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中共地方党组织及人民政权建立
六 中共地方党组织及人民政权建立
1、旗、县分设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伪杜尔伯特旗公署解散,旗长色
旺多尔济联合旗公署官吏傅振绪、邵桂香等人组成解放委员会。不久,解放委员会又改称地方
治安维持会,傅振绪任会长。邵桂香任副会长。11月,冠布仁钦受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委派到旗
开展工作,发展两名党员,并成立内人党杜尔伯特旗支部。1946年 1月,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
在葛根庙(乌兰浩特)召开,成立东蒙古自治政府,旗派代表参加。2 月,色旺多尔济迁回巴彦
查干,准备另立政府,接受东蒙古自治政府领导。旗、县合并前的泰康县建置区被以傅振绪为
首的地方治安维持会和地主武装所控制。
2、中共旗工委及杜尔伯特旗人民政权建立
1946年3月,色旺多尔济向各保发出通知,决定于 4月7日召开蒙古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自
治政府。4月1日,中共嫩江省工委派胡锡光、武衡、程正杰等人组成中共杜尔伯特旗工委,胡
锡光任书记,率工作队从泰来过江进入杜尔伯特旗开展工作。色旺多尔济对胡锡光、武衡等的
到来表示欢迎。4月7日,旗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如期召开,胡锡光、武衡列席会议并讲话,宣传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会通过成立杜尔伯特旗自治政府的决议,选举色旺多尔济为旗长,冠布
仁钦为秘书科长,图布仓为保安大队长。并任命各努图克(相当区、保)的努图克达。自治政府
设秘书科、总务科、内防科。同月,旗工委进入原泰康县辖区的泰和村建立党组织、村级政权
和人民武装。5月20日,秘密发展党员4人,并成立支部,建立泰和区人民政府,组建一支30余
人的联防队。此时,东蒙古自治政府已宣布撤销,色旺多尔济迫于形势而又受到党的民族政策
感召,同意共产党参政,武衡就任副旗长。旗工委一方面着手改编旗保安大队,使之成为人民
武装;一方面举办青年培训班,培养革命力量。改编后的旗大队以胡锡光为政委,程正杰为大
队长,图布仓为副大队长。青年培训班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图布仓和色旺多尔济之子包维新
都参加学习。包维新向旗工委提出入党申请,后被吸收入党。
3、泰康县人民政权建立
1946年 3月,林甸县解放。傅振绪派人到林甸找嫩江军区一旅政委、中共第一专署书记吴
富善,提出“和平解放泰康”和“欢迎八路军进驻泰康”的建议。3 月28日,嫩江军区一旅一
团政委高炳龙率骑兵四连进驻泰康。4月1日,嫩江省第一专署派张革(非党)从林甸带10余人到
达泰康,接收地方治安维持会。4月3日,正式宣布解散维持会,成立泰康县民主政府,张革任
代理县长。同时着手组建参议会,开办民事调解处。政府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
公安局。将邮政局、电报电话局列为县政府指导机构。4 月18日,泰康县选举参议会员代表大
会召开,与会代表58人,代表工、商、农、教育、宗教、少数民族等各界各阶层。大会选出参
议员15人,县政府指派参议员2人。4月19日,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县长通过案、全县
维持治安案、军用粮草经费合理负担案、设置军警给养支应机关案、教育复兴案、民事调解处
置案。
4、旗、县合并,中共县委及旗民族民主联合政府成立
1946年 5月末,中共嫩江省委决定在泰康建立杜尔伯特旗政府,结束旗、县并存局面,责
成胡锡光筹建。6月12日,嫩江省委批准武衡兼任泰康县县长。6月15日,旗工委从巴彦查干迁
到泰康,改建为中共泰康县委员会,统一领导旗、县工作。胡锡光任县委书记、武衡、程正杰、
高炳龙为县委委员。8月2日,旗、县联合召开区长、努图克达联席会议和临时参议会。与会代
表51人,其中蒙古族25人,汉族25人,回族 1人。大会通过泰康县和杜尔伯特旗合并成立杜尔
伯特旗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决议,通过加强清算 (指算劳工帐、算“配给”、算霸产、算“出
荷”、查“黑地”等)、发展蒙民经济、 成立蒙文学校等23项议案。选举胡锡光为参议长,金
默言(蒙古族)、仲省齐为副参议长,色旺多尔济为旗长,武衡为副旗长。旗政府设秘书科、民
教科、财实科、公安局,邮政局、电报电话局列为旗政府指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