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作物种类

第四节 作物种类




  本县最早出现的农作物是稷、黍、粟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朝鲜人申忠一在《李朝实
录》中记述:“……蒙古春耕时,多聚人马于平野,累累使人马之践踏粪秽后,撒稷、黍、粟
诸种,又使人马践踏”。又据康熙年间《龙江纪略》说:“卜魁四面数十里皆寒沙,少耕作,
城中数万人,咸资食于蒙古糜田”。杜尔伯特蒙古人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少量农作物种植,其种
类以稷子为主,兼作少量谷子、高梁和蔬菜等。

  清光绪三十年(1904)“蒙旗地开放”后,农作物种类逐渐增多。杜尔伯特旗地多砂土、盐
碱,沿江地带大部分属于低洼地,且多水灾,只有南部和铁路两侧地力较好,以种植稷、谷、
黍、大豆和小麦为主。伪满康德 2年(1935)。杜尔伯特旗农作物种植种类:谷子、高粱、大豆、
稷子、麻籽、芝麻、稗子等,以谷、稷居多。泰康县农作物种植种类:黄豆、高粱、玉米、谷
子、粳稻、小麦、燕麦等,以黄豆、谷子居多。

  1952年,全旗粮豆薯种植面积72.9万亩,其中小麦占3.24%,谷子占 21%,玉米占22.3%,
高粱占23.1%,大豆占14%,杂粮占18.4%,薯类占1.7%。

  1958年,为增加粮食产量,扩大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相应压缩其他作物面积。玉米种
植面积30.9万亩,高粱种植面积8.95万亩。1980年,玉米种植面积 33.54万亩,占粮豆种植面
积的37.5%,形成以玉米种植为主,杂粮种植为辅的传统农业格局。

  按本县土壤、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类分布,共划分四个农作物产区:

  西部沿江米、麦、油料种植区。该区位于嫩江流域东岸,沿江地势平坦,属温暖轻旱气候
区,包括腰新屯乡、他拉哈镇、巴彦查干乡、江湾乡的43个村,77个屯和县第二粮种场。耕地
面积65.3万亩,是县内主要商品粮基地,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县
小麦种植总面积的76.7%。

  中部米、油、饲料、饲草种植区。包括敖林西伯乡、胡吉吐莫镇21个村,62个屯和红旗牧
场、对山奶牛场、靠山种畜场。耕地面积32.1万亩,以种植玉米、油料、饲草为主。

  东部铁路沿线米、油、杂粮种植区。包括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烟筒屯镇的49
个村。166个屯和第一良种场。耕地面积62.65万亩,以种植玉米、油料、杂粮为主。

  城郊蔬菜种植区。该区包括泰康镇 6个村,15个屯和县果树示范场。耕地面积4.44万亩,
以蔬菜种植为主。

  一 粮豆作物

  玉米 玉米适应性强,栽培简易省工,高产稳产,是县内农作物当家品种。播种期一般在
5月中旬,生育期110天左右,10月上旬收获。伪满康德2年(1935),泰康县种植玉米亩产120—
160斤。随着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 玉米亩产量也在提高。1965年,巴彦查干公社王府
三队种植玉米480亩,平均亩产 183公斤。1983年,腰新屯公社兴隆四队社员翟殿文承包102亩
地种玉米,平均亩产312.5公斤。1985年,克尔台乡烟屯村高海林种植玉米12亩,平均亩产540
公斤。

  谷子 谷子播种期一般在 5月上旬,生育期110天左右,9月中旬收获。民国至伪满期间,
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占总播种面积30—50%。伪满康德 3年(1936),亩产仅132.4斤。1953年,
开始使用改良糠耙宽播,并实行合理密植、人工疏苗等,谷子单产量有所提高。1958年,调整
农作物种植比例,发挥高产作物优势。谷子播种面积降至仅占总播面积 12%。1956年,巴彦查
干公社王府一队种植2亩谷子(试验田),平均亩产279.5公斤。1983年,腰新屯公社兴隆大队种
植1 000亩谷子,平均亩产200公斤。1985年,他拉哈镇永平村科技户吕风山种植10亩谷子,平
均亩产 284.5公斤。同年,全县谷子种植比例降至8%,有史以来素有粗粮之称的小米已成为人
们尝鲜的“细粮”。

  大豆 又称黄豆,是本县传统农作物种类之一。大豆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早熟品种在9
月上旬收获。伪满时期,大豆播种面积仅次于谷子,占第二位。伪满康德 3年(1936),泰康县
种植大豆2 214垧,占粮豆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5%。大豆曾做为商品粮向外地输出。杜尔伯特旗
大豆种植面积占粮豆作物种植总面积3%。由于生产工具简陋,播种技术落后,大豆亩产一般只
有100斤左右。1949年—1974年,由于受计划种植制约, 大豆播种面积平均占总播种面积的3%,
最高亩产 110公斤。1975年,采取选择优良品种,增施肥料,合理轮作。1983年,腰新屯公社
兴隆大队种植1 000亩大豆,平均亩产150公斤,超过《农业发展纲要》规定130公斤的指标。

  小麦 播种期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较其它粮豆作物早10—15天,生育期90天,7月下旬至8
月上旬收获。由于光照、水土资源诸因素影响,小麦种植在本县粮豆作物中始终居次要地位。
伪满康德3年(1936),泰康县种植小麦1 474垧,占总播种面积17%,亩产133.2斤。1956年,小
麦种植方法由垄作改制平播,采取改良种子、增施肥料、药剂灭草等增产措施,小麦亩产量逐
年提高。1969年,一心公社一心三队种植小麦118亩,平均亩产 120公斤。1983年,种植180亩,
平均亩产208公斤。县内种植小麦一般不作商品粮出售,多自种自食。

  水稻 本县水稻种植始于1956年,试种面积 2 600亩,平均亩产53.5公斤。1958年,试种
面积达 2.7亩,平均亩产57公斤。由于水利工程和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低,1960年停止种植。
1971年,又有少量种植。197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1985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75万亩,平
均亩产188公斤。

  杂粮 种植种类主要有乔麦、稷子、糜子、小豆、 绿豆、芸豆、 稗子等。伪满康德 3年
(1936),泰康县种植杂粮6 500垧,占总种植面积54%。其中稷比例最大,曾作为商品粮输出外
地。1953年,农作物按计划种植,杂粮种植比例占总播种面积23%。1975 年,提倡“以粮为纲”,
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杂粮种植逐年减少。1983年,提倡粮、钱双丰收,杂粮种植比例略有回升,
占农作总播种面积的5%。

  二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含油料作物)主要品种有:向日葵、蓖麻、苏子、青麻、线麻、芝麻、白瓜籽、
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在本县历史上种植面积一直很少。1949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 300
亩。1969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6 800亩。种植的多是麻类和小油料,自给自足。1980年,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向日葵播种面积10.7万亩,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72.8%;花生播种面积
1.11万亩,占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7.5%。

  三 瓜菜

  蔬菜主要品种:白菜、大葱、大蒜、韭菜、茄子、辣椒、芹菜、香菜、茴香、大头菜、菠
菜、生菜、萝卜、胡萝卜、豆角、西红柿、蚕豆、碗豆、芥菜、黄瓜、角瓜、窝瓜等。瓜类主
要品种有:西瓜、香瓜、梢瓜等。

   历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情况
   单位:亩、万斤






   1946—1985年农业总产值及构成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