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三节 主要工作
一 调查咨询研究工作
1980年12月—1981年 1月,县政协委员会同县人大代表、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物价大检查,
共抽查18个单位,1 330种商品,发现违价商品87种。对5个单位、2个班组和5名职工予以经济
制裁。
1981年 7月和10月,县政协委员会同县人大代表,先后视察三个公社、一个奶牛场,调查
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改进意见。
1982年 5月,县政协委员视察县乳品厂、造纸厂、制油厂,调查企业经济责任制、经济效
益、思想政治工作、职代会作用等情况,总结全县工业生产大好形势,同时也提出急待解决的
问题。10月,县政协委员会同县人大代表、县政府有关部门视察第三中学、蒙古族中学、蒙古
族小学等 9所学校,调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师生活、校容校貌等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各乡中小学中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师生活困难、社会干扰学校正常秩序等问题。
事后,向县政府提出改进意见。同年,还进行物价检查、在押人犯生活待遇调查和畜牧业现代
化建设、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调查以及收集并整理蒙古族传统民歌80余首。
1983年,开展小块经济区试验和技术咨询服务。对回民危房、喇嘛生活进行调查。检查食
品制造厂和饮食摊床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情况。
1984年6月,县政协委员视察县城7所托儿所、幼儿园,对小儿贫血病、佝偻病、寄生虫病
提出治疗和防治措施。同年,还调查企业松绑放权情况和农村教育情况,推广养牛新技术,培
养一批农业技术员,协助各乡镇建立农村文化站。
1985年 6月,县政协委员视察国营商业部门,调查总结国营企业放开经营的成果。同年,
还进行民族教育调查、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员培训、赴外省考察群众文化等项工作。
二 文史资料工作
1984年 5月,县政协研究制定《杜尔伯特文史资料征集提纲》,征集范围自清光绪二十三
年(1897)中东铁路勘测—1966年 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期间的军事、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等事件记述。同年,共选出27篇文史资料,分送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或有关领导审阅。
1985年3月,《杜尔伯特文史资料第一辑》印刷成书,共500册。
三 提案工作
1963年7月,县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共收到提案35件,其中有关财贸的3件,有关文
教卫生的8件,有关民族工作的7件,有关城镇建设的8件,有关农牧业的3件,其他6件。
1980年10月,县政协三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共收到提案 313件。其中有关工交、城建、劳
动的94件,有关农牧业的28件,有关财贸的28件,有关文教卫生的78件,有关民族宗教、社会
治安、落实政策的58件,其它27件。其中,孙盛芳、解兆兰两位委员《关于加强城镇树木管理》
的提案转给林业科,林业科制定街道树木管护《约法三章》,并拨款数万元,制做铁护栏,安
置在树木周围。
1984年 4月,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共收到提案106件。其中有关农牧业的5件,有关工
交财贸的 2件,有关文化教育的16件,有关城建环保的19件,有关医药卫生的17件,有关民族
宗教、侨务台属、落实统战政策的13件,有关劳动人事的29件,其他5件。4月29日,召开县政
协四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审查,确定立案39件,不予立案67件。对于立
案的提案,按其内容和性质,分别送交有关部门处理;对于不予立案的提案,分别转达有关部
门做为今后工作参考。年末,共处理完立案提案38件。1985年3月4日,召开提案工作委员会第
二次会议,会前和会中,共收到提案65件,确立立案23件。会后。将议案分别送交有关部门处
理或参考。
附:参议会
1946年8月2日,在中共泰康县委的指导下,泰康县与杜尔伯特旗联合召开区长、努图克达
联席会议和参议会。参加大会的参议员51人,其中蒙古族代表25人,汉族代表25人,回族代表
1人。杜尔伯特旗副旗长幕泰康县县长武衡作《政府工作报告》, 驻军代表刘震、内蒙古自治
运动联合会杜旗支会主任冠布仁勤在大会上致词。经与会参议员的充分讨论,一致通过泰康县
与杜尔伯特旗合并成立杜尔伯特旗民族民主政府决议,通过加强清算工作、发展蒙古族经济、
成立蒙文学校等23项议案。选举胡锡光(中共泰康县委书记)为参议会议长,金默然(蒙古族)、
仲省齐为副议长。1947年,“砍挖”和土地改革中,许多议员受到触及,参议会自然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