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置沿革 清顺治五年(1648)四月十五日,清廷将杜尔伯特部建为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科尔沁
右翼。旗境南邻郭尔罗斯,北接索伦部,西以嫩江与札赉特旗划界,东抵通肯河和呼兰河。边
界线西北起牌莫多(今泰来县汤池乡伯大街),向东偏北伸展至锡伯图尔城 (今富裕县境内的祥
发古城),东折穿越今林甸县北部、明水县南部,再沿明水、 青岗两县边界北侧至通肯河。西
南起和吉蒙克坡(今肇源县四方山),向东偏北伸展并横穿今安达县境内的青肯泡,然后东折,
掠过今兰西县朝阳村北至呼兰河。地域包括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庆市、林甸县、安达
县、青岗县全部或大部,以及明水县南部、肇源县北部、泰来县江东部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厄鲁特蒙古人移入原索伦部游牧区,逐渐占据通肯河右岸地带(今明水、青岗县境)。清同治二
年(1863),清廷将杜尔伯特旗磨朵图(四方山)以北、包括塔尔欢(今泰来县时雨村)在内的地面
划给黑龙江省。清光绪初年将塔尔欢划还给旗。所余下的区域即“蒙旗地开放”时的区域,据
后人测算,总面积225万垧,合今1.8万平方公里。
札萨克原驻地多克多尔坡(今胡吉吐莫马场大山),中间移驻纳赫尔诺尔西畔 (今大龙虎泡
西贝子府村),最后移驻巴彦查罕坡(今巴彦查干村)。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月,吉林至瑗珲驿站建成,杜尔伯特旗境内设他拉哈、多耐、温
特河三站(今他拉哈、泰和村和泰来县时雨村),每站占地方园12里 (清末时占地范围已大大扩
展),统归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辖。
清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蒙旗地开放”,清廷设立杜尔伯特旗荒务行局,管理垦区一
切事宜。清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撤销杜尔伯特旗荒务行局,在垦区内设安达直隶厅,将杜尔
伯特旗铁路东北侧土地划给安达厅管辖。九月,设立杜尔伯特旗沿江荒务行局。清光绪三十三
年十二月,撤销杜尔伯特旗沿江荒务行局,设置武兴设治公所,驻多耐站,管辖沿江时、和、
年、丰 4段垦区。清光绪三十四年五月,拟在多耐站附近设武兴直隶厅,开放城基。清宣统元
年(1909)六月,驿站及站丁划给武兴设治公所管辖。下半年,撤销武兴设治公所和拟建中的武
兴厅。所辖垦区划给札赉特旗哈拉火烧屯垦局管理。清宣统二年十月,哈拉火烧屯垦局改称杜
札屯垦局。民国 2年(1913)11月,撤销杜札屯垦局,设立泰来设治局,时、和、年、丰垦区划
给泰来设治局管辖。同年,安达厅改为安达县。民国 3年11月,在安达县境内分设林甸设治局。
同年,民国政府公布“三都统”署官制,杜尔伯特旗隶属绥远都统署和黑龙江省双重管辖。民
国14年 7月,设立杜尔伯特旗荒务办事处,驻多耐站,清理时、和、年、丰垦区并开辟民、康
物、阜垦区。民国16年 5月,泰康设治局成立,暂驻小蒿子(今泰康镇),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
除原有的民、康、物、阜垦区外,将泰来县的时、和、年、丰垦区和安达县的喇嘛甸、姜家窝
堡、张家窝堡、宽厂子等划给泰康设治局管辖。民国18年 2月,又将林甸县的镐丰镇、新台子
(都位于今泰康镇内)划给泰康设治局管辖。同月,裁撤龙江道,泰康设治局直隶于省。泰康设
治局辖区分散在杜尔伯特旗四周。东与安达、肇州县接壤,南与郭尔罗斯后旗为邻,西濒嫩江
与泰来相望,北界龙江、林甸县。地域总面积1万方里,合45万垧,合今2 500平方公里。
伪满大同元年(1932)3月,设立兴安总省,杜尔伯特旗归其管辖。大同2年12月,泰康设治
局升为泰康县。康德元年(1934)12月,兴安总省撤销,杜尔伯特旗归龙江省管辖。旗的疆域:
东邻泰康县,西界嫩江,南接肇源县,北连龙江县,地域面积 2.1万方里,合94.5万垧,合今
5 250平方公里。康德7年5月,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旗公署由巴彦查干迁到泰康村。
1946年 2月,旗公署由泰康村迁回巴彦查干,县、旗分设,泰康县隶属嫩江省;杜尔伯特
旗隶属东蒙古自治政府。8月2日,泰康县与杜尔伯特旗合并,隶属嫩江省,旗政府驻地泰康区。
1947年2月,杜尔伯特旗隶属黑嫩省。9月,隶属嫩江省。1949年 5月,嫩江省并入黑龙江省,
杜尔伯特旗隶属关系随之转移。1954年 7月,嫩江地区专员公署成立,杜尔伯特旗纳入嫩江地
区辖区。1956年12月,撤销杜尔伯特旗,成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60年 4月,撤销嫩江
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61年 9月,恢复嫩江地区建制,又归其管辖。
1985年1月,再次撤销嫩江地区专员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本县仍隶属于齐齐哈尔市。
杜尔伯特旗历史疆域图
伪满康德元年(1934)杜尔伯特旗,泰康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