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支前
第二节 支前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雅克萨抗俄战争和清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杜
尔伯特旗筹集白银、牛马和大批粮草运往前线,支援清军。
民国20年(1931)11月,马占山率部抗击日军入侵,泰康设治局的各族人民出动人力为抗日
军队构筑工事,向抗日军队捐献款物达2.5万元(大洋)。
伪满康德 7年(1940),旗内各族人民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把白面、荞面、猪肉以及
靰鞡、马草料等送给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战士。
1946年,解放战争中,旗内各族人民响应“支援前线,打倒老蒋,保卫胜利果实”的号召,
出动大批担架队和运输队,并且奉献军粮、军草等。1947年 6月,组织赴解放长春战场的担架
队、运输队时,全旗用 5天时间,集结60付担架、30辆大车开赴前线。城区居民滕云阁、张炳
礼、李金山等人是刚从前方回来的担架队员,重又报名参加支前。农民王炳龙,为了参加担架
队竟少报 9岁。全旗民工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提出“不收复四平和长春。不
缴获美国枪,决不回泰康”的口号。在四平、长春战役中,运输队不分昼夜为部队运送粮草和
弹药,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跟随主力部队抢救伤员。东吐莫屯的担架队员白凤臣,在攻打四
平的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抬下战场,直到牺。1946—
1948年,全旗共出动887人、大车94台、马 433匹、担架480副支援前线。同时,身居后方的各
族人民在“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精神鼓舞下,奉献军粮 3万斤,军草1.5万斤,干菜2.7万
斤。军鞋1.5万双,慰劳款78.85亿元(东北券)。
1950年,全旗各族人民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一边努力生产,一边全力以
赴支援前线。副旗长郝春海带领担架队员260人随从十二战勤大队(由杜尔伯特旗、安达等 3县
(旗)组成,共1 024人)开赴朝鲜战场。12月16日出发,22日进入朝鲜,步行经新义州、新安州、
平壤、沙理院等地。1951年 2月11日到达议政府。中国人民志愿军正进行保卫汉江的战役,战
勤大队接受抢救伤员任务。全体担架队员提出“部队打到哪,我们跟到哪,战场上不留一个伤
员”的口号,蹚着齐腰深的冰水,抬着担架往议政府转送伤员,并给伤员喂水喂饭。接屎接尿,
没有一个伤员发生意外,顺利地送到指定地点。全大队共抢救伤员220人,转送伤员1 347人,
往火线上送弹药171箱、道木320根、草袋子1 450条、粮食1 320斤,圆满完成保卫汉江战役中
抢救伤员、运送弹药物资任务。在准备北撤回国时,又接受建兵站任务。共挖掩体工事 128个,
地下病室70个。卸火车163辆(总袋数11.6万袋),卸汽车3 409辆(总袋数11.9万袋),搬运物资
55垛(总袋数5.7万袋)。
战勤大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还给朝鲜人民种地2 200坪、插稻1 000坪。铲地 1.4万
坪,割麦子1.6万坪,打稻子3 600斤等。平山郡榆川里人民委员会赠给战勤大队一面绣着“中
朝人民大团结”的红旗。杜尔伯特旗战勤队员有1人立二等功,23人立三等功。
1950年6—12月,全旗各族人民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还出动运输团和修机场民工114人,
派出200余人赴齐齐哈尔炒炒面2万多斤。奉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鞋4 500双,猪肉491斤,粉
条1 849斤,以及白面、鲜鱼、肉鸡等。捐献飞机大炮款9.5亿元(东北券),送爱国粮20余万斤。
并且在泰康街组建后方医院1处,先后共接收志愿军伤病员350多人。除有50名重伤员被送往齐
齐哈尔市外,其余伤病员都在本旗治愈后返回部队。
1969年3月2日,苏军侵入珍宝岛,本县派出两台汽车(司机 4人)前往珍宝岛运送军用物资。
司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顶着风雪严寒,行驶在崎崛的山路上。历时 6个月,胜利完成运送军
用物资任务。司机刘志斌(中共党员)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