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政

第二节 邮政




  一 邮路邮运

  清代,驿站建成,驿路即邮路。杜尔伯特旗境内 3处驿站,每站相距70余里。他拉哈站南
接占鲁站,温特河站北接特木德黑站。驿站主要任务是传递皇帝圣旨、军事情报等。

  民国中俄通邮联邮协议实施期间,以中东铁路为主要邮路。

  伪满大同元年(1932),泰康邮局负责杜尔伯特旗和泰康设治局公私函件包裹的收寄、转运。
主要邮路有小蒿子至哈尔滨、小蒿子至齐齐哈尔、小蒿子至林甸、小蒿子至他拉哈、小蒿子至
泰和共5条。信件、包裹的递送多由铁路经办。小蒿子至林甸邮路单程长120里,邮件无专人押
运,利用商人马车托运。小蒿子至他拉哈邮路单程长206里,小蒿子至泰和邮路单程长180里,
由信差骑马经东吐莫递送信件。泰和代办所还可直接向泰康、大赉等投递书信(含挂号信)。

  1946年,泰康县委成立交通班,共8人8匹马。其中驻泰康街3人3马,在好尔陶设交通分队
4人4马,驻他拉哈1人1马,负责旗区间公文、信件的传递。第一天由泰康发班2人,1人去哈布
塔区(今克尔台),当日班,邮路单程50里;1 人去白音诺勒区(当天住宿在该区),邮路单程78
里。第二天到达好尔陶交通分队,移交和接收公文、信件后,由原路返回泰康。第三天好尔陶
交通分队发班3人,1人去他拉哈,当日班,邮路单程70里,再由他拉哈常驻通讯员即日把公文、
信件递送到新屯区。邮路单程40里;另外 2人分别去东吐莫区、王府(今巴彦查干)。遇有紧急
公函可临时出班。各区至村、屯无固定邮路,利用学生定期带递公函和民间信件。1946年 8—
12月,共收寄信函1 800份(件)。

  1947年3月,邮电局开通泰康至他拉哈,泰康至东吐莫,泰康至敖林西伯等乡间邮路。6月,
又开通泰康至白音诺勒,泰康至克尔台两条邮路。除泰康至烟筒屯,泰康至喇嘛甸利用铁路邮
运外,其它邮路均是随拉货马车或骑自行车邮运。

  1952年,对部分农村实行直接邮运。1953年,在运输公司配合下,开辟委办汽车邮路,县
城内增设邮电局至火车站、邮电局至运输公司两条邮路。1958年,县内邮路单程 242.2公里,
邮运方式全部由马班、步班改为汽车班。1965年,县内邮路单程增至 310公里,全县形成干线
邮路、二级邮路(县间邮路)、市内邮路、农村邮路纵横交错的四级邮路网络。1972年,试办摩
托邮运,开辟泰康至一心、他拉红、克尔台计90公里摩托邮路。1976年 5月,泰康至林甸委办
汽车邮路改为汽车自办邮路,由县邮电局自备汽车并负责押运,日班单程50公里。

  1985年,全县邮路单程总长度 1 303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50公里,委办汽车邮路由泰
康至新屯,途经新店林场邮政代办所、胡吉吐莫邮电支局 巴彦查干邮电支局(在后巴彦接车)、
他拉哈邮电支局、石人沟邮电代办所计 121公里。摩托车邮路由泰康至克尔台,途经一心邮电
支局、他拉红邮电支局、连环湖渔场邮政代办所 (兼投县渔场、野生饲养物、东风、北二十里
等地邮件和报刊) 计90公里。自行车邮路由胡吉吐莫邮电支局至敖林邮电支局,巴彦查干邮电
支局至东巴彦及全县各邮电支局、代办所至各村、屯计 757公里。步班邮路60公里。邮运工具:
汽车1台,摩托车2台,自行车41台,四轮拖拉机1台。

  二 封发投递

  民国 4年(1915),开始试办邮寄代办所,来往信件由小蒿子邮政局和各邮政代办所负责封
发投递。伪满时期,在泰康邮政局内设有邮政课负责信件、包裹的封发投递。泰康街内划分东、
西两个投递区,设 4个信筒,每天取信一次。一般书信和包裹由信差投递。国外邮件,由信差
送通知单,收件人到邮局上税后取件。航空信(当时称速达信)随到随投。1945年 8月—1946年
7月,函件、包裹投递曾一度停止。1946年 8月,泰康邮政局恢复函件投递。1947年4月,恢复
小包投递和开办保险信件业务。1948年5月,开办劳军邮件投递业务。

  1952年,在泰康街内设立5个信筒(箱)。每天下午 4点为开筒(箱)取信时间。乡村设7个信
箱,不定时开箱取信。1958年,全县邮件封发投递量猛增,函件出口29.3万件,包裹出口4 000
件。1960年,开办特种挂号投递业务。1961年,县城投递为每日每人两次,县至公社为双日班,
公社之间为三日班,记录邮件投递到户,普通邮件投递到生产队。1974年,在城乡普遍设邮票
代售处和信筒(箱)。1980年,增加农村投递段 5个,投递里程80公里。1985年。封发投递业务
量:出口函件48万件(其中挂号函件9.3万件),投递函件48万件,收寄包裹9 500件,收寄国际
和港澳地区函件36件。邮票代售处76处,其中农村68处;信筒(箱)81个,其中农村设70个。信
报站125个。

  三 汇兑

  伪满大同元年(1932)10月,邮政局开展汇兑业务,分开发汇兑、兑付汇兑、满华汇兑、国
际汇兑四种。

  1949年5月,泰康邮电局开办普通汇票业务。7月,添办定额汇票。1950年,取消定额汇票
汇兑。1954年,在人民银行设立汇兑专户。1962年,农村各邮电支局、所开办汇兑业务。1980
年,实行汇兑业务新办法,公款汇兑一律由银行办理,个人汇兑由邮电局办理。1985年,汇票
出口达2.91万件。

  四 报刊发行

  1947年,报刊发行工作由新华书店和邮电部门共同负责,发行量最大的是《西满日报》。
1948年, 泰康邮电局独立开办报刊发行业务, 在各区建立 7个报刊发行站,发行量最大的是
《东北日报》、《嫩江新报》、《嫩江农民报》。仅《嫩江农民报》发行量达 425份。1951年,
全旗共发行报纸8种,杂志15种。1954年8月,为扩大报刊发行量,开始实行破月、季增订。1955
年,邮电局配备专职报刊发行员 1人。1956年。提出邮政以报刊发行为纲,文化馆、剧团、农
村俱乐部、广播站等单位积极配合邮电部门举办“报刊推广服务运动月”活动,全县报刊期发
份数达5 400份。同年,县邮电局开始发行《杜尔伯特简报》,每期1 500份。1958年,全县城
乡建立报刊发行站25处,同时指令生产大队、生产队订阅三报 (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嫩江
日报)、两刊(红旗、奋斗)。发行报纸 3 000份,杂志5 200份。1961年。贯彻“邮政以党报发
行为纲,相应发展数量,满足读者需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报刊发行总数3.12万份,
全县平均2.59人占有 1份报刊。1980年,报刊发行总数3.65万份。1983年,公费订阅报刊数量
明显减少,报刊发行工作重点转移到广大自费订户。同时,增设报刊零售书摊和基层发行站。
1985年,报刊发行份数1.95万份,杂志3.1万份,全县平均3.55人占有1份报刊。基层报刊发行
站31个。

  五 机要通信

  1957年 7月,县委将机要通信工作移交邮电局。同年,邮电局机要组成立,选配政治可靠
的机要员 7人,负责县内、县与县、县与省、地(专署)之间的机要通信工作。机要组是邮电局
内办理机要通信的专门机构,直属局长领导。县党政机关也设有专门机要通信员,所有机要文
件都由机要员按严格的机要通信制度进行交接传递。1961年,机要文件开始直接传递到公社和
相当于公社级单位,由于投递面广点多。又改为直接传递到区,区以下机要信件与普通信件合
投。机要通信工具,属于长途的,由机要员搭乘运输部门汽车传递,城镇内则由机要员骑自行
车直投。随着邮电事业的发展,机要通信水平不断提高,邮电局相继开设机要电报、传真电报
业务。1974年,机要通信出口708件。1979年,1 100件。1985年,1 200件。

  六 集邮

  1959年 4月,邮电局增办集邮业务,由于对集邮工作认识宣传不够,所以一直没有开展起
来,只有少数集邮爱好者从事这项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邮业务停办。

  1983年7月,邮电局设立纪念、特制邮票柜台,开办集邮业务,设兼职营业员1人。经办业
务有邮票、美术片、贺年片、台历、集邮册、集邮用品等。1983—1985年,营业额1.2万元。

   历年函件业务流转量
   单位:万件






   农村投递路线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