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风灾
第二节 风灾
1956年5月3日,10级大风持续48小时之久,全旗有13.6万亩耕地遭灾, 占耕地面积的24%,
农田毁种、补种16.7万亩,种子损失58.5万斤。6月3日、10日又刮两场大风,使农田再次受损。
1961年6月6日,全县遭受持续17小时的 8级大风的袭击,谷苗被风刮走或压于沙下,高梁、
玉米苗叶被抽光。全县受风灾农田面积3.2万亩,全部毁种。
1962年5月上旬,6级以上大风刮6次,5月24—27日,7级以上大风刮3次。农田受灾毁种39
万亩。
1975年8月3日,巴彦查于公社风雨交加,10级大风持续1个多小时,树木刮断400多棵,有
的房屋被揭了盖。刮倒大豆、玉米1.6万亩。
1976年5月14日—26日,连续刮 9次大风,最大的风力达8—9级,刮倒水泥电柱313根,全
县农田受灾面积达24万亩,占粮豆面积的 30%。受灾较重的有白音诺勒、克尔台、敖林西伯、
烟筒屯公社。
1978年3月—5月,全县刮11次 6—9级大风。7月7日南部5个公社遭受“龙卷风”的袭击,
从西南向东北,横扫 300里。他拉哈、敖林西伯、新屯三个公社受灾严重。“龙卷风”毁坏农
田40万亩,刮坏高压线路31公里,刮坏居民住房494间。
1980年,大风造成农田受灾面积69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 87%。其中毁补种面积达24.2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1%。
1985年4月—5月末,6 级以上大风刮15次,农田受灾面积达70万亩,毁补农田面积超过历
年毁补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