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禽种类
第四节 畜禽种类
一 马
本县原有蒙古马,体形小,善跑抗寒,耐粗饲,骑乘用,輓力差。清代。引入蒙古西部的
“三河马”,属乘輓兼用马。1952年,从苏侨手中购入盎格洛鲁曼种公马,属輓用马。1956年,
引入顿河种公马,属乘輓兼用马。1957年,引入苏重輓和敖洛夫马,敖洛夫马属乘輓兼用马。
1958年,引入阿尔登马,属輓用马。1962年引入苏高血马,属骑乘马。1963年,引入卡布金种
公马,属乘輓兼用马。1972年,引入黑龙江輓马。
计原有马品种1种,引入9种。其中輓用4种,骑乘2种,乘鞔兼用4种。
二 牛
本县原有蒙古牛,又称黄牛,耐寒。耐粗饲,出奶率和出肉率都较低。清代,从蒙古西部
引入“三河牛”,又称“杠子牛”,属輓用牛。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东铁路施工,俄人
带入荷兰牛和西门塔尔牛。荷兰牛属乳用牛,西门塔尔属乳肉兼用牛。这两种牛与本地蒙古牛
杂交产生滨洲牛,属乳用牛。1958年,引入雅罗斯拉夫牛。属乳用牛。1974年,引入海浮特牛
和利木赞牛(冻精),两种牛都属肉用牛。1975年引入夏洛来种公牛,属肉用牛。同年引入荷兰
牛(冻精)。1978年,引入英短角牛,属肉用牛。
计原有牛品种1种,引入9种。其中乳用牛3种,肉用牛4种,乳肉兼用2种,用牛1种。
三 羊
本县原有蒙古绵羊,耐寒、耐粗饲,毛短而粗,属皮肉兼用羊。并有少量山羊,同属皮肉
兼用羊。1953年,引入苏美利奴细毛种公羊。1955年,引入兰哈细毛种公羊。1958年,引入新
疆细毛羊。同年。引入沙能奶山羊。1959年,引入青海双尾羊、藏羊和滩羊。双尾羊和藏羊属
细毛羊,滩羊属裘皮用羊。1958—1960年,还引入阿斯卡尼、斯大夫、高加索美利奴、考利贷
种公羊。考利贷属半细毛羊,其余属细毛羊。1975年,引入澳洲美利奴细毛种公羊。
计原有绵羊品种1种,引入10种。其中毛用9种,裘皮用1种,皮肉兼用1种。原有山羊品种
1种,皮肉兼用;引入乳用山羊品种1种。
四 驴
本县原有本地驴,1958年引入关中驴,共有驴品种2种。
五 猪
本县原有东北民猪和荷包猪,都属脂肉型。1955年后,相继引入巴喀夏、腰喀夏、哈白、
山西大耳、苏白等脂肉型猪。七十年代初,引入长白多肋瘦肉型猪。1975年后,引入克米洛夫
脂肉型猪。1980年,引入黑龙江花脂肉型猪。1984年,引入杜洛克瘦肉型猪。
计原有猪品种2种,引入猪品种9种。其中脂肉型9种,瘦肉型2种。
六 兔
本县民国、伪满期间即有人养兔,主要品种为中国家兔,即中国白兔、喜玛拉雅兔两种。
五十年代开始引入外来品种,到1985年引入兔品种有: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比利时兔、
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公羊兔、弗朗德巨兔、贝韦伦兔、花巨兔、银狐兔、香槟兔、哈石
耶兔、力克斯兔、安哥拉兔。
计原有兔品种2种,引入兔品种11种。其中肉用兔2种,毛用兔3种,皮用兔3种,皮肉兼用
兔5种。
七 鸡
本县原有本地鸡,肉蛋兼用。五十年代,引入自来航鸡、洛岛红两种蛋用鸡。六十年代初,
引入日本芦花鸡、黑龙江黄鸡两种蛋用鸡。1975—1980年, 陆续引入加拿大星布罗肉鸡和288
滨白蛋用鸡。进入八十年代,引入乌骨药用鸡和白乐呵肉用鸡。1984—1985年,引入英国罗斯
蛋用鸡和罗斯1号肉用鸡、加拿大星杂579蛋用鸡、北京尼古拉火鸡肉用鸡。
计原有鸡品种1种,引入鸡品种13种。其中蛋用鸡8种,肉用鸡4种,肉蛋兼有鸡1种,药用
鸡1种。
八 鸭鹅
本县原有普通鸭和麻鸭两种,均属蛋用鸭。六十年代,引入金定蛋用鸭和北京肉用鸭。1983
年,引入康贝尔蛋用鸭。1984年,引入狄高鸭、高邮鸭两种蛋用鸭。
原有普通鹅和雁鹅,都属蛋用鹅。八十年代初,引入籽鹅,属蛋用鹅。
计原有鸭品种2种,引入鸭品种5种。其中蛋用鸭 6种,肉用鸭1种。原有鹅品种2种,引入
鹅品种1种。
九 野牲动物
1959年,引入水貂、兰狐、银黑狐。1963年,引人彩貂。1965年,引入乌苏里貉。1971年,
引入梅花鹿。1982年和1984年,梅花鹿分两批转移出县。1985年,彩貂被全部淘汰。
计引入貂品种2种,引入狐品种2种,引入貉品种1种,引入鹿品种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