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兵
第五节 民兵
一 民兵组织建设
1946年12月,全旗城乡展开土地改革运动。翻身作主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地主阶级、
抓坏人、防奸、防特、防盗的运动中,自发组织起自卫队。凡雇农、贫农、中农的中青年人,
都可自愿参加。1947年 6月,中共嫩江省发出《自卫队民兵组织办法》,规定每个村屯都要建
立民兵组织。根据规定精神,全旗开始组建民兵队伍,并对自卫队进行整顿。年末,全旗共有
民兵1 620人,自卫队9 320人。武器有收缴地主、富农的步枪390支,洋炮(土火药枪)200支,
自制红缨枪1.04万支。1949年 9月,每个自然屯都建起民兵小队,行政村建起民兵中队。1950
年 8月,全旗民兵发展到3 500人,武器有步枪500支,洋炮200支,红缨枪2 800支。1951年,
实行基干民兵、普通民兵两种形式。凡政治条件好、历史清白、思想进步的为基干民兵,可掌
握武器,其余为普通民兵。全旗共有基干民兵4 600人,普通民兵2 500人。任务是参加互助合
作。维护地方治安,保卫农业生产建设,协助公安部门捕捉坏人等。1958年 9月29日,毛主席
提出“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全县各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广大农村,都建起民兵
班、排、连组织。全县共建1个民兵师,9个民兵团,77个民兵营,316个民兵连,1 264个民兵
排,5 066个民兵班,民兵总数 2.5万人(其中基于民兵6 388人,普通民兵1.85万人)。武器装
备不仅有新式步枪,还有轻机枪和八二迫击炮等。1961年,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
精神,对全县民兵进行大整组,把身强力壮的16—45岁的男性公民和16—35岁的女性公民 (五
类份子除外) 都编入民兵组织。16—30岁的男性青年和16—25岁的女性青年编为基干民兵。在
生产大队建立连,生产小队建立排,居住分散的生产队混合编为男女基干排。全县民兵发展到
5.49万人 (其中基干民兵有1.35万人,普通民兵4.14万人),占适龄人口的80%。1965年,组建
武装基干民兵,设3个团,6个营。19个连,2 268人。配备轻机枪39挺,八二追击炮9门,步枪
616支。1974年5月,推广“上海民兵工作新经验”,县成立民兵指挥部,各大系统、农村各公
社(场)都成立民兵小分队,对社会各个领域实行“全面专政”。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
被粉碎后,县民兵指挥部撤销,城乡的民兵小分队解散。1977年,全县武装基干民兵进行整组。
整组后有 3个团,6个营,27个连,18个专业火器排和12个专业火器班。即:八二迫击炮连5个,
民兵605人;加农炮、六○炮连15个,民兵1 213人;轻重机枪连5个,民兵455人;高射机枪连
2个,民兵167人;通讯连2个,民兵102人;反坦克火器排18个,民兵 410人;打坦克爆破班12
个,民兵142人。配备八,二迫击炮8门,加农、无后座力、六○炮9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58
挺。四○火箭筒17个,爆破筒18节,长短枪 734支。1978年,全县民兵再次整组,撤销师建制。
全县城乡设3个团,22个营,122个连,974 个排。共有武装基干民兵2 615人,基干民兵5 790
人,普通民兵 6 320人。1980年,全县民兵第三次整组。根据形势的发展,撤销武装基干民兵
建制,恢复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制度。全县共有基干民兵8 782人,普通民兵 1万人。1981年3
月 9日,民兵年龄由原来的男16—45岁,改为18—35岁;基于民兵年龄由原来16—30岁,改为
18—28岁。全县民兵 1.7万人,其中基干民兵7 904人,普通民兵9 135人。1985年,根据加强
国防后备力量的指导方针,坚持对民兵的改革整顿。从方便生产、减少群众负担、兵员精良的
原则出发,继续减少民兵数量。本着农村少减,城镇多减;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少减。经济效益
差的单位多减;专业技术少减。步兵多减的精神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调整。年末,全县共有民
兵营11个,民兵连59个,民兵排205个,民兵班640个。民兵总数2万人。其中基干民兵7 000人,
普通民兵1.3万人。
二 民兵训练
1947年,处于战争年代,民兵的战勤任务繁重,训练较简单,每半月集中到行政村训练一
次,每次为半天,由努图克、区政府派人担任教练。农闲季节,民兵要集中训练两次,每次14
天,旗政府和努图克、区政府派人负责训练。训练科目主要以队列、射击、投弹为主。1950年,
民兵组织完善,训练加强。每隔5天集中到行政村进行1天训练,每隔3—6个月,旗、区进行一
次大集训。训练民兵数量和军事科目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集训基干民兵 4 533人。训练
科目不仅有步枪射击、投弹等,还有轻机枪射击训练。1958年,《民兵工作条例》贯彻实施。
民兵训练制度化。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组织定期开展民兵训练。全县共训练基干民兵1 954
人,参加步枪实弹射击1 610人,轻机枪射手实弹射击 230人,八二迫击炮实弹射击114人,射
击成绩优良。1960年,除普通民兵、基干民兵正常集训外,重点训练一二五榴弹炮手 320人,
八二追击炮手380人,七五无后座力炮手300人,军械兵31人,防化兵70人,卫生兵80人。1962
年,根据“劳武结合,以劳为主”的方针,本县民兵训练采取小型、就地、分散和小忙大训、
大忙小训、特忙不训的方法进行。城镇由各系统党委、农村由各公社(场)党委根据各自的实际
情况决定民兵训练任务。训练内容主要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战略战术等。1973年 5月,
全县集中10个公社和15个林、牧、渔场的民兵连长 189人,以及县武装部、县中队43人举行联
合训练。训练内容有战略战术,指挥方法,实弹射击等。三七九部队(驻扎在榆树屯)派来以副
营长为首的 6人指导这次训练,并援助部份训练器材。新屯、他拉哈公社因靠近革志劳改农场,
组织民兵进行防犯人暴乱的训练。全县共训练武装基干民兵、基干民兵、普通民兵 3.4万人。
1975年,遵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仗”和“民兵也要搞些训练”的指示,加强民兵训练工作。训
练方法由小型、就地、分散改为相对集中进行。训练内容在“五大技术” (射击、投弹、刺杀、
爆破、土工作业)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和“三防”(防原子、
防化学、防生物武器) 训练。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民兵训练工作也进行改革。训练
内容以民兵连排干部和专业技术兵种为主,压缩步兵训练人数。烟筒屯公社根据地处铁路沿线
的特点,组织民兵进行铁道游击队和路社联防的训练。敖林西伯公社根据草原辽阔的特点,组
织民兵进行草原游击队训练。1985年,全县共训练320人,其中专职武装干部5人,民兵连、排
干部48人,步兵分队民兵7人,专业技术兵分队260人。专业技术兵有炮兵、高射机枪手、重机
枪手、通讯兵、卫生兵、爆破手等。
三 民兵重大活动
1946年,土匪 100多人侵扰好尔陶努图克四家子屯,被自卫队和群众打退。1947年,土匪
又集结 200多人,逼迫全屯人献出肥猪、白面、烟酒等物,否则将全屯人杀尽。自卫队和全屯
男女青年都拿起武器,坚决抵抗。正在战斗紧张时刻,民主联军赶到。在民主联军和自卫队联
合打击下,土匪向东方逃走。同年,在挖匪根、挖坏根,除奸反特运动中,全旗民兵配合区中
队抓获暗藏的土匪、特务、坏分子201人,其中有通匪、窝主、匪首等89人。
1952年,全旗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民兵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反革命分子、特务分子、坏分
子等208人。
1958年 9月,县委提出“全党总动员,依靠群众大干苦干50天,全部完成‘八一幸福运河’
工程,保证实现1959年大丰收”的号召,全县4 000余名民兵(包括荣复转业军人698人),编成
团、营、连、排、班,开赴运河工地,奋战50天,完成“八·一幸福运河”工程任务。
附 女军 土匪
女军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多艾(今泰和)有女军首领 3人:花蝴
蝶,28岁;花春莺,21岁;一丈青,19岁,都长得艳丽无比,隶属于被清廷称作“马贼”的高
天、高海、天河部下,统率女军 2 000人。日俄战争期间,女军面对俄军掠夺罪行非常愤慨,
决定对其予以严惩。她们星夜疾驰,突然袭击位于齐齐哈尔附近的俄军营寨,打得俄军措手不
及,四散溃逃,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日俄战争结束后,她们又屡次袭击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
疲于应付,派统领纪某率队讨伐。经过几次战斗,纪某大败逃回。黑龙江将军向奉天将军求援。
奉天将军命令驻八面城的统领瑞某率马队 3营共600余人,携带山炮1门,沿郑家屯、洮南北上
抵多艾。经过数年征讨,才将女军消灭。有人说,一丈青所以与官府为敌,是因其丈夫万永胜
与“马贼”有联系,被官府处死,急于报仇,愤然造反。
土匪 俗称“胡子”,股匪称绺子。土匪绺子有他们自己的组织队伍、绺规和语言。绺子
的领头人叫大当家的(也有叫大掌柜),这种人都心毒手狠,枪法超群,敢打敢于,被群匪推举
认可的头人。下设正副炮头(领打头阵的神枪手),总催(管理绺子内部人员),翻垛 (推八卦,
指引绺子行动方向的), 照局的(管理吃喝),水箱掌柜(哨兵长),秧子房掌柜(看守绑来人票),
闲员(明查暗访),插千儿的(察看要攻打目标),滑舌子(联络人员,负责人票捎信)。另外,在
固定的地方,暗中设有大东家(暗中协助土匪的台吉和大地主),牵线(给土匪传递情报的人),
走头子(替土匪卖抢来牛马和物资的人)等。清至伪满时期土匪入伙、退伙要求也十分严格。入
伙要插香对天盟誓,退伙也要举行仪式,决不能随便出入。土匪绺子的绺规是“上马不嫖,下
马不赌”。并有几不抢,如喜车、丧车不抢,邮差和摆渡的不抢,背包行医的不抢,挑八股绳
(挑担作小买卖的)的不抢,大车店不抢,僧侣、道人、尼姑不抢,单身夜行人不抢等。土匪的
语言人称黑话,如:“报蔓儿?”(姓什么?),“虎头蔓”(姓王),“喷子”(枪),“飞子”
(子弹),“踩盘子”(打探要攻打的响窑),“插了”(枪毙),“划”(撤退)等。“八一五”光
复后的动乱时期,土匪绺子大部份还保留着绺规和黑话,有的土匪绺子对入伙、退伙问题已不
太注重,谁愿意当土匪谁来。愿意走就走。一般称随时随地跟着走的临时土匪为“吃溜达”,
每个土匪绺子跟着吃“溜达”的人都很多。大部分土匪绺子不分贫富见着钱物就抢,所过之处
一扫而光。
民国20年(1931),日本帝国主义侵入,社会动乱,土匪乘机兴起。从外县窜入和旗内形成
的大股土匪绺子有“红手”、“交得宽”、 “大青山”、“七省”、 “青鳖”、“火鳖”、
“东山”、“冯司令”、“天帮”等,共10伙630多人。伪满康德3年(1936),在日伪军和自卫
团的追剿下,大股土匪绺子才被赶散。除少数被歼灭外,大部分匪首和匪徒,就地隐避或逃往
外乡。
1945年,伪旗公署垮台,人民政权尚未建立,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大股土匪绺子又蜂
拥而起。从林甸、安达、肇洲、大赉、泰来等县进入旗内的大股土匪绺子有“七省”、“中央”、
“保山”、“混抡”、“东边”、“双义”、“好友”、“花蝴蝶”、“刚字”、“东方好”、
“十八省”、’“双江”、“黑手”、“救国”、“草上飞”、“老来好”等。旗内形成的有
“老二哥”、“小老疙瘩”等。计19伙 1 340多人。这些土匪抢劫、绑票、砸响窑、血洗村庄,
给全旗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1946年8月,安达县驻军、林甸县驻军和旗内蒙汉联军开始剿匪。1947年3月,土匪被肃清。
7月,全旗开展挖匪根挖坏根运动,广大群众一举挖出通匪、窝主、匪首、 炮头等89人,全部
被群众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