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敖林西伯乡

第四节 敖林西伯乡




  1985年,乡辖11村,28屯,2 808户,14 361人。其中男7 267人,女 7 094人;农业人口
13 998人,非农业人口363人;蒙古族5 178人。土地面积106.7万亩,其中牧地 83.1万亩,耕
地15.5万亩,林地1万亩,苇地6573亩,水域4.4万亩,建设用地1.9万亩。

  1996年,11村分为16村,即敖林西伯、保尔浩特、布木格、好利保、庄头、杏树岗、龙虎
岗、长发、四家子、诺尔、阿木宫、唐营子、好尔陶、三面井、新兴、永发村。2001年 2月,
保尔浩特村并入敖林西伯村,三面井村并入好尔陶村,庄头村并入好利保村,唐营子、阿木宫
村并入诺尔村,长发村并入四家子村,龙虎岗村并入杏树岗村。村辖屯情况如下:

  敖林西伯村辖敖林西伯、保尔浩特、韩家窑;

  布木格村辖布木格、明代、于家窑、阿木郎吐;

  好尔陶村辖好尔陶、三面井、张地;

  好利保村辖东好利保、西好利保、庄头、小马场;

  永发村辖六家子、大桥、小马场、小羊场;

  新兴村辖他拉巴、三合、东牛场;

  四家子村辖长发、四家子、前大榆树、后大榆树、小马场;

  诺尔村辖那古拉、唐营子、阿木宫;

  杏树岗村辖杏树岗、龙虎岗。

  2003年,全乡4 799户,16 239人。其中男8 504人,女7 735人;农业人口 15 688人,非
农业人口551人;蒙古族7 486人。

  二 党政机构

  大体同烟筒屯镇

  2003年,中省直驻乡单位:电信支局、邮政支局、信用社。县直驻乡单位:公安派出所、
司法所、供销社、医院与中、小学。

  三 经济建设

  敖林西伯乡草原辽阔,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 18%,居各乡镇之首,素以牧业生产为主。每
当盛夏,茂草繁花,漫无际涯,云雀欢歌,牛羊游移,美不胜收。

  1988年,乡党委、政府确定“以牧为主,以农保牧,以牧促农”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1995
年,改为“以牧为主,抓粮重企,上渔兴林,多种经营”。1997年,又改为“以牧为主,以粮
促牧,以林保牧,以畜活牧,以技兴牧,以实上牧,以牧富民”。1999年,确立“以牧为主,
农林并举,重企兴渔,搞活流通”方针。2003年,将“以牧为主”改为“畜牧立乡”。

  1.牧 业

  1985年,全乡大牲畜存栏1.2万头(匹),其中黄牛7 817头,奶牛1 471头。羊存栏1万只。
1986年,实现奶牛存栏、产犊成活、挤奶母牛、冻精配种量4项指标超双

  千。1988年,建立乡畜牧综合服务站,开办百头育成牛场1处。1990年,建草围栏1处,围
草1万亩。恢复青贮窑4处,新建青贮窑50处。青贮种植面积 1 000亩。1991年,县乳品厂长期、
大量拖欠奶资造成农民养牛热情低落,奶牛外流,尤以诺尔村为最。乳品厂拖欠诺尔村奶资达
2.1万元,农户无钱购买饲草饲料只好抛售奶牛。 为此,乡党委、政府领导到诺尔村现场办公,
积极与乳品厂协调,为农户索回奶资。

  1994年,县委决定拍卖“五荒”。1995年,一些丰美的草场也被视作“五荒”拍卖,出现
众多的庄园、牧场等,将整片草原分割、开垦得七零八落。1997年,乡投资85万元,完善畜牧
综合服务站的设备,利用民族扶贫资金45万元扶持养禽户45户。全乡养畜20头(匹)以上专业户
已达 526户。1998年,为改变农牧民依赖资源、粗放经营习惯,向牲畜精养方向发展,乡党委、
政府采取 4项措施:一是组织村支书到省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和外地规模化牧业小区参观,更新
观念;二是投资5万元引进德国肉用美利奴等优质种公羊60只实行绵羊改良;三是扶持 74户养
畜户改建、新建标准化畜舍,实行舍饲或半舍饲;四是购进秸秆揉碎机24台,加工舍饲用的饲
料。同时,坚决制止乱垦草原的现象。2001年,牧业发展实行“牛羊齐上,乳肉兼饲”,争取
伊利乳业支持建成3处榨乳点,筹资建成标准化奶牛舍5栋,引进养牛大户8家、养羊大户1家。
全乡投资500万元,购进奶牛400多头。落实休牧草原 8.9万亩。为彻底消除滥垦草原现象,乡
成立执法检查小组,查办违法开荒行为。2003年,乡党委、政府为推进以奶牛饲养为主体的牧
业发展,主要抓4项工作:一是招商引资、协调贷款、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 500万元,购进奶牛
1 500头,肉牛850头,肉羊3 000只;二是落实青贮及苜蓿种植面积1.3万亩;三是建成敖林西
伯、布木格、杏树岗、诺尔、新兴、好尔陶6个千头奶牛村及4个肉牛、肉羊养殖小区。四是新
建榨乳站14处,配种室16处,防治室11处,使全乡榨乳站达到28处,配种室达到19处,防治室
达到18处。年末,全乡大牲畜存栏2.2万头,其中黄肉牛9 026头,奶牛1万头。羊存栏2.7万只。

  2.粮、渔、林各业

  1985年,全乡粮豆薯播种面积6.1万亩,总产量5 500吨,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大豆、
谷子等。乡属渔场为月并泡渔场,养鱼水面万余亩。1986年,借助县芦苇公司建设育苇基地之
机,建成庄头泡渔场,养鱼水面2万亩,鱼种池140亩。1987年,已开发水面 5.6万亩,投放鱼
苗240万尾,孵化鱼苗45万尾。林业引进新树种沙荆和锦鸡儿,分别播种 9亩和3 000亩。1988
年,在月并泡实行网栏养鱼。网栏水面3 000亩,投放夏花鱼苗280万尾。1989年,试种水稻300
亩,平均亩产400斤。此是水稻首次在敖林西伯乡落户。同年,全乡施用化肥270标吨,首次超
过茶叶的年食用量, 结束化肥与茶叶等量销售的历史。 1991年,乡党委、政府教育农民克服
“家有牛羊,懒于种粮”的意识,树立“有粮则稳,以农保牧”的观念。应用催芽坐水、把粪、
埯种等技术种植玉米4万亩,与历年相比,超出1万余亩。1995年,投资1万元,建蔬菜小区1处,
面积100亩。乡政府驻地实现夏菜自给。同年,建果园3处,面积 700亩。1996年,全乡养鱼水
面达到9.6万亩。其中个体养鱼户6户,养殖水面3.5万亩;集体渔场3家,养殖水面 6.1万亩。
1997年,因水源补给不足,湖泡干涸,渔场全部解体,养鱼户停产。林业遵循“注重经济效益,
讲求生态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的方针,实施“七个一”工程,采取直播、拖沟技术与网、带
结构植树造林。1998年,林业生产一是将“双富工程”规划内的土地按400米×500米的网络全
部营造农防林,共营造95个网格,317条带、4 300亩。湖边插柳60亩,营造果园 170亩,育苗
317亩。二是在风沙侵蚀严重的大桥、阿木郎吐营造固沙林1 500亩。三是秋季营造经济林、农
防林5 500亩。1999年,乡投资15万元建成“43”日光温室4栋,实行“洋菜中种、南菜北种、
野菜家种”, 从而结束敖林西伯乡冬季无青菜生产的历史。建成玉米,花生高产示范基地各1
处,玉米栽培运用“小单覆”和“两垅一平台”新技术。引入粘玉米试种160亩获得成功。2001
年,建标准化苗圃1处,沿火烧黑泡直播锦鸡儿1 000亩。2003年,全乡造林9 600亩,其中“三
北四期”工程2 600亩,退耕还林4 000亩,荒山造林 3 000亩。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大豆、
高粱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有杂豆、花生、
粘玉米、荞麦、芝麻等。

  3.工、商、交、电各业

  1985年,乡有修配厂、米厂、砖厂、薄铁厂各1家,并在县城开办民族饭店1处。1986年,
民族饭店因资金短缺,引入资金改为合资鞋帽商店。同年,乡与村在县工商局协助下,兴建小
炼油厂6家,生产柴油120吨。建成龙湖路胡敖段,结束敖林西伯乡雨季出行难的历史。1989年,
乡政府驻地敖林西伯村自来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1991年,清理整顿乡村企业 9家,其中炼油
厂7家,砖厂1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资产流失严重,甚者被瓜分;二、管理混乱,亏损
严重,失去再生产能力;三、原订承包指标不合理,不能兑现合同;四、存在倒买倒卖、违法
乱纪现象。1995年,开通程控电话。 1996年,实现调频对讲机全乡联网。8月末,乡域内最后
3个无电村屯——永发小羊场、 马场和四家子小马场输电工程竣工通电。阿木宫自来水工程竣
工通水。1997年,乡村企业在产权改革中全部出售或解体,大部分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全乡个
体私营企业151户。1998年,乡筹措资金 95万元,创办德吉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牛
羊肉串、牛肉干等。并投资兴建商贸一条街和牲畜交易市场。1999年,为招商引资开发五马沙
坨自然风景区,在林肇路侧通往五马沙坨路口竖标志碑 1座,背面刻有描述五马沙坨风光的铭
文。2000年,德吉公司内求质量,外找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产值146万元,利润 21万元。
敖林西伯村拓宽街道,铺装人行道板。2001年12月,德吉公司与草原兴发集团合作,进行技术
更新和设备改造,生产草原兴发名牌系列产品。同年,有 4个村自来水工程竣工通水。2003年,
改造敖林西伯村街道及路灯,铺装路面1 180延长米。通过招商引资建商服楼4 000平方米。同
年,工商登记在册个体私营业户84家。

  四 文化建设

  1985年,全乡有中学、卫生院各1所,小学14所,村卫生所10所。

  1986年8月,全县第一座乡镇级教学楼敖林西伯小学教学楼建成。3层,1 200平方米。1988
年,实施 “燎原计划”,成立成人职业学校,开设两个专业班。8月,召开乡第二届“那达慕”
大会,并从中选拔县“那达慕”大会参赛运动员。1990年,开设蒙语授课班,有 6所小学32个
班级实行蒙语授课。1991年,整顿村卫生所。全乡村卫生所20家,绝大部分处于资金、器材、
药品、医务人员严重缺乏状态,甚者已经停顿。经整顿后全部恢复正常运转。县卫生局验收合
格5家。1996年,新建中学校舍1幢500平方米。1997年,敖林西伯村安装有线电视设备,有220
家接通有线电视。1998年,又有3个村接通有线电视。兴建标准化卫生院舍400平方米,配齐医
疗设备。1999年,兴建文化娱乐中心1处395平方米,举办庆“十一”草原金秋文艺汇演,各民
族歌手登台献艺。2001年,合并网点小学10所,村小学1所。并后有中学1所,小学 9所,网点
小学 7所。11月,中、小学上收县管辖。2003年,唐营子小学并入诺尔小学。开通“爱心专线”。
乡投资 8万元改造有线电视设备,将信号由微波接收改为由卫星地面站接收。乡文化娱乐中心
举办卡拉OK大赛、“草原之夏”音乐会和“草原金秋”联谊会等文艺活动。

  五 杏树岗烈士陵园修建始末

  杏树岗烈士陵园位于杏树岗村北,原有杏树岗烈士墓1区。1946年8月,在围剿叛乱的地主
武装战斗中,47位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牺牲并掩埋于此。孤坟旷野,漫无标识,少为人知。1998
年,时为乡党委书记的王崇廷与副书记司有柱等研究在杏树岗修建烈士陵园,做为乡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教育基地,既为褒扬先烈,也为激励后人,委托县档案局史志人员设计陵园风格、布
局及撰写铭文。当年,正逢抗洪斗争紧张时期,未果。1999年,乡投资 7万元,由司有柱具体
负责指挥建成。2003年,再投资 5万元,增修完善。烈士陵园高碑耸立,长墙环拱,青松婆娑,
红杏缤纷,肃穆而壮严。参观者缅怀先烈之余,无不盛赞修建陵园的创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