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商品储运

第三节 商品储运




  一 粮食储存

  民国8年(1919),杜尔伯特旗设公仓,存粮13 915石 4斗。伪满康德2年(1935),泰康县公
署建公仓25间,存粮1 500石。伪满康德7年,杜尔伯特旗兴农合作社主管“出荷粮”储存运输,
并设有房式仓和土圆仓作为储粮仓库。同时,设“义仓”11处,其中泰康总仓 1处,泰和、丰
南、永年、小排排、东吐莫、王府、布拉和、好尔陶、哈布塔、丰北村等分仓10处。有粮食仓
库41栋,总面积668平方米。

  1946年 5月,泰康粮栈设立。即利用日伪遗留的几栋房式仓和小土圆仓作储粮仓库。由于
粮多库少,大部分粮食露天堆放,或用席芙做囤,或用苫布遮盖。1948年 1月,旗公粮仓库建
立后,即对原有粮仓进行修复利用。为减少粮食损失,扩大储粮容量,10月,在公粮仓库院内
建成两栋铁盖房式粮食仓库,总面积1 114平方米,仓库容量900吨。1952年,粮食公司与公粮
仓库合并成立粮谷储运公司(下设泰康粮库),兴建房式标准粮食仓库9 657平方米,库容量7 175
吨;兴建土圆仓 135个,容量12 420吨。1953年11月,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后,粮食
储存量逐渐增加。1956年3月,泰康粮库新建砖瓦结构苏式仓库两栋,面积7 184平方米,库容
量1 500吨。6 月,在距泰康城区以西130公里和80公里沿嫩江分别新建石人沟粮库和泰和粮库。
1957年12月,泰康粮库建成两条铁路专用线,用于粮食调运。1958~1967年,相继在铁路、公
路沿线建立烟筒屯、长发、胡吉吐莫粮库。全县新建扩建砖结构圆仓、简易仓和标准房式仓库
7 578平方米,仓库容量1.67万吨。并建水泥晾晒场(台)5.4万平方米。1972~1977年,全县各
粮库新建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的土圆仓19个,容量达1.3万吨。修建小型烘干塔1座,日处理粮
食60吨。1981~1985年,全县又新建经久耐用钢板盐仓3栋,1 800平方米,容量2 600吨。1985
年,全县粮库储粮容量共达3.25万吨。粮食储存按等级分类堆放和保管,做到形态摆布合理,
粮食流向得当。新粮按品种划分等级、水分排列入库和堆放、坐囤,堆垛形态规模不超过50~
100吨。粮食水分在13%以下、杂质在2%以下的才能入库进行长期储存。对水分和杂质超过以上
标准的粮食,做短期储存,以备进行加工,做口粮或饲料。对水分大的粮食经过晾晒和烘干,
以防止坏粮事故发生。对散积、袋积和囤储的粮食经常进行检查和倒动,各形态粮食变化情况
做详细记录。粮食检验由建库初期的感观或直观方法发展到用化学仪器测定,化验设备齐全,
化学分析和食品卫生检验均可完成。为搞好粮食仓储管理,粮食部门一直坚持开展“四无”粮
仓活动(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1985年,全县已有“四无”粮库5个。

  二 燃料储运

  1949年,国家统一分配计划物资,由旗计划委员会统筹分配指标,需求单位直接到生产厂
家订货。货物或委托铁路部门发运,或用汽车自提。1952年,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建储煤场地8 500
平方米。1961年,由物资部门组织进货和供应,下属各专业公司建设仓库和货物储放场地,开
展物资储备运输工作。物资运输以铁路为主。燃油运输以公路为主。油料容器仅有 200公升油
桶 200只,分别堆放在土木结构简易棚或露天存放,总储存量30吨。同年,省石油公司调拨给
煤建公司卧式50立方米金属储油罐1个。1964年,接收林甸县拖拉机站卧式40立方米储油罐5个,
省石油公司调拨30立方米金属储油罐 6个,并为林甸县中转代储油料。1968~1983年,燃料公
司建成储煤场地5.6万平方米。省石油公司投资在县石油公司新建1 000立方米立式储油罐两座,
调拨卧式30—50立方米金属储油罐38个,油料总容量 3 540立方米。整装油料以铁路运输为主,
散装油料以公路运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