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兵作用
第四节 民兵作用
一 学习科技、勤劳致富
1986年,以农村民兵、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为主要对象,开展以学习、普及、推广、应用农
村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之冬”活动。利用冬天农闲时间,对民兵进行科学种植、科学
养殖,以及引进与开发新品种、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全县共建民兵科普组织 980个,
开办各类学习班2 700多次,参加培训1.4万人次。
1990年,在民兵中开展“一连带一村,一排带一屯,一兵带一户”的活动,主要是带领群
众科技致富、勤劳致富。
200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畜牧立县的经济发展方针,组织民兵在畜牧业上作文章,养牛、
养羊找出路,既为全县畜牧业做贡献,又增加民兵个人和家庭收入。克尔台乡依托奶牛生产的
优势,组织民兵带头养牛,出现一大批养牛专业户。烟筒屯镇南阳村基干民兵徐峰“念羊经、
发牛财”与烟筒屯镇土城子村基干民兵孟宪胜靠科技种果树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群众
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各级人武部组织民兵积极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根据自己的资源优
势和自身条件,学习和掌握一、二项科技技术,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一大批
民兵走在全县经济发展的前列。2002年,坚持创办“小农场”、“小牧场”、“小渔场”之路,
涌现出牧业大户150户,农业大户98户,林业大户93户,渔业大户88户,运输大户 72户。连环
湖渔场基干民兵张秀岩在公司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利用当地资源率先走上养狐、
养貉致富之路,2003年建起养殖场两个,养狐278只,养貉392只,固定资产达到21万余元。在
他的带动下,连环湖渔场职工养殖户发展到32户,仅此一项可为连环湖渔场增加经济收入90多
万元。泰康镇小八盘屯基干民兵高永和通过养牛致富后不忘村里的众乡亲,他把多年养牛经验
进行总结,然后挨家挨户的发动乡亲们养牛。在高永和的真情感动下,全村一半的村民开始养
牛,没有资金的就到高永和家赊牛养,没有经验的就到高永和家问咨询。不管春夏秋冬、不管
白天黑夜,只要乡亲们有求,他有求心应,使小八盘屯成为名符其实的养牛专业村。高永和被
黑龙江省评为“十大杰出青年绿色创业者”。
二 抢险救灾
1988年7月,本县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县人武部领导按县“五大班子”分工,到所包区
域防洪排涝。其他干部包乡、包村组织民兵抢险救灾。全县组织民兵1 100人次,抢修堤坝75
公里,完成土方量7 500立方米。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战斗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受到市政府的
表彰奖励,授予“战洪水又传捷报,保鹤城再立新功”的锦旗一面。
1998年,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民坝摧毁,国堤决口,洪水直接威胁着大庆油田和全
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面对灾情,县人武部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人武部部长温德庆任全
县抗洪抢险指挥部副总指挥,政委刘长山、副部长齐士焕亲临前线指挥抢险。各乡(镇)场人武
部由人武部部长带队成建制地把民兵拉向抗洪第一线。全县共调动民兵 8 000余人次,完成土
方1.98万立方米,筹集木桩1.8万根,草帘子1.3万多片。坚持与洪水战斗40多个昼夜,终于取
得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被市委、大庆军分区授于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2002年 9月,克尔台乡克尔台村苇塘发生火灾。大火危及本村及邻村芦苇资源的安全。克
尔台乡民兵连组织民兵300人次,展开扑火战斗,经过3昼夜的扑火,战胜火灾。
2003年8月,巴彦查士乡大金泡堤坝决口,县调动民兵1 080人次,奋战3昼夜,动用土方3
万立方米,终于完成截流堵口任务。
三 维护治安、预防“非典”
2001年,组织民兵开展“六个五”活动。泰康镇武装部组织民兵以维护社会治安为重点,
广泛开展联防活动,保证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六个五即五项民兵号:民
兵号机台、民兵号班组、民兵号生产线、民兵号机车、民兵号工程;五带头:带头创办乡镇企
业、带头致富、带头扶贫、带头开荒;五支队伍:突击队、技术攻关队、快速抢险队、安全纠
察队、生产服务队;五有:有以劳养武生产基地、有以劳养武实体、有生产经营项目、有民兵
田林鱼塘、有小型生产项目;五共:共建、共育、共训、共管、共守;五护:护厂(场)、护矿、
护村、护路、护林。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县人武部积极组织民兵开展防“非典”工作。先后动用民
兵 5 000余人次,配合地方防止“非典”部门在村头、路口、要道站岗执勤,协助防疫人员进
行过往人员登记检查、过往车辆清洗消毒等工作。
四 造林筑路
2002年4月,在实施堵西北风口的总体规划中,组织民兵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集中民兵1.5
万人次,植树造林5万亩。5月,组织民兵8000人次补修乡村路,完成修路任务 247公里,土方
663万立方米。2003年,林肇公路修筑中,全县共调动民兵2 500人次,完成土方 1.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