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工会

第二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工会



  一 组织机构

  1985年,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生活部、女工部、财务部,职
工19人。全县基层(系统)工会30个,会员1.55万人。1991年,增设法律工作部。1996年 3月,
机构定为1室3部:办公室、组织宣传部、女工生活部、经济工作部,编制8人。设主席1人,副
主席1人,正副部长3人。2002年2月,机构改设 2个部:组织宣传部、生活法律部,行政编制5
人。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部长2人。

  2003年,县总工会直属工会54个,其中系统工会16个,乡镇工会11个,中省直单位、国营
农林牧渔场(含股份制企业2个)工会27个。

  二 代表大会

  1986年4月28日,县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会期2天。出席会议正式代
表200人,特邀代表21人。会上通过《发扬愚公精神,站在改革前列,团结职工为实现 “七五”
计划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九届工会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常委 7人。常委中主
席1人,副主席2人。1989年9月28日,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会期3天。出
席会议正式代表230人,特邀代表 20人。会上通过《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心全意
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届工会委员会,委员27人,
其中常务委员9人。常委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95年10月 11日,第十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在
工人文化宫召开,会期2天。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35人,特邀代表 8人。会上通过《解放思想,
求实创新,团结和动员全县职工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
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26人,其中常务委员10人。常委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三 劳动竞赛

  1986年,开展 “对指标,找差距,长志气,赶先进”竞赛活动。全年提合理化建议2 053
条,被采纳565条,实施312条,创经济价值856万元,增产节约5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123种。
全年涌现出县和系统先进班组八百多个,28个班组被评为市级红旗班组。1987年,开展以“双
增双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争一流、争排头、创全优”(双争一创)活动。全县按
行业划分 5个赛区,竞赛内容分解成组织、民主管理、生产、劳动保护、安全保卫、职工教育、
法律维权、生活福利等项内容,采取听汇报、看数据、看纪录、实际考核、检查组评议、评委
评议的方法,选出优胜单位。10月,巴彦查干乡供销社和南村供销部营业员薛国栋参加全国商
业系统业务技术比赛,获柜台心算第一名。1989年,国家紧缩银根,企业面临资金紧缺、煤、
电、原材料、交通运输紧张的情况,全县开展“节约一元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办一件好事”
活动。提合理化建议3 724条(被采纳1414条),小改革785项,做好事5714件,创经济效益48.5
万元。1991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全县开展质量创优、
品种创新、效益创佳活动。“三创”活动与岗位练兵、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相结合。全县
2万多人参加岗位练兵,867名职工参加 96个工种、106个项目比赛,125人获奖,6人获上浮一
级工资奖励。提合理化建议7 689条,被采纳4 856条,推广应用新技术 19项,创价值457万元。
小改革和技术革新185项,自制中小型设备 65台件,节约资金171万元,创造价值184万元。县
医药公司提前 8个月完成全年利润计划,县制酒厂利税总额突破百万元,乳品厂在新增减利因
素达300万元不利形势下,实现利税500万元。全年增效467万元,人均增效3百元。全县经济形
势名列市属11个县前茅。1992年,继续开展“三创”和双增双节活动。县乳品厂开展“乳品质
量万里行”活动,全厂乳品合格率、特级品率、优级品率均达到100%,创建厂以来最好纪录。
石人沟渔场开展“六比六看”劳动竞赛,超额79.5%完成年计划。县塑料厂提前6个月完成全年
利润。1993年,各级工会围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研究探索群众工作新路,创造有利于企业在
市场竞争中发展的劳动竞赛形式,采取立足基层、小型多样、注重实效的办法,组织开展“优
质、降耗、促销、增效”为内容的各种劳动竞赛。制定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鼓励岗位自学。
县乳品厂在奶源旺季组织奶源、制粉、包装、锅炉 4车间对口赛。建设系统开展全优工号竞赛,
建筑一公司进入省级全面质量管理三级企业行列。全年组织生产技术操作运动会58次,参赛职
工4 252人次,向市总工会推荐自学成才者2人。1994年,针对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有些
职工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情况,在全县开展选树“十佳”职工活动,弘扬当代工人阶级风貌,
掀起学赶先进热潮。“五一”前夕,召开 “十佳”命名表彰大会,4人在会上做先进事迹报告。
县电视台播放“十佳”职工的先进事迹,县总工会下发向“十佳”职工学习决定。全年实现技
术革新、技术改造36项,创造价值68.5万元。1996年,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总体目标,开展弘扬
大庆精神和工人阶级光荣传统的各种生产劳动竞赛。采取因地制宜,一岗一赛的方法,进行行
业班组对口赛。“五一”前夕,1人获“五一”奖章,当年进京参加国庆观礼,3人被评为省级
劳模。1997年,组织实施“2215”建功立业工程 (全县年内新建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实现
产值20万元以上,每名职工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全县职工建议创产值最少不得低于 50万元)。
阿木塔乳业公司新开发的脑黄金乳粉,1~10月份生产170吨,创产值 595万元;富飞达豆粉厂
1~10月生产豆奶粉200吨,创产值525万元。全年职工提合理化建议9 878条,创效益 380万元。
2000年,全市开展二次创业立功活动。本县结合实际,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各企业整顿
健全安全队伍,全县配置安全员432人,对 17个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进行安检和审查。2002
年,开展“创新杯”竞赛。2003年,县公路工程公司被省政府授予 “安康杯”优胜单位,3名
职工被省政府授予先进个人。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安康杯”优胜单位。泰康
家具集团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创新杯”优胜单位,3名职工被授予先进个人。

  四 民主管理

  1986年,全县有189个单位推行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制度,占应推行单位数的 100%。同年对
职代会代表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专业人员和工人比例基本上各占三分
之一。同时,对放开经营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干部工作先在农业银
行试点,后在72个单位展开。评议数占推行职代会制企业的 38.1%。二轻系统、商业系统、县
联社系统、教育系统等54个单位推行民主选举厂长(经理)制度。1989年,各级工会组织注意企
业租赁承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承包中一些不合理现象予以纠正。靠山种畜场纠正榨乳工工
资偏低问题,建筑一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协商、充实和完善原有承包方案,调
动职工生产积极性。1991年,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贯彻实施〈企业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若
干规定的通知》,全县各级工会修改和完善职代会实施细则。县总工会与县政府建立联席会议
制度,并于7月 13日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中心是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落到实
处。同时开展《企业法》和民主管理大检查,经委、财贸、农业、建设等各大综合口先自检自
查,之后县总工会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到8个系统9个企业抽查。11月,召开全县民主管理经验
交流会,乳品厂、农机厂、制油厂等 9个单位就民主管理办好企业,全心全意依靠职工使企业
越办越好和在经济困难时期依靠职工共渡难关等方面介绍经验。1992年,深化企事业民主管理
工作,企业各项改革方案、承包方案、奖励分配、用工制度等都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
施。农业银行、农机局、邮电局、乳品厂、县联社等 5单位盖家属楼分配工作均由工会主持。
1993年,贯彻 《城镇集体企业条例》,在呼和薄铁厂试点后制定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
(代表)大会实施细则》。1994年,县政府下发《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文件,要求健全民主管理
监督制约机制,坚持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制度,行使职代会闭会期间民主权利,坚持每年对企
业中层以上干部评议一次,坚持民主管理大检查制度。 9月,对全县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大检查。
同年,召开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 7个单位介绍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制
度中加强民主管理工作方面经验。1995年,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出现多种所有制的实际,
探索民主管理新方法,开展民主管理“三个十佳”和“三个100%”活动。即评选出“十佳”厂
长(经理)、“十佳”工会干部、“十佳”职工代表,职代会建制率100%,职代会召开率100%,
重大问题职代会审议率100%。有51个单位召开职代会,占应召开职代会单位的91%。110个单位
召开职工民主大会,占应召开职工民主大会单位的 95%。1997年,职代会代表进入企业监理会。
同年,在建设“职工之家”工作中,涌现省级先进小家2个,市级优秀职工之家2个,优秀职工
小家 2个,1998年,在国有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和监理会,代表职工全程
参与改制方案、章程制定工作。私营企业“祥发造纸厂”成立工会,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2000
年,实行厂务公开,全县49个单位设立公开图板,按季向职工公开厂务。县石人沟水产养殖公
司场务公开工作经验在市经验交流会进行书面交流,《大庆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自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经营出现股份制和私营两种形式。拥有国有股分的股份制企业的
厂长一般由县委县政府任命(石人沟渔场、连环湖渔场),民有股份制企业厂长(经理)一般都由
大股东(董事长)兼任,招商引资来的外资企业的厂长(经理)一般由董事长聘任(伊利集团),私
营企业的厂长(经理)自任。职代会流于形式,或成为厂长(经理)制定各项制度和组织文体活动
的组织。

  五 职工福利

  1986年,全县各级工会组织把职工的吃、住和幼儿入托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全县共有
职工食堂43个,托儿所20个,倒班宿舍65间,从而解决工人在班吃饭难、夜间倒班休息难和女
职工孩子看护难。毛线厂食堂饭菜做到多样化、成本价,还单独为老工人做生日饭。为解决初
年级小学生放学无人管、进厂找妈妈影响生产和安全问题,毛线厂增设校外辅导班,解除女职
工后顾之忧。继续开展职工扶贫工作,开创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石人沟渔场自办养鸡场和罐头
厂,安排80名女工和30名子女就业。县联社办掛面厂1处,安排待业青年 32人。1987年春节初
夕,县总工会领导走访慰问农机厂、乳品厂、电业、邮电等部门在岗生产人员。25名县级以上
劳模赴杭州疗养。1989年,开展“走千家、访万户、送温暖”活动,对二轻局、建筑公司等一
些停产、半停产和亏损企业进行调查,县政府拨款5千元补助困难职工 73户。1991年,各级工
会普遍成立“送温暖”活动小组,建立“五必访”制度:家属住院必访、家庭有纠纷必访、职
工遇到困难必访、职工情绪低落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全县共走访4 356户,为职工办好事296
件。同年,开展工会干部扶贫活动,185名工会干部联系贫困职工369户。扶贫采取帮思想、扶
志气、教方法、找致富路的方法。县邮电局工会主席柳松江扶持家欠外债、妻子多病的困难职
工张显林,帮助贷款和借款买奶牛2头,靠卖牛奶脱贫,年纯收入5 000多元。张显林脱贫后工
作积极肯干,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3年,芦苇公司工会动员全系统职工为 2名受意外伤
害的职工家属捐款 5千多元。县总工会深入到造纸厂、毛毯厂、皮毛厂等十几家双停和特困企
业对职工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县政府拨款6万元补助特困职工1 200户。各企业自筹资金10.8万
元,补助特困职工2 349户。年末,工会干部联系扶持贫困户488户中有 208户脱贫。1994年,
县政府下发《职工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对县级以上劳模(含县级)在工资、保健、医疗、
住房上均给予照顾。1995年,停产放假企业增多,贫困职工增多,大部分企业没有能力为职工
办福利,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特困职工实行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拨专款慰问特困职工。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扶持贫困职工脱贫,为156名特困职工发《特困证》,为100名困
难职工发《生产自救优惠证》。持优惠证职工在年货一条街从事经营活动减半收取税费。1996
年,大力宣传不等不靠、自谋生计、勇闯市场的先进典型。石人沟渔场罐头厂下岗女工徐越娟
和供销系统下岗职工陈德福在大庆市下岗职工闯市场现场报告会上做典型经验报告。当年各级
工会为职工办好事733件,走访慰问生病住院职工1 680人,建互助储金会185个。1999年,为3
名省劳模落实一次性养老补充保险。2000年,大庆市干部来我县包扶特困职工120人,采取“一
帮一”形式,援助资金、物资及解决再就业等。春节前,县政府拨款25万元,一次性补助特困
职工1 100人、买断工龄生活困难职工800人。2001年,县政府采取以狐扶贫的方式为贫困职工
购进种狐饲养繁殖。到2003年,共投资23万元,购买兰狐380只,扶持贫困职工190户。在“一
帮一”活动中,已有406户贫困职工基本达到脱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