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水灾

第三节 水灾




  清宣统二年(1910)五月大雨,河水暴涨。杜尔伯特旗沿江一带淹地数千垧。

  民国2年(1913)夏秋之际,阴雨连绵,嫩江水上涨,洼地均被水淹,沿江两岸受灾尤甚。

  民国4年9月,阴雨连绵,造成珰奈屯、广胜营子、樊家营子、长发屯、王家营子等地一片
汪洋,草原被淹80%,耕地被淹70%。

  民国7年夏,江水泛滥东至马场,南至王府、西至两棵树,北至拉海,平地水深约3尺。多
耐站淹地3 380亩,温特河站淹地3 720亩,八家户、韭菜岗子一带淹地3 380亩。

  民国18年,因嫩江水暴涨泛滥成灾,腰地房子淹地6 170亩,多耐站淹地1.2万亩,温特河
淹地4 400亩,他拉哈、西官地淹地1.2万亩。

  伪满大同元年(1932)6月下旬到8月中旬,阴雨连绵,江水上涨,县西南部沿江一带被淹,
泰和村内行船。淹倒房屋27间,马死亡100匹,牛死亡240头,羊死亡990只,淹地31.9万亩。

  1948年,遭受水灾面积9 670亩。

  1950年,八区(他拉哈)发生水灾,受灾面积3 034亩。

  1951年,七区(王府)、八区(他拉哈)由于江水上涨,发生水灾,成灾面积 2 370亩,全部
减产8成以上。泰和屯江水浸入屯内,淹倒房屋32间,农作物绝产面积达485亩。

  1957年7月—8月,连续降雨,嫩江出现洪峰,泛滥成灾。全县受灾面积 1.3万亩,灾情较
重地区他拉哈受灾面积达1.2万亩,1 000亩农田绝产。

  1962年7月份,降雨过多,发生内涝,受灾面积达1.7万亩,造成5 230亩农田秋后绝产。

  1963年8月,发生水灾,农田受灾面积2.9万亩,成灾达1.2万亩,减产6—8成。

  1969年8月12日,嫩江干流出现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9 364人筑堤抗洪。

  1973年 8月10日,泰康镇和一心公社遭受暴风雨袭击,4小时降水105毫米,工厂停产,学
校停课,商店停业,经济损失达2.9万元。

  1980年7月份,嫩江水泛滥,新屯公社机械化开荒点全部被淹,农田2万亩绝产,淹倒房屋
100多间。同时,淹没江湾公社农田5万亩。

  1983年6月—8月,县北部遭水灾,淹没草原18.7万亩,农田1.6万亩。

  1985年,部分地区发生涝灾,成灾面积达 4.5万亩,灾情较重地区有他拉哈镇、克尔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