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国新

王国新







  王国新,蒙古名乌里莫图,曾用名达呼巴依热,祖籍热河省朝阳县(现辽宁省朝阳市),伪
满康德11年正月初七(1944年1月31日)出生于杜尔伯特旗东吐莫保太平郎吐甲(胡吉吐莫镇赛罕
他拉村太平郎头屯)。

  王国新的童年在极度贫寒的家境中度过。11岁时母亲患重病去世,本来就饥寒的家又雪上
加霜,无奈之下,父亲乌力吉特只好带着他和妹妹搬到他们姑姑家居住。

  环境铸就他的性格。自少年时代起他就刻苦专一,内向寡言,多思善学。在小学阶段他是
一个戴着红领巾、衣着褴褛、郁郁寡欢、极为普通的学生,然而,幼小的心灵里却有着积极向
上不甘人后的心理。升入初中后,发奋读书的劲头儿更足,学习成绩遥遥领先,其中美术科成
绩尤为突出。1960年7月初中毕业时,年仅 16岁的他被县第二初级中学保送到克山师范学校美
术专业学习。

  “升学保送”对他是一次深刻的心灵触动,使他不仅懂得人生艰辛的道理,而且尽享取得
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克山师范学习期间他更加刻苦努力。1963年 7月毕业时学校在鉴定中写
道:“王国新同学品德优秀,聪明活泼,学习刻苦,全面发展。各科成绩优良,尤其美术专业
知识掌握的扎实透彻。为人诚实忠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8月,他被分配到东吐莫公社中
心校任美术教师。由于有想要继续深造再提高艺术造诣的主观愿望,加上习惯性说话声音太小
不适宜教师工作的客观事实,1964年8月调到东吐莫公社文化站。1965年7月调到县民族歌舞团
(后改为县民族艺术队、县文工团)。“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随着历史的大潮几经波折,历经
磨难。1968年10月至1969年4月在胡吉吐莫大队插队当社员。1969年 4月至1970年3月被抽到县
民族艺术队专案组。1970年 3月被分到东吐莫中学任教,因不适宜教学,10月又调到东吐莫公
社文卫组工作。1971年5月,最后调回县文工团为工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切实落实,王国新也随之恢复干部身份。在
县文工团任演奏员、编剧、导演、作曲、舞台天幕绘景、摄影、业务副团长等职。无论做什么
工作,他都首先严格律己,再严格律人。凡事都要高品位,做事就要争第一。这不仅是他一贯
的性格,也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做舞台天幕绘景工作时,为解决舞台天幕景片投影的各种
困难,他绞尽脑汁,多次试验,研制、再研制,终于研制出舞台天幕翻排机,1978年获嫩江地
区科研成果奖。1980年 3月12日,县文工团对乐队演奏员进行艺术考核,王国新的视奏、主件
演奏、基本理论三项考核获总分88分,取得优秀成绩。1986年,摄影创作获省级二等奖。1988
年9月,文艺创作蒙古书《欢乐的那达慕》获省级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的春风从祖国的南海边吹到辽阔美丽的杜尔伯特草原时,敏感的
他在内心中充满对“春”的喜悦。马上抓住时机,果断决定经商致富。开始他想利用民族的优
势承包县蒙古族歌舞团(原县文工团),把蒙古族的艺术推向全国,但必竟是“早春”,尽管他
的想法有理有据,可几十年的禁锢使人们仍然放不开脚步,结果他的想法破灭了。他又想利用
自己的优势开设照像馆,可妻子包淑珍(原名包淑琴,蒙古名哈日伊和恩)因干这行插不上手不
同意丈夫的决定,结果开照像馆的想法告吹。夫妻俩最后商定开饭店,于是在一切自力更生的
原则下,王国新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包淑珍发挥建筑技术专长,负责店铺的简易维修与装璜。
1983年9月1日,一个仅50平方米的小店——“蒙古餐厅”在泰康镇四道街中心位置 (现新星商
厦南侧)开业。 就这个小小的蒙古餐厅,为王国新现在的“广东省黑天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埋下第一块奠基石,迈出走餐饮之路的第一步。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蒙古风味餐饮,使小店
生意红红火火,连年有令人满意的盈利。这时,思想活跃意识超前的王国新就像“瘾君子”一
样对餐饮业着了迷。1984年,他又想把餐厅的结构进行改造,使其更加完善、合理、协调。这
一大胆地设想得到县长白宝玉的支持,为其联系贷款。当时因为国家紧缩银根,只贷到 4万元,
其余物资一律赊欠,累计欠款15万。1985年5月,他停薪留职三年(1985年5月1日至1988年5月1
日),一心扑在事业上。9月 1日,蒙古餐厅扩建工程竣工,集住宿与餐饮为一体的“天马宾馆”
在响亮的礼炮声中开张营业。宾馆规模、品位在本县堪称一流;在经营蒙古族传统饮食上开创
了杜尔伯特先河。他们经营的涮羊肉、手扒羊肉、荞面蒸饺、荞面条、奶皮子、炒米、奶茶、
牛肚汤在草原上刮起了强劲的蒙古族饮食风。宾馆生意兴隆,宾客迎门,连远在大庆油田的职
工都慕名而来。用乡亲们的话说:“王国新的买卖真是做大发了”。他虽小试牛刀,但却获利
不菲。1987年底不仅偿还了全部欠款,而且尚有盈余。日后的辉煌已初见端倪。

  王国新并不是个小富即安的人。在天马宾馆已经有了一定效益时,他仍然这样说:“我家
在家乡不是首富,而是首穷。为了生计,我要寻求致富出路,要高品位,要争第一。”他这样
说,也这样做了。1989年 8月,《人民日报》关于开发大亚湾的消息引起他极大兴趣。广东、
“珠三角”等等在他脑海中久久萦回。他反复地思索着;南方各地1983年以前个体经商就很发
达,要想挣大钱,必须到有钱的地方;我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应当开放得比别人早
些。他握紧拳头自语道:“我看肯定行”。于是他便与几位同志一起到广东进行实地考察。考
察中少言寡语的他遇到许多困难, 语言交流的困难,气候条件的困难 ,更难的是竟有人说:
“东北餐想在南方站脚纯属扯蛋!”他不为困难所屈,不为危言所吓,12月,同妻子包玉珍携
5万元贷款去广州开始筹办。定地址、搞装修、购设备、办手续,于1990年3月,“黑天鹅饺子
馆”在广东省惠阳市挂牌开业。

  “黑天鹅”——这一王国新冥思苦索的杰作。“黑”意黑龙江,“天鹅”黑龙江形似一只
美丽翱翔的天鹅,故名“黑天鹅”,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方店。黑天鹅饺子馆前期因为人们没
有认识她,生意萧条。经过一段短时间营业,人们品尝到东北饺子的特色、蒙古餐饮的风味后,
黑天鹅慢慢地“起飞了”,越来越火起来。每天宾客排号就餐,有的提前定餐。效益验证了王
国新的预见——“我看肯定行!”

  他的构想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也没有为眼前即得利益而满足,而是以黑天鹅饺子馆这第一
步为起点,向前迈出更大的步伐,直到落脚广州。5年来相继发展十几个分店,其中1995年4月
在虎门开设的分店较大。10月,以虎门分店为总部成立“黑天鹅饺子馆集团”,王国新出任董
事长。这时黑天鹅饺子馆集团在“珠三角”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他们的业绩传遍“珠三角”和
家乡。

  “诚信”是他十几年经商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在“商海”中唯一的信条。在事业发展中,
他首先讲诚信。在他的直接影响下,集团各部门、各分店的经理也都人人严格自律,诚信成为
他们共同的信条。对集团各项事物的管理他以诚信为前提。在人员管理中,严格履行合同,处
处关心员工,重奖创新人才,工资奖金准时发放,以诚信获威信。在质量管理中,无论是人员
服务质量、就餐环境质量、所购原料质量、加工产品质量,一应做到质量诚信。在财务管理中,
各部门分店以三联单加汇总 (即当日购进和售出的各种商品的单价、数量、金额汇集在一张统
计表上)的形式上报财务部, 做到账目日清日结。后来又进一步完善为五联单加汇总。财务部
由董事长“一支笔”统管,董事长与财务部、财务部与各部门和分店之间责任分明,账目清晰。

  在研究饮食文化方面王国新也煞费苦心。在考察时南方人的一句“东北餐想在南方站脚纯
属‘扯蛋’的话”,让他叫上了劲。他调查市场,研究食客,根据南方人的口味与嗜好不断改
进东北菜系,在烹饪上求得精(原料精)、美(味道美)、高(技术高)、新(款式新),创出特色鲜
明的适应大江南北食客的“黑天鹅东北新派菜系”。蒙古菜系以手扒羊肉、羊汤为主,融南方
的鲜香麻辣于一体,还不失蒙古族的独特风味。更令人称奇的是粗粮和山野菜也随着王国新南
下“珠三角”,摆上粤客的餐桌。高梁米豆饭、豆面大饼子、粘豆包、苣荬菜、婆婆丁、蕨菜
……,引来品尝者络绎不绝。开发创新的“金鹅牌系列饺子”既有北方的浓郁特色,又具鲜淡
适宜的南国口味。以其玲珑剔透的质感、白皙韧滑的光泽、典雅精美的形态,让食客望而垂涎,
食之称绝。一位广州食客说:“金鹅水饺三天一个新花样,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能在竞
争如此激烈的广州饮食市场上做到这样,实在不容易。”现在“金鹅牌系列饺子”已经注册,
形成自己的品牌。

  王国新在自己事业有成摆脱贫穷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家乡和父老乡亲。他说:“家乡虽然
赶不上南方,但是家乡在发展、在前进,面貌日新月异,经商意识正浓,方向是正确的,我爱
家乡。不仅我,也包括我的妻子儿女,家乡永远是家乡。”

  “商海”也如大海一样并非一碧万顷,有时波浪起伏,有时汹涌澎湃,甚至有时惊涛骇浪,
因此,经商者谁也难免一波三折。在同行老乡中无论是谁,当遇有困难和挫折时,王国新都解
囊相助。他始终这样认为:“对家乡及父老乡亲的贡献谈不上,只算个南下经商的领头人吧。”
下海经商的也好,下岗工人、农民来打工的也好,他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1993年,新星饺子
馆老板毕文秋由于经营不利生意严重受挫,这时王国新用同乡的温暖的手拉了一把,毕文秋站
了起来并最终取得成功。农民工李林武在王国新和员工们的支持关心下,加上本人勤奋吃苦、
善于学习,很快熟悉经营之道,被提升为黑天鹅饺子馆集团分店经理。他所经营的分店日营销
额超万元,受到王国新及员工的赞扬。几年后李林武也当上老板。就这样在实践中学习,经过
一段锻炼逐渐培养出来的“小老板”现在也有近二百人。很多集团员工因各种不同的困难都得
到过王国新不同额度的资助。在约3 000名员工中,90%以上是家乡人,其中蒙古族 70%以上。
为家乡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很大问题。在县财政紧张时,王国新毅然资助
100万,解决燃眉之急。为此,县委、县政府于1998年3月 8日,赠予王国新夫妇“草原骄子、
家乡功臣”匾额,以示家乡党、政领导及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正向广州进发的时候,1996年 6月19日,王国新突患病毒性脑炎,病
情急剧恶化,神志模糊不省人事。中山大学医院神经科、珠江医院神经科等各大医院都竭力救
治,但均无显著效果。到北京去治,也效果甚微,进入植物人状态,病程达三年之久。

  这期间,妻子包淑珍除对重病的丈夫精心照料外,承担起事业的全部重担。她按照他的计
划于1997年7月将黑天鹅饺子馆集团由虎门顺利移师广州,正式成立 “广东省黑天鹅饮食文化
有限公司”,终偿王国新之夙愿。

  2000年,公司总资产两亿元,年营销总额一亿多元,年上缴国家税金近 8百万,被广东省
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广东省纳税标兵”称号,广东省餐饮协会授予“广东餐饮名店”称号。
中国绿色餐饮协会分别于2001年、2002年授予“中国诚信企业”、“绿色餐饮企业”称号。

  1999年10月3日,王国新病逝。

  他是走出杜尔伯特草原去南粤创业的蒙古族“头羊”,他是翱翔南疆“商海”的精灵。他
虽然只有55岁短暂人生,但是他的业绩与贡献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在杜尔伯特草原永远传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