1993年,组织全县中小学观看录像片《神州吟》,进行“二史一情”教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中国国情)。12月,纪念毛主席诞辰 100周年,全县青少年开展看爱国
影片、读爱国书、唱革命歌曲活动。县电影队深入到城乡中小学放映爱国影片17部,44场。14
所中小学开展《高举光辉旗帜、誓作时代新人》读书活动。县蒙中、四中、三小参加大庆市举
办的革命历史电影歌曲比赛获组织奖和优秀节目奖。1996年,纪念“1·29”运动 61周年,关
工委编写《继承“1·29”革命传统,争做新时期革命事业合格接班人》报告材料,在 14所中
小学校报告,7 000多名师生受教育。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举办庆香港回归展览,5 000多名
师生参观展览。第四中学开展爱我中华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活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关工委编写《关于澳门长期被侵占和回归祖国问题》演讲稿,演讲50多场。蒙中以澳门回归为
契机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北完小学受大庆二级单位救助的 5名特困生到大庆参观铁人事迹
展览馆和科技宫,接受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教育。2002年,关工委编写《粉碎美国〈10条诫令〉,
努力做好青少年工作》报告材料,在14所中小学进行宣讲。到2003年,县关工委累计编写爱国
主义教育材料9篇,演讲报告245场,受教育人数达18万人次。

  四 净化环境

  1.告别三厅一室

  1991年,全县扫黄打非行动中,对三厅一室 (歌舞厅、游艺厅、录像厅、台球室、后加网
吧)作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重点部位突击检查,聘请监督员,挂“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标
牌,清理距学校200米以内娱乐场所。到1999年,收缴麻将机电路板20块,非法光碟100多盘,
图书800多册,博彩机14台,清除距学校不足200米游艺厅6家。2003年,又清除学校周围200米
禁线内游艺厅1家、网吧2家,罚处接纳未成人业户5家。全县共有义务监督员 50名,依法提整
改意见87条。

  2.宣传法规

  1993年,结合“二五”普法,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印答题 1万2千多份,组织青少年答卷, 200多名青年参加维权法律知识竞赛。 1998年,宣传
《黑龙江省文化管理条例》,设宣传站 10个,印发宣传提纲5 000多份。2001年,再次宣传未
成年人保护法和条例,2 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出宣传板20块,录音机15台,发宣传单5 000
多份,张贴标语1 000多条。2002年4月,举办“三厅一室”、网吧业主学法培训班,县直各中
小学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同时参加培训。2003年,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传单
8 000多份。在全社会宣传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