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城区绿化

第五节 城区绿化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小蒿于站建成,俄人在站台种植榆树、杨树,形成绿化区。以后。
当地居民随意零散栽种一些树木。1946年后,旗政府多次组织城区机关干部、学生、工人和居
民在一至四道街、中心路等主要街道两侧栽种树木,因管理不善,树木成活率较低,城区成行
(片)树木少见,仅有闲散地块自然形成绿化带。城区南部(今公安局职工住宅处)、东部 (今铁
路处)、西部(今工业局以西)、北部(粮食局以北)均为大面积自然绿化带, 后因居民户和工商
业单位增多,上述自然绿化地带逐年减少。

  1979年,城镇建设管理处成立,开始对城区绿化带采取保护性措施。设置树围栏,配备专
职人员,加强对绿化植物防护。对毁坏树木者予以惩罚,树木成活率逐年提高。1982年,将中
心路“一条龙”饮食服务店铺全部迁出,建成园林式街心公园。其中东一园 (第一百货商店北
侧)占地面积838平方米。东二园(县总工会门前)占地面积2 882平方米,主园(第二百货商店门
前)占地面积2 816平方米,西园(原电业局门前)占地面积1 122平方米,总面积9 658平方米。
建有人工雕塑、花坛、喷水池、甬道等。1983—1984年,成立“天湖”公园管理处,投资 4万
元,进行勘察设计,修筑南岸堤坝,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沿天湖岸边种植树木。后因资金困
难停建,移交泰康镇政府作人工养鱼池。1985年,城区绿化树木14万株,其中庭院 8.1万株,
天湖 5.6万株,街心公园1 100株,街道两旁2 600株。树种多为杨树、柳树和樟子松。各机关、
学校、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也初具规模,花园式工厂5个,花园式学校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