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堤防工程

第二节 堤防工程



  一 嫩江防洪堤

  伪满康德8年(1941),黑龙江省公署建设科勘测设计嫩江防洪堤。伪满康德9—11年,旗公
署强征“勤劳奉仕队”先后修筑大排排、马场、绰尔屯 3道防洪堤。大排排防洪堤北起西官地
红土山,南至大排排屯北岗,堤长 3.3里;马场防洪堤东起马场,西至泰和北岗,堤长10.5里;
绰尔屯防洪堤北起绰尔屯,南至王府(今巴彦查干村),堤长16.8里。3 道拦江防洪堤在当时修
建的标准较低,质量较差,堤坝底宽仅2.4—3丈,堤顶宽0.9—1.2丈,只能防御一般的洪水。

  1957年,县委、县人委根据“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率领全县人民对大排排、马
场、绰尔屯3道防洪堤进行整修、加固。1957年和1969年在两次较大抗洪抢险中,对3道堤防又
进行加高、加固。1970年、1974年、1975年进行三次较大的整修、加固。到1985年,堤高平均
增加2.5米,平均高度达 4米。外坡增到1:3,内坡增到1:15以上。国家累计投资18万元,共完
成土方量30.66万立方米。3道堤防保护着 6个乡(镇),3个农牧场,113个村屯,70.4万亩耕地
和145万亩草原。

  3道防洪堤以大排排防洪堤最为紧要。伪满大同元年(1932), 洪水从大排排和牛家窝棚之
间进入三肇地区,经牛毛沟排入松花江。大排排堤防保护2个乡,1个畜牧场,12.3万亩耕地,
30万亩草原,以及大庆油田和三肇地区低洼地带村屯和农田安全。

  二 小河口防洪堤

  1960年兴建,起点小河口病监,终点到钓鱼台。堤顶高程(海拔)133.6米,顶宽2米,堤长
8.8公里。保护耕地1万亩,水面1 500亩。

  三 小河口病监防洪堤

  1960年兴建,起点后新屯,终到小河口病监。堤顶高程133.6米,堤顶宽 2米,堤长2.6公
里。保护1个劳改分场和8 000亩耕地。

  四 兴隆防洪堤

  1960年修筑,起点钓鱼台,终到兴隆村,堤顶高程133.6米,堤顶宽 2米,堤长7公里,保
护耕地1万亩,水面4 500亩。

  五 石人沟渔场防洪堤

  1960年修筑,起点哈拉海,终到石人沟。堤顶高程137.1米,堤顶宽3米,堤长 7公里。主
要是围滩养鱼。保护水面3.06万亩,耕地1 500亩。

  六 昌庆防洪堤

  1966年修筑,起点山湾,终到西官地。堤顶高程134.7米,堤顶宽 1米,堤长9.5公里。保
护1个屯,耕地1万亩,草原1 500亩。

  七 大山种羊场防洪堤

  1968年修筑,起点大四方山。终到拉海。堤顶高程139.9米,堤顶宽2米,堤长14.8公里。
保护1个牧场和1个屯,耕地3万亩,草原1.9万亩,水面9 500亩。

  八 安平防洪堤

  1969年修筑,起点西官地,终到哈拉海龙头山。堤顶高程135.2米,堤顶宽2米,堤长12.6
公里。保护耕地2.3万亩,草原500亩,水面1 200亩。

  九 泰和防洪堤

  1975年修筑,起点泰和,终到官亮子。堤顶高程137.7米,堤顶宽2米,堤长6公里。保护1
个自然屯,耕地5 000亩,草原1 000亩。

  十 公屯防洪堤

  1976年修筑,起点官亮子,终到公屯。堤顶高程137.1米,堤顶宽 2米。堤长4.5公里。保
护耕地4 000亩,草原1 500亩,水面1 500亩。

  十一 拉海围堤

  1977年,国家投资建立机械开荒点—江湾机械化农场。为防御嫩江洪水泛滥,经省水利设
计院协助设计修筑。8月开始施工。围堤北起拉海,南到泰和,堤顶高程139.8米,堤顶宽 3米,
堤长20.5公里。这一围堤按防御1969年的特大洪水(约40年一遇)标准设计,动员全县11个公社,
出动1万多劳动力,先后经过4次突击施工,到1983年共完成土方量143.78万立方米,基本达到
15年一遇的标准。从1983年又开始续建,加高培厚,到1985年末,国家共投资86.8万元。这道
堤防不仅保护江湾乡的耕地、草原,而且又是马场、绰尔屯两道堤坝的第一道防线。围堤保护
6个村屯,耕地15万亩。草原8万亩,水面300亩。

  十二 石人沟渔场喇嘛寺分场防洪堤

  1979年修筑,起点王府南,终到六家子。堤顶高程135.1米,堤顶宽3米,堤长17.6公里,
保护1个渔场,1个屯,耕地2万亩,草原8 500亩,水面6万亩。

  十三 马场回水堤

  该堤是拉海、马场、泰和回水堤的总称。马场回水堤是“乌双”泄洪的接续工程,东起马
场泄洪闸,西至泰和北门外,连接嫩江防洪大堤。1980年 4月,由嫩江地区水利局勘测队测量
并设计。1984年8月,省水利厅批准建筑。工程按15年一遇嫩江洪水的标准设计,堤坝顶宽2米,
堤长 6.5公里,边坡1:3,安全超高0.72米,设计洪水位136.98米,坝顶高程137.7米。回水堤
清基工程4万立方米,填土方34万立方米,弯道和出口石方护砌1 040立方米,国家投资39.2万
元。

  马场回水堤工程设计批准后,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施工方案。1984年 8月下旬,
县水利局派技术人员做施工前准备工作,经地区水利局同意对设计堤线稍加变动,从原53号转
角点移到29号转角点,将29号转角点到66号堤线变到巴彦查干乡和江湾乡行政边界以北的70米
处,泰和增修回水堤3.8公里。从10月 1日开始施工,用33台推土机,1 639个作业班,共完成
土方量42.15万立方米。泰和回水堤的剩余工程于1985年全部竣工。此工程的修筑,使“乌双”
尽快泄洪,减轻连环湖周围村屯的洪涝灾害。并保护耕地15.7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