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铁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闰三月,中东铁路动工兴建。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至三月。
在杜尔伯特旗境内铺轨,从安达铺到大蒿子(今烟筒屯),轨距 1.524米(通称宽轨)。同年,
开建烟筒屯、小蒿子(今泰康镇)、喇嘛甸、萨尔图、安达各站。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从哈尔
滨开往扎兰屯的试运行列车经过杜尔伯特旗。十二月五日(1902年 1月14日),中东铁路开始临
时运营。清光绪二十八年二月,烟筒屯、小蒿子等车站建成开站。各站之间建有养路班房,后
来发展成高家、前后代、乌台等小站。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运营。
小蒿子站属客、货运营站,哈尔滨—齐齐哈尔(昂昂溪)旅客列车每日往返一次,在此停靠。通
过小蒿子站发出的货物有土碱、土盐等。清宣统二年(1910),各站开始安装臂板信号机。
民国时期,通过小蒿子站发出的货物有原粮、土碱、羊草、药材等。其中以原粮、羊草为
大宗。到达货物有成品粮、木材、煤、煤油、布匹、农具等。
伪满康德 2年(1935),小蒿子站改称泰康站。同年,日伪从苏联手中购买中东铁路,将哈
尔滨以西部分改称滨洲线。伪满康德3年8月,将原轨矩改成1.435米的标准轨距。
伪满康德 6—11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以扩大侵略战争,各站货物发送量逐
年递增,远远超过到达量。泰康站每年发送货物8—12万吨,而到达货物仅2万吨左右。每年发
送旅客5万人左右。泰康站属三等站,设站长 1人,员工36人,站内到发线5条。烟筒屯站属四
等站。设站长1人,员工12人。站内到发线4条。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将滨洲线由标准轨改为宽轨。1946年4月,苏联红军归国,
东北联军接管滨洲线,又将宽轨改为标准轨。
1949年,泰康站仍属三等站,隶属泰康车务股,设站长 1人,职工49人,下设运转、客运、
货运、装卸 4个车间。共5.5条线。1—3线为到发线,4线为调车走行线,5线为货物装卸线,5
线外的半线为机车走行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站内道线和货场已很难满足货物输出输
入的需求,尤其是芦苇被开发利用为造纸原料之后,大量发运出县,更加剧道线和货场的紧张
状态。1957年,修建粮食专用线 2条。各485米。1958年,修建芦苇等轻浮货物专用线200米。
1960年,在各站安装双频点式机车信号机以取代臂板信号机。1971年,站内安装10吨吊车 1台。
1974年,修建林、泰企业合用专用线2 170米。其中,机车走行线 910米。磷肥专用线310米,
木材专用线355米,煤炭专用 1线250米,2线354米。1976—1979年,泰康站先后完成候车室、
货物仓库、行李房、铺设站台等新建工程3 266平方米。1982年,修建油库专用线431米,其中,
捣调线145米。卸油线286米。1985年,修建芦苇等轻浮货物专用线 200米。每日接发客车20列
(10对),接发货车68列(34对)。全年发送旅客56.1万人,发送货物12.1万吨,到达货物58.1万
吨。发送货物以芦苇、原粮为主,到达货物以砂石、煤炭、木材为主。
1985年铁路各站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