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小学

第四节 小学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安达厅在珰奈设初等小学堂1所,教员1人,学生6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武兴初高等小学、武南初等小学、温特河初等小学分别在多耐、他拉哈、
温特河三个驿站设立。3所小学由群众集资兴办。多耐王纯嘏投资兴办私立女子小学1所。

  清宣统元年(1909),旗与黑龙江省商办学堂资助旗王公贵族子弟赴省读书,选送 3人,不
到1年,因不习惯省城生活辍学回旗。

  民国3年(1914)7月,他拉哈创设女子国民学校1所。民国5年5月,3 个驿站共有官办学校4
所,学生264人。教员(校长、正教、助教)8人。其中女子学校1所,女学生52人,女教员1人。

  民国17年,东省特别区第二区在小蒿子站设区立第八初级小学校 1所,校长1人,教师4人,
学生71人。民国19年 4月,泰和乡多耐站开办私立华英女子初等小学堂1所,教师1人,学生31
人。同年,旗王府开办初高两级小学校1所,教师2人,学生18人。民国20年10月,泰康设治局
有初高两级小学1所,初级小学6所,教师14人,学生458人。

  伪满康德 5年(1938),初级小学改为国民学校,高级小学改为国民优级学校。同年,旗与
泰康县共有国民学校25所,学生1 321人;国民优级学校 4所,学生171人。两级学校共有教师
32人。伪满康德 7年,全旗共有学校32所,其中汉族学校17所,蒙古族学校11所。校长21人,
教师62人。汉族学生2 072人,蒙古族学生559人。儿童入学率29%,其中蒙古族儿童入学率24%。

  1949年,全旗有小学68所,教师166人,学生6 798人。小学校内设初小和高小。1953年,
区、村开办蒙古族小学13所,学生 1 348人。1964年,根据国家“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
度”的指示精神,在农村大办耕读小学、半日制小学、简易小学、网点小学,全县小学达到239
所,教师817人,学生2.2万人,儿童入学率91.2%。1979年1月,根据省《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
小学试行方案》的精神,县确定泰康镇第四小学为县重点小学,后改称实验小学。1980年,为
加强蒙古族的中小学教育,县决定把蒙古族学生占学生总数50%以上的4所中小学命名为蒙古族
中、小学,学校领导由蒙古族人担任。1981年,县办蒙古族小学 1所,当年招收蒙古族学生80
人。1985年,全县小学共304所,专职教师1 711人,学生3.3万人。教师中蒙古族教师290人,
学生中蒙古族学生3 000余人,儿童入学率97.5%。

   小学教育情况
   单位:所、人