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属牧渔林农场
第三节 县属牧渔林农场
对山奶牛场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东南10公里。1958年建场,为县国营企业。1959年隶属
靠山种畜场为对山分场。1965年从靠山种畜场分出。1985年,土地使用总面积8.8 万亩。其中,
牧地6.9万亩,耕地1.6万亩,林地1 103亩,苇地136亩,水域583亩,建设用地1 875亩。总户
数376户,总人口1 786人。其中,男880人,女906人。场有职工4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
下辖4个分场。有中学1所,小学1所,卫生院1处,卫生所3处。固定资产总值210万元,机械设
备12台(套)。有奶牛891头,马203匹,细毛羊678只,生猪405头。年产鲜奶165吨,羊毛2.5吨,
肉牛30头,肉羊135只,肉猪300头,禽蛋22.3吨。实现总产值180万元,利税1.3万元。
靠山种畜场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东南20公里。1955年,旗购买苏侨归国时留下的奶牛,
据此成立靠山畜牧场,后改为种畜场。1981年,该场被确定为畜牧现代化项目区。1985年,土
地使用面积24.4万亩。其中,草原22.2万亩,耕地 1.9万亩,林地504亩,水域3 310亩,建设
用地1 630亩。总户数400户,总人口1 876人。其中,男975人,女901人。场有职工551人,其
中专业技术人员7人。下辖3个分场,1个工业供应站。有中学1所,小学5所,卫生所1处。固定
资产总值427万元,机械设备21台(套)。有奶牛1 181头,马103匹,猪 267头,细毛羊569只。
年产牛奶2 450吨,羊毛2吨,肉牛53头,肉羊120只,肉猪210头,禽蛋8.7吨。实现总产值152
万元,利税7万元。
红旗种畜场 位于县南部,距县城西南 102公里。1948年旗于东吐莫建纺织厂,并开荒种
地。1949年,纺织厂人员迁移他拉哈南建农场。1950年命名示范农场。1960年隶属省农垦厅,
为轻型种马场。1965年下放给县,名黄牛场。1975年改名红旗种马场。1981年改名红旗种畜场。
1985年,土地使用面积7.8万亩。其中牧地4.7万亩,耕地 2.3万亩,林地1 567亩,苇地1 617
亩,水域963亩,建设用地3 413亩。总户数421户,总人口2 013人。其中男1 013人,女1 000
人。场有职工5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下辖 7个分场。有小学5所,卫生所、电影院各1
处。固定资产总值92万元,机械设备17台(套)。有奶牛442头,马121匹,细毛羊919只,猪963
头。年产牛奶528吨,羊毛3.8吨。肉牛11头,肉羊150只,肉猪100头,禽蛋24吨。年实现总产
值135万元,利税5万元。
连环湖水产养殖场 又称连环湖渔场,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西26公里。1958年建场,隶
属省水产局。1968年下放给县。1972年划归省水产局。1984年再次下放给县。1985年,土地使
用总面积40.3万亩。其中,养鱼水面39.5万亩,牧地 428亩,苇地5 013亩,耕地756亩,林地
239亩,建设用地855亩。总户数710户,总人口3 388人。其中,男1 728人,女1 660人。场有
职工9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下设 5个分场,有小学校、卫生所各1所。固定资产总值
384万元,机械设备72台(套)。年实现产值 540万元,利润-48.7万元。该场已形成养捕配套的
大型国营渔场,盛产草、鲢、鳙、鲤、鲫等鱼类,年产鱼2 000吨左右。
石人沟水产养殖场 又称石人沟渔场,位于县南部,距县城西南 113公里。1952年属肇源
渔业公司一个渔区。1954年为大赉渔场分场,隶属嫩江水产公司。1957年成立石人沟水产养殖
场,隶属省水产局。1968年下放给县。1972年划归省水产局。1984年再次下放给县。1985年,
土地使用总面积12.6万亩。其中,水域10.2万亩,耕地838亩,林地45亩,牧地1 087亩,建设
用地2 441亩,洪泛地1.9万亩。水域中,有放养场 3处。总户数451户,总人口1 974人。其中,
男973人,女1 001人。场有职工5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下设4个分场和机务队、园艺
队各1个。有小学校 4所。建有罐头加工厂、供销部、储蓄所、邮电代办所各1处。固定资产总
值378万元。机械设备77台(套)。年产商品鱼1 424吨。鱼罐头30吨。实现产值 540万元,利润
15.5万元。
齐家泡水产养殖场 又称齐家泡渔场,位于县北部,距县城西15公里。1975年建场,为县
属国营企业。1985年,土地使用总面积3.6万亩。其中,水域1.7万亩,耕地953亩,牧地1.8万
亩。总户数48户,总人口206人。其中,男108人,女98人。场有职工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4人。下设4个作业队,有小学 2所。固定资产总值44万元,机械设备14台(套)。年产值28.2
万元,实现利润3.4万元。
新店林场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南33公里。1958年建场,为县属国营企业。1985年,土地
使用总面积19.8万亩。其中,林地11.4万亩,耕地6 120亩,牧地 7.2万亩,水域5 135亩,建
设用地1 175亩。总户数215户,总人口1 125人。其中,男620人,女505人。场有职工211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人。下辖6个生产队,2处苗圃。有小学、供销社、卫生所、邮电代办所各1
所。固定资产总值1 306万元,林木总蓄积量 5.7万立方米,年产木材1 020立方米,实现利税
12万元。
四家子林场 位于县南部,距县城西南88公里。1960年为新店林场分场,1963年改为四家
子苗圃。1971年改为四家子林场。1985年,土地使用总面积3.7万亩。其中,林地1 107亩,耕
地4 800亩,牧地 2万亩,水域695亩,建设用地510亩。总户数76户,总人口369人。其中,男
184人,女185人。场有职工7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人。下辖1个分场,4个生产队和1个苗圃。
有小学、供销部、卫生所各1处。固定资产总值50万元,机械设备53台(套)。年产木材500立方
米,实现利税7万元。
一心苗圃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南 6公里。1954年建场,属县国营企业。1985年,土地使
用总面积1 031亩。其中林地651亩,耕地287亩,建设用地93亩。总户数28户,总人口125人。
其中,男63人,女62人。场有职工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人。固定资产总值16万元,机械
设备2台(套)。年育苗300亩,产树苗400万株,实现利税-6 500元。
一心果树场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西10公里。1960年建场时为县葡萄试验站。1970年改为
春光果树场。1974年改为县果树示范繁殖场。1985年,土地使用面积2 742亩。其中,林地940
亩,果园500亩,耕地806亩,水域276亩,建设用地220亩。总户数56 户,总人口257人。其中,
男130人,女127人。场有职工83人。下辖1个分场。有小学校、卫生所各1所。固定资产总值20
万元,机械设备1台(套)。年产鲜果1万斤,实现产值13万元,利润-9.4万元。
石人沟果树场 位于县南部,距县城西南 113公里。1960年建场。1985年,土地使用总面
积3 970亩。其中,林地662亩,果园562亩,耕地498亩。牧地1 332亩,水域658亩,建设用地
258亩。总户数72户,总人口378人。其中男 182人,女196人。场有职工120人。年产鲜果15万
斤。
第一良种场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南 9.5公里。1952年建场时为良种繁育示范场。1966年
改名红光良种总场。1976年改名县第一良种场。1985年,土地使用总面积 1.3万亩。其中耕地
3 791亩,林地1 336亩,牧地6 839亩,水域567亩,建设用地296亩。耕地中喷灌面积1 000亩。
总户数96户,总人口425人。其中,男215人,女210人。场有职工 1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
人。下辖3个农业生产队。有小学校、卫生所各1所。
年繁育良种95吨,实现总产值15万元,利润-5万元。
第二良种场 位于县中部,距县城西南70公里。1968年在县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改建为良
种场。同年又改为县“五·七”干校。1970年与红光良种场合并成立良种总场。1972年两场分
设,先后称曙光良种场、曙光机械化农场。1973年改为第二良种场。1985年,土地使用总面积
8 694亩。其中,耕地7 556亩,牧地899亩,林地36亩,建设用地 203亩。总户数109户,总人
口476人。其中,男 239人,女237人。场有职工12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中2人。下设 5个农业
生产队。有小学校、卫生所各 1所。年产良种50吨,实现总产值17万元,利润-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